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兰州市“一村一品”建设美丽乡村 改变农村面貌提升文化生活

发表时间:2017-10-31 来源:兰州文明网

  10月25日,在皋兰县石洞镇庄子坪村一间普通的村舍内,翔舞艺术团的“艺术家”们正在排练,一首熟悉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融合了电子琴、二胡、笛子、扬琴、大提琴、小提琴等中西乐器,而演奏者、歌唱者们全是村里的“大爷”、“大婶”们。“有了好日子我们就要唱出来。”艺术团团长杨增东说,“党的十九大正在召开,我们就要把农民们的幸福感全唱出来,献给党和国家。”

  和翔舞艺术团一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团在皋兰县还有80个,和庄子坪村一样搞“文化品牌”的村子还有60余个。近年来,依托“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皋兰县发展了基层群众文化协会,建立了水阜鼓子村、黑石太平鼓村、文山书法村、三坪小曲村、彬草象棋村等一批特色文化示范村,如今,农民文化参与热情高涨,“一村一品”已在皋兰县开花结果。

  从“自娱自乐”成长为“文化品牌” 

  “我们艺术团成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现在有几十人。”杨增东说,“艺术团发展到近几年,变化特别大,全靠‘一村一品’工程。现在,我们有了‘活动中心’、‘演出经费’、‘乡村舞台’,还有机会参加各种节会展演,大家的参与热情更高了。”杨增东介绍,他们这支艺术团,把村上爱好吹拉弹唱、舞蹈的村民都聚在一起,让村民们把唱红歌、跳红舞变成了一种爱好,慢慢的,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就成为庄子坪村的一个“文化品牌”。

  据了解,“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是指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凝练提升民间民俗文化,开辟“乡村舞台”特色新模式。自2013年起,在皋兰县综合目标考核中设立单项奖,每年奖励10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舞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按照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列支预算,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协会的日常活动经费,形成了稳定的投入机制,使农民文化娱乐吃上了“财政饷”。目前,各村以20人为基准数,创建基层群众文化协会,逐步发展壮大,全县“一村一品”群众基层文化协会总数达到81个,各类协会登记会员达到4000多人。此外,皋兰县5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也已全部建成,部分自然村文化大院也相继建成和正在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室等文化设施已成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普通农民成了“身边偶像” 

  “有的人农活忙,宁肯不吃晚饭也要来排练。”今年53岁的魏春荣是翔舞艺术团的舞蹈“教练”,她告诉记者,每晚7点半到十点是艺术团活动时间,可很多人都是很早来,很晚走。一到傍晚,全村人围在这个院子里唱歌跳舞,非常热闹。“要是几天不参加活动,浑身都不得劲。”魏春荣笑着说,“大家把以前打牌喝酒看电视的心思都用在了活动上,精气神越来越足了。村里的风气也改变了,原来不孝敬父母、公婆的媳妇们也都变成‘好媳妇’了。”

  喜欢唱红歌、跳红舞魏春荣和许多爱好文艺活动的村民们一样,把卖“软儿梨”的什川大妈、跑运输的秦腔票友、种大棚的书法家、卖酥饼的小提琴手等一大批皋兰县草根明星和乡村艺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把他们所宣扬的淳朴民风、和谐家风作为行动标准,展现出了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面貌。“如今,村民们读书看报的多了,晨练健身的多了,助人为乐的多了,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乡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皋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吴泰说,“用文化陶冶性情,用艺术描绘生活、用活动充实生活,‘一村一品’让农民们更积极的投身生产生活,大家的幸福指数、和谐指数大幅提升。”

  文娱活动蔚然成风 

  如今,农家健身舞、梨园鼓子、秦腔自乐班、广场文化周等多彩多样、健康时尚的文化活动,在皋兰县的街头广场、农家院舍蔚然成风。“我们保证这些文化艺术团能周周一小聚、月月有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保持多样化、常态化。”皋兰县文体局副局长陈大名介绍,目前,皋兰县群众自发组织的金鹰秦腔协会、名藩馨声艺术团、翔舞艺术团、心桥艺术团等群众文化协会编排演出了一大批舞台精品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

  据了解,近年来,皋兰县为推动“一村一品”文化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坚持政府推动和发挥群众文化协会主体作用相结合,连续六年不间断举办了全县农民艺术节和石洞寺文化庙会等品牌文化节会。此外,投资兴建了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资1亿多元建成县艺术馆、体育馆、电影院、东山森林公园文化长廊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整合国家和省市文化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各镇综合文化站、展演基地,各村相继全部建成展演戏台、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电视“户户通”等一批惠民工程。(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