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榆中“精准扶贫”催生脱贫活力

发表时间:2015-09-17 来源:

9月11日,濛濛细雨中,榆中县新营乡祁家河村韦家寨社村民郑文看着家里的5亩娃娃菜、芹菜卖了个好价格,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种上了蔬菜,我家的房子翻新了,冰箱、洗衣机买上了,如今你看,小汽车也开上了,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今年我这20多亩的菜有个好收成哩,年底准备着再换一辆好点的小轿车!”

“我流转了50亩土地种了甘草,还养着40只羊,去年家中连买化肥的钱都没有了,多亏了今年村子里互助资金的帮助,办理起来手续简便、门槛低,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啊!”9月8日,刚放羊回到家,榆中县贡井乡吕家岘村村民金永禄打开了话匣子,忙不迭地对记者说道,自从村里有了互助资金,有致富愿望的农民贷款方便多了。其实在榆中县,像郑文、金永禄一样,通过双联帮扶和精准扶贫获益的贫困户比比皆是。一年来,榆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为民富民”这一中心任务,在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打好精准扶贫“第一战役”的基础上,借力双联帮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进扶贫攻坚战。

“拔”贫根“摘”穷帽“精准扶贫”锁定脱贫致富“金点子”

韦家寨是榆中县祁家河村的蔬菜种植大社,也是榆中县发展冷凉型蔬菜产业的一个典型社,全社76户人,蔬菜种植面积达500亩,自2004年开始种植,蔬菜种植区域从海拔2100米的山底拓展到2700米的山顶,村民收入从500多元攀升到今年的亩产近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太阳能、装路灯、买小轿车……还被临近村子戏称为祁家河里“小车社。”

李年丰是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小车社”致富的直接见证人,他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我们韦家寨社还是全村最为贫困落后的一个社,村子道路崎岖不平,村民们出门办事很不方便不说,还几乎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但自从种上了蔬菜,村民富裕了,政府把路也修通了,如今全村90%的家里买了小汽车,过年过节时,村里小车来来往往,那景象壮观啊!”祁家河种蔬菜已经有10年时间了,但为何就这几年,老百姓喜上眉稍呢?秘诀就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培育富民产业。

多年来,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全力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是榆中县农村脱贫致富的“拳头”措施。尤其在高原夏菜产业的培育上,榆中县在做大做强高原夏菜品牌的同时,借力双联帮扶,依靠南部山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并于今年建成祁家河、羊上两个千亩冷凉型蔬菜标准园,种植规模从最初的85亩,发展到现在的5万多亩,种植区域从海拔2100米的山底拓展到2700米的山顶,经济收入从水地亩产600元攀升到亩产7000元,山旱地从亩产300元攀升到亩产5000元,冷凉型蔬菜种植改写了榆中县二阴旱作农业区不能种植蔬菜的历史,探索出了二阴旱作农业区蔬菜种植跨越式发展,使该区域农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在今年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把富民产业培育做为扶农增收的关键,落实项目149个,投入资金2732万元,占总投入的11.93%。特别是在49个脱贫村投资2732万元,种植业方面新发展种植冷凉型蔬菜938亩,百合4824亩,中药材6337亩,脱毒马铃薯6816亩,双垄沟地膜田26245亩,蚕豆1288亩,胡麻1689亩……养殖业方面新发展养羊12828只,养鸡15410只,养牛87头,养猪3133头,扶持发展农家乐10户。目前,新发展养羊2500只,养鸡9935只,养猪2345头。”榆中县扶贫办主任龚成奎对记者说。

“辟”福路 “掘”富源“双联帮扶”提高贫困农民“造血力”

9月11日,记者在新营乡刘家湾采访时发现,这个村子相比去年底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水泥路从村口通到了农户家门口、16座太阳能路灯覆盖了全村,原来的残垣断壁已经被一砖到底的瓦房所替代,年轻小伙子们开着小车穿梭在村头村尾……“今年我们村的帮扶单位市城投公司、榆中县委统战部通过双联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0户,通过精准扶贫扶持23户贫困户种植冷凉型蔬菜近100亩,帮扶21户贫困户种植药材70多亩,目前种植蔬菜的23户贫困户蔬菜收入已超过100万,提前实现脱贫!”刘家湾村联扶工作队队长、榆中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钱宏魁对记者说,让老百姓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最直接的路子就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刘家湾村位于新营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小新公路穿村而过,平均海拔2270米。今年以来,刘家湾村在驻村联扶工作队的带领下,认真落实“六个精准”,紧密配合村委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种植业方面,通过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村民种植冷凉型蔬菜800亩、玉米1000 亩、马铃薯500亩、中药材500亩。在劳务培训输转方面,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0人,开展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260人次,完成富裕劳动力输转185人次。

据了解,自“双联”活动开展以来,参与榆中县“双联”行动的省市县乡四级联村单位483个、联户干部7021名,共联系对接贫困户8371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1%,做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帮扶单位为贫困村开“辟”幸福路,驻村干部为百姓挖“掘”致富源,贫困村的农民如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观念比钱更重要!“双联帮扶”真正为咱贫困农民提高了自我“造血能力”!

“融”资金 “换”环境“贫困农村”脱胎换骨有了“新面貌”

现年56岁的贡井乡吕家岘村杜志民金永禄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享受过国家好政策、听说过政府的新举措,但是用“互助资金”来种药材、养羊致富还是头一回。尝到了甜头,金永禄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村里有了互助资金,我们农民贷款方便多了。我今年还要贷5万,一是再多养些羊;二是再流转些土地种药哩。”与金永禄有同感的还有同乡村民张礼仁,听说了“互助资金”的好处,他也积极申请了资金准备再多流转30亩的土地种药材。

资金互助,是合作金融的一种,是在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调剂资金余缺,实现组织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金融手段。“讲洋气点,我们村的发展协会就是我们贫困山村的‘土银行’,互助资金则是我们困难群众的‘提款机’。” 金永禄和村民们笑着告诉记者。榆中县北山地区贡井乡、中连川乡是榆中县的药材主产区,近年来,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各乡镇发挥“支部+协会”试点村互助资金协会优势,仅贡井一乡,已有吕家岘、贡井、地湾三个村开始村级互助资金工作,也就是 “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村级互助资金已经成为榆中县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亮点,它有效解决了扶贫产业扶持资金、贫困户发展启动资金紧缺的瓶颈问题。如今这些互助资金就像一个村级“自助银行”及时雨般地解了许多贫困村民的燃眉之急,成为农民群众长远增收的“聚宝盆”、“摇钱树”。据悉,榆中县以今年49个脱贫村全覆盖为重点,新增81个村,累计达到123个村,占全县总数的45.9%。互助资金由市县政府贴息注入,资金总额达4000万元,重点在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发展上提供资金扶持。目前,注册成立协会81个,协会已为1700户发放资金2673.2万元。

傲霜斗雪的梅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近日,记者在榆中县哈岘乡张湾村采访时看到,整个村子里满眼是风景,处处是画卷,一走进村子,宛如进入了一个“山水”共生的世外桃源中。据了解,这是榆中县文化系统全面开展帮扶村村容美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榆中县今年49个贫困村已新修梯田2800亩,硬化(砂化)通村、村社道路175.4公里,硬化(砂化)巷道40.85公里,整修通社道路36公里。修建塘坝11座、蓄水池8个、水塔1个,衬砌U型渠2400米,铺设输水管道17850米,新修集雨水窖305眼。危房改造321户,危墙危房加固560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对村社道路两旁的“三堆”进行清理,使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目前,修建垃圾台42个,安放垃圾箱7个,清运垃圾305吨,栽植绿化苗木2.68万株。(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