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兰州市五个“突出”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着力建设精致魅力新城关

发表时间:2019-03-04 来源:兰州文明网

培育发展动能 提升城市品质 补齐民生短板 发展社会事业 转变政府职能

立足五个突出展现新作为 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

  2018年的脚步已远去,2019年在春风里走来。

  初春的金城街头依然很冷,且时不时有零星雪花飘落,与室外的寒意形成对比的是,城关区人代会会场非常温暖。3月3日,城关区第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来自城关各界的数百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着全区两百万居民群众的重托和殷切期望,聆听了代区长乔建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分组认真审议报告的同时,围绕各自职责和区情建言献策。这份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集众智精心打磨的工作报告,究竟描绘了什么样的蓝图?为让城关各界群众在第一时间对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美好愿景有个全面的了解,记者及时对政府报告进行梳理,重点就2018年取得的各项成绩、2019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庄重承诺及工作举措进行摘登。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大关

  2018年,城关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1355”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亿元,同比增长5.6%;一产增加值0.52亿元,同比增长2%;二产增加值134亿元,同比下降1.1%;三产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亿元,同比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01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4元,同比增长9.1%。

  坚持调结构、促发展。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科学研判,精准调度,综合施策,有效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0.05比13.2比86.75,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全区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元大关,跻身全国百强区第67位,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开启了城关发展的新征程。

  坚持强管理、提形象。深入开展“净空行动”、违法建设拆除、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整治,打造102条各具特色、规范靓丽的城市管理一体化示范街,建立健全街长制、河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高标准、全方位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景观效果,实现路面、立面、水面管理全覆盖,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得到大幅提升。

  坚持抓攻坚、破难题。主动扛起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防汛抢险、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庙滩子整体改造、兰州水泵厂改造、兰钢小区、东部永新二期等项目在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下功夫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信访、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妥善处置碱水沟洪灾等应急突发事件,攻坚克难抓落实的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补短板、保民生。投入民生资金32亿元,同比增加9%,占到财政总收入的55%,实施教育资源扩容增量、棚户区改造、虚拟养老院提升改造、区医院改扩建等一批民生工程,打通404#、696#等5条“断头路”,办成省市区列为民兴办实事21件,在解决民生难题上取得了新成效,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坚持争先进、创一流。按照市委“争当五个排头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放管服”改革、全域无垃圾治理、医养融合、创新创业、“三社联动”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打造了兰山千亩花海、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等一批城市名片,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65项国家和省市级奖项,中心城区的知名度不断扩大。

  致力转型升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机制,组建项目管理团队11个,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培育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银河国际二期等19个项目开建,盛达金融广场等41个项目进入主体建设阶段,亚欧国际等28个项目即将竣工,完成投资244亿元,项目开工率达到88%。深入深圳、珠海、重庆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10个,到位资金80亿元,香港乐天等20家知名企业成功落地,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投入资金1538万元,精准扶持各类企业242家,培育限上企业142家,服务业新兴产业占三产的比重达到46%,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建成楼宇经济大数据平台,培育伊真大厦等税收千万楼宇2座;发展壮大陇货商城等本土电商平台,新建百合E家等电商便民店50家,实现电商交易额500亿元;举办文化艺术品博览会等展会活动74场次,实现交易额100亿元;成功引进华夏银行,辖区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超过万亿元;组建兰州牛肉拉面国际联盟,新增国内外牛肉面连锁店640家。

  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制定《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见》,投入1700万元,建成集创客创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会宁路双创示范街;引进风投机构25家,为各类双创企业融资12亿元;扶持培育丝路品味等众创空间13家,入孵企业1400余家,带动就业2万余人,成功举办西部创客节等双创活动300余场次,顺利通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地评估。打造全省首个科技云平台,专利申请量达到3818件,同比增长16%。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雁滩雕塑公园、青白石互通立交等重点项目,完成征收37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争取各类补助资金4451万元,开建金昌路棚户区改造等3个项目,完成改造4012户,新建安置面积26万平方米。启动石沟新村至北环路路网建设,改造小街巷12条。全面打响“厕所革命”,出台三年行动规划,新建改建公厕147座,实现所有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改造老旧楼院13处,完成4500户40万平方米老旧建筑节能改造,加装电梯135部。新增停车泊位6600个。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城管执法错时巡查,启动市民随手拍和无人机航拍,健全“楼院长+街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时段监管。深入开展空间立面、共享单车、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楼面违规加装设施1.3万个、户外广告13万平方米、违法建设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175万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将五里铺等城中村纳入清扫保洁范围,延伸保洁面积270万平方米。实施黄河城关段景观亮化工程,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夜景。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快精致城关建设,投入7000万元,实施雁滩公园等绿化美化工程,建成天水路等5条立体绿色景观长廊,新建改建小游园10个,摆放鲜花100余万盆,栽植花木145万余株,新增改造绿地45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9.85%。争取资金6000万元,实施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等4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投入1600万元,完成鱼儿沟等洪道综合治理,疏浚河洪道25公里。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行“人防+技防”精准防控模式,改造小火炉2.3万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45天。

  致力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实施就业服务“1234”计划,发放稳岗补贴1721万元,实现技能培训11799人,创业带动就业20102人,困难人员就业3050人,新增就业40542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失业保险金月增加269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10%。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完成虚拟养老院提升改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1家,建成民办养老机构2家,新增养老床位210张,服务人数达到342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703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9万余人次。建成城关区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启动“助残公益实体店”项目,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540万元,分配保障性住房963套。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投入5.9亿元,完成5所省属职业学校移交办学,3所学校“改薄”项目投入使用,新增民办托幼机构12所,增加学位1万个。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探索网上预报名机制,建立12个一体化办学体,“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得到缓解。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选聘同工同酬教师396名。出台《健康城关2030规划》,推行医养融合、分级诊疗模式,试点建设“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组建全科医师团队124个,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启动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全面改善中医骨伤科医院医疗条件。建成175个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30条全民健身路径。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冰雪旅游节等活动200余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投入5200万元,完成公安分局技术用房主体建设,改造基层派出所28个,新建改建高清探头1362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两抢一盗”、禁毒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社会面巡查防控,打掉黑恶势力团伙20个,缴获各类毒品41.9公斤,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7.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九大领域整治行动,全力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健全完善网上信访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建成视频信访信息系统,新建行业调解委员会4个,信访总量、集体访人数呈现“两个下降”。完成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建成17个标准化工商、食药所,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致力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解决各类问题5384个,干部作风加快转变。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累计约谈960余人次。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审计政府投资项目308个,核减工程款3180万元。修订出台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和政府投资项目等3个管理办法,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简政放权全面加快。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四办”改革,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事项453项,9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清理各类无谓证明90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制度,加快推行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和简易注销登记,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全面运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出台政府工作规则,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认真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中期验收。积极创建全省政务公开试点县区,公开政务信息3268条,回复网民留言2115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

  2019年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城关建设

图为兰州蓝。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图为漂亮的南关小游园。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图为一体化示范街。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区委“1355”发展思路,切实加快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发展社会事业、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城关建设。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市委“五个新担当、新作为”要求,立足“五个突出”,全力抓好各项工作。

  突出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新发展。虽然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依然是今后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对标国内发达城市,积极抢抓中央和省市建设“一带一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西城市群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充分利用中心城区资源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投资价值高地、产业转型高地、创新引领高地,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制高点,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精致管理,努力塑造新形象。按照全市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目标,将精致理念贯穿到全区城市管理的各环节,全力以赴推进精致城关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打好城市管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净空行动”、违法建设治理、“两山一河”美化亮化、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深化拓展网格化、街长制、河长制等管理模式,打造更富内涵、更具颜值的美丽城关,努力在精致兰州建设上体现新作为。

  突出民生为本,努力回应新期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是当前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民生难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更多财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基础项目,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打造一批社会服务品牌,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突出改革创新,努力激发新活力。改革是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城关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举措加以破解。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改革精神,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深入推进“放管服”、投融资、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在深化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突出政治站位,努力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绘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努力向组织、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努力在引领发展上展现新担当。

  加快培育发展动能,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图为数字化城管中心。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优质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建立联络协商、银企对接、法律保障三大服务机制,建成城关区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探索设立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出台科技创新、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专项扶持办法,精准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力争民间投资占全区投资的比重达到7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放宽企业登记条件,大力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力争培育入库企业100家以上,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着力打造项目投资带动区。坚持把抓项目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按照“凝练储备一批、对接洽谈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目标,全面掀起项目建设高潮。紧盯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围绕省市重点培育的十大生态产业,凝炼储备项目50个以上,向上争取资金3.5亿元以上。瞄准大型央企、百强民企、行业领军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引进“三个500强”企业5家以上,到位资金28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团队、县级领导包抓等服务机制作用,全面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实施重大项目100个,确保兰钢小区等10个以上项目开建,华鼎中央都会等10个以上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中国铁建云公馆等12个以上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

  着力打造高端商业聚集区。加快推进实施“火车站片区、盐场堡片区、青白石片区、兰山片区、雁儿湾片区、东方红广场片区”六大项目板块,改造升级城市传统商圈,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支柱产业,建设全省高端商业聚集区。依托金城CBD等项目,加快铁路沿线棚户区改造步伐,打造火车站商务旅游聚集区。依托兰州世贸中心等项目,改造提升盐场堡片区,建成金融服务、滨水休闲、会议会展特色街区。依托碧桂园三期等项目,推进青白石新城建设,大力发展居住度假、购物娱乐等休闲服务业。依托兰州华润城等项目,整体开发雁儿湾片区,建设集商务总部、智慧社区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岗商业副中心。依托武都路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以东方红广场为核心、辐射全市、服务全省的现代中央商务区。

  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区。大力培育楼宇经济、地铁经济、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数据信息、现代金融等“六新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广应用楼宇经济大数据平台,培育特色商务楼宇5座,打造税收千万楼宇2座。抢抓地铁开通机遇,推动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等项目,着力打造地铁经济带。培育壮大百合生活网等十大本土电商,筹建天猫甘肃运营中心,建成苏宁小店等新型零售店50家以上,实现电商交易额500亿元以上。举办展会60场次以上,实现交易额100亿元以上。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信息产业发展,支持5G试点建设,推动实施读者云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加快全省金融核心区建设,打造庆阳路金融特色街区,引进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以上。

  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西部“双创之窗”。着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制定《城关区打造双创高地若干政策》,启动城关区双创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大学生创业指导站5个,为初创企业提供财税会计、法律咨询、公共技术等全方位服务。着力提升培育孵化水平,建立众创空间准入退出机制,发挥会宁路双创示范街、A9国际创意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得力帮等21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5个,孵化项目3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着力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探索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双创联合体,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技术研发中心2家。着力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力争引进天使投资基金5支,为各类企业融资15亿元以上。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精致魅力城关

图为漂亮的公厕。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图为城关区美景。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贯彻“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思路,从细微处着手、薄弱处发力,做美做靓省会城市客厅。

  做好功能疏解文章。加快疏解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科学统筹空间、人口、产业三大结构,抢抓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契机,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和集约节约利用行动计划,加快绿色市场等12家大型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快拓展发展空间,科学规划盐白、东岗、九州三大片区,出台《盐白片区整体规划》,完善九州片区单元控规,实施三条岭、青白石两大土地整理工程,力争年内储备土地7000亩以上。

  做好改造更新文章。以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全面加快城市改造更新步伐。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红广场周边综合整治、北环路东联线等市列城建项目,完成征拆80万平方米。加快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编制14个城中村整体改造方案,包装储备铁路沿线片区等6个项目,开建东岗镇村等7个棚改项目,完成改造7262户,新建安置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伏直公路维修工程,建成石沟新村至北环路路网,完成九州4条道路改造。全面提升老旧楼院居住环境,改造老旧楼院10处,完成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00部。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以上。配合市上完成61条道路线缆入地工程。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100座。新建标准化菜市场3个,改造小街巷12条。

  做好精细管理文章。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综合执法模式,探索执法力量下沉,完善日常考核体系,着力构建权责统一、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启动14个智慧街道、社区试点建设,实现城市管理数字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创新共享单车治理模式,严格落实街长制管理,有效治理各类城市顽疾。加强城市空间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坚决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净空行动”,实施读者大道改造工程,全面擦亮城市天际线,凸显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按照“一街一品”思路,深入挖掘街巷人文内涵,实施管线规范、立面提升、景观亮化等三位一体改造,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示范街。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打造精致化保洁道路100条。

  做好亮化美化文章。加强城市景观亮化整体设计,实施“两山一河”亮化工程,建成黄河城关段亮化景观带,打造两山山体灯光秀,提升天水路等重要节点亮化效果,形成点、线、面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树立全域大生态理念,实施兰山千亩红叶、万亩花海、北环路等绿化美化工程,新建改造小游园5个,栽植苗木70万余株,新增绿地100亩;统筹实施道路绿化、屋顶绿化、节点绿化,建设滨河路、天水路等三大花卉景观大道,打造平凉路等5条城市绿化廊道,建设南河道八公里生态景观长廊。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实施罗锅沟治理工程,完成大洪沟等8条河洪道清淤疏浚。投入2000万元,实施白塔山、红泥沟、九州石峡口等8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行动,实现全区小火炉清零,让绿水蓝天成为城关的靓丽底色。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图为改造后的老旧楼院。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图为就业招聘。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坚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构建“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新建大学生见习基地5个,建成城关区农民工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年内实现技能培训1.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万人,困难人员就业2000人,新增就业4万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扩大五大保险覆盖范围,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区、街、社区三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全力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城关”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行“智慧警务”试点工作,新建改建监控探头1000个,建成区街两级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力构建“大市场”监管机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成“智慧食药”监管平台,实现校外托幼机构、网络订餐平台、农家乐全流程监管。

  提升乡村发展水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伏龙坪四村整体搬迁和集中安置,实施皋兰山农村饮水提升工程,推进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上山。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打造皋兰山田园综合体、金阳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成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图为志愿服务。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图为健康公益宣传。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以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为目标,不断增加公共服务资源,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按照“八个一批”总体思路,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做好7所市属出城入园学校移交办学,加快方家湾小学等5所学校新建改建工程,启动兰园小学异地重建项目,推动四川天立、浙江海亮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落地,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着力消除“大班额”。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改革,完成5所学校一体化办学,建设现代化学校13所。着力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比例。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引进教师350名。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两山一河”开发文章,全力打造西北都市旅游集成地。启动实施大众巷旅游街区改造、华夏长廊三期、兰山钟院和三台阁维修等工程,提升徐家山等3个公园景观档次,创建头营村省级旅游示范村,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桥实景演出,举办兰山越野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实现旅游收入470亿元。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五泉书院和天齐庙修缮保护项目。开展“城关书屋”试点建设,建成街道文化馆22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建成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点2个。

  推动健康城关加快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工建设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中医骨伤科医院提升改造,建成雁滩、九州两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医联体、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医养融合模式,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00个,打造分级诊疗示范机构4家、“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8家,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巩固国家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推进控烟工作,加快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高效施政,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学习研究,提升推动发展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着力提升适应新时代、破解新矛盾、驾驭新局面的能力。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完善政府系统学习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化区情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动城关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强化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全省政务公开试点县区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监督。

  强化纪律约束,提升廉洁自律能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抓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合理制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健全科学高效的采购交易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执行落实能力。始终把敢于担当作为政府自觉,全面推行限时办结、清单管理、服务承诺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探索目标管理差异化考核,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