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西电”凿石引水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历经风雨凝聚精神丰碑

发表时间:2018-12-17 来源:兰州文明网

一口深“井”让10万农民告别“靠天吃饭”

西电工程历经40年风雨凝聚起一座丰碑

  曾几何时,兰州市皋兰县一望千里尽是旱塬。当20多年前,被称为皋兰人民的“命根子”西电工程建成竣工后,兰州皋兰这个陇上有名的“要饭县”从此发生了巨变:水来了,地“活”了,人富了。而由数辈人战天斗地血肉凝聚的西电艰苦创业史,历经悠悠岁月,如今在皋兰县已逐渐被凝炼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民富民、改革创新”的西电精神,并在实践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凝聚起一座精神丰碑。

  12月11日,记者来到西电管理局采访时,依然能感受到西电人传承下来的西电精神——不再是饥荒面前寻求出路,不再是凿山开渠的战天斗地,而是普通岗位上的坚守,大山深处的奉献。

  凿石引水 10万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图为西电总干四泵站。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翻开皋兰的历史,旱灾的记录比比皆是。今年90岁高龄的杨海清曾任西电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他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新生的皋兰农民不再崇拜老天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找水行动。农民们捐出珍藏的银元、首饰开始打水井,兴修农田水利。三角井、梅花井、大口井……1958年,庄子坪的百眼串井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慕名前来参观。可是庆功墨迹未干,井水却干涸了,1000多眼干窟窿摆在了人们面前。1965年,皋兰大旱,成千上万皋兰人不得不走上逃荒要饭的老路,皋兰从此成了甘肃、宁夏两省区有名的“要饭县”。求天不灵,掘地无水。愈困弥坚的皋兰人又将目光投向了滔滔不绝的黄河水。

  记者在西电采访时,从一些资料上看到,1970年9月的一天,饱尝饥渴之苦的人们将“砸锅卖铁也要引黄河水”的大字报贴满了老县委大院。随后,衣衫褴楼的人们肩扛原始的锤、镐、锹,背负破烂不堪的行李卷,从皋兰的各个角落走来,一支6000人的征山战水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什川峡谷。

  “大家都是自带干粮,自来工具,自发行动,住窑洞、爬草窝、啃窝头,虽然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退却。”今年76岁的石洞镇中堡村村民杨重瑛说。铁锤和钢钎奏响,头顶山石直不起腰,他们就跪着打、趴着打,夜以继日,打了一个月的炮眼,装进5吨炸药,半个山头飞到河中,黄河水悄然绕侧东流。炮工们继续每日蜷缩在低矮窒闷的隧洞中奋战。有的炮工被山石击中头部昏迷,醒来后继续干,有的手指被打的脱皮、化脓,还是坚持上工地。为开山引水,28名皋兰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西电通水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皋兰干旱贫穷的面貌,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粮食亩产由上水前的60多公斤增长到500多公斤,历史性地解决了10万农民的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以前打的井都失败了,只有西电这口深“井”才改变了现状,让10万农民不再出去要饭。

  坚守寂寞只为创业时的那份初心

图为西电人艰苦创业初心不变。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一切在变,唯有艰苦创业的初心不变。今天的西电人一脉相承,秉承和弘扬创业者们的优良作风,将西电精神延续传承了下来。

  据西电管理局局长行卫东介绍,不论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还是在本职岗位上,西电始终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勤勤恳恳为百姓服务。“职工们在工作条件特别艰苦,待遇也不太好的情况下还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着,大家不论身处那个岗位,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管好水,用好水,这就是新时期更是当前的西电精神。”行卫东有些动情地说。

  柳明海是一名护渠工,在护渠工这一岗位上干了30多个年头。他巡渠常常几昼夜合不了眼,也不能回家吃饭,饥寒交迫是常事。杨道军是总干四泵站的负责人,勤勤恳恳,把泵站当成自己的家了,尽管工资不高,但还是舍不得离开。像柳明海、杨道军这样的基层员工,西电共有200多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吃苦耐劳,工龄最短的也在20多年;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将“西电精神”秉承诠释得淋漓尽致。

  没有西电就没有皋兰的今天

图为西电的现代化设备。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西电工程是皋兰人民的‘救命工程‘、‘翻身工程‘。工程始建于1970年10月,至1980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1981年西电工程被列为我国第一个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水利项目,同时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建设项目,经过9年多的建设,到1989年底全面竣工,全面完成了续建、扩建和配套改造任务,完成总投资1.03亿元。1995年引大工程竣工通水后,接管引大部分干支渠及灌溉面积2.45万亩。目前,工程承担着兰州新区和皋兰5镇42个行政村的农业灌溉、生态用水、人畜饮水和部分工业用水任务,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18.08万亩。”西电管理局局长行卫东谈起西电工程建设,如数家珍。

  行卫东说,2009年,国家根据西电工程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的现状批复西电工程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按照“全国先进、西部一流、二十年不落后”的建设标准,重点对工程装机500kw以上的20座泵站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完成总投资2.22亿元。2014年,西电工程争取并实施国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确保了西电工程的安全运行,为皋兰县和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便利、稳定持续的水利支撑和水利保障,被皋兰人民视为“富民工程”。可以说,西电工程是皋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没有西电工程,就没有皋兰的今天。

  行卫东说,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发扬西电精神,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强化工程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推行了“按时计量、按方收费、配水到户、收费到户,工程管理到地头”的一条龙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了“机关泵站园林化、渠道道路线条化、办公运行自动化、各项管理规范化”的“四化”建设标准,逐渐完善形成了系统化的“西电管理模式”,也走过了从临时性管理机构到设立常设机构、从企业化管理到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转变的历程,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几代西电人的艰辛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皋兰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西电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和引导着皋兰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富民,改革创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皋兰。(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