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践活动 > 正文

走进群众走入农户 皋兰在服务群众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发表时间:2014-05-30 来源:兰州日报

  

  “特教班 ”里的欢乐与温暖

  兰州市皋兰县作为中央第五巡回督导组的联系点,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兰考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红线,紧紧抓住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下基层不深入与群众有距离、联系群众不广泛与群众感情上有隔膜、服务群众不到位与群众不贴心、落实工作不扎实对群众不真心、忙忙碌碌不会干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在全县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以“千名干部实施百个项目走进万家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活动,在基层一线转变工作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县发改委整合资金为农民修复机井,农民浇地有了“及时雨”

  立规定解决干部沉不下去的问题

  针对干部思想上不愿下、下去不深入的问题,兰州市皋兰县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从活动一开始就要求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进群众、走入农户,将实现“三个全覆盖”作为刚性规定来落实,使干部下去的次数更多一些、范围更广一些、效果更好一些。县委每名常委联系1个乡镇、1个部门、1个村、1所学校和1家企业,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每村走访“好中差”3家农户,察访民情,听取民意,解决问题,做到了县级党政班子成员下乡进村全覆盖;成立了60个联村入户工作组,做到了联系全县57个村和3个社区全覆盖;辖区内1400多名干部按照县级干部每人联系25户以上、科级干部每人联系20户以上、一般干部每人联系15户以上,做到了全县3.2万户农户和1935户社区贫困居民户联系全覆盖。县级干部率先带头,在同广大党员干部一道进村入户中,为农户分送县委统一编印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健康知识等四本手册,扎实推进党员干部、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利民实事、文明新风“五个进农家”,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改方式解决听不到群众真意见的问题

  在“千百万”活动中,兰州市皋兰县坚持敞开大门全过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坚持县级干部带头,组织14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农家院落,深入田间地头,坐农家炕、听农家话、问农家事,面对面征求“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坚持沉下去、坐下来,与农民拉家常,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档案,从农家俚语中梳理意见建议。坚持多跑、多问、多听,与群众交朋友,注意时间上对“点”、话语上对“茬”、感情上对“路”,在朋友式谈话氛围中,听取意见建议。坚持言行上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把群众当亲人,在群众所思、所盼中找实找准问题。坚持县级干部每月至少一天、科级干部每周至少一天开门接访,主动听取群众送上门来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两万多条,切实解决了听不到群众真实意见的问题。

  解难题解决为群众办事不真心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县党员干部坚持对群众反映的小事情及时协调、小矛盾及时调处、小困难及时帮助、小问题及时化解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急难问题、突出问题上。多方筹措资金8247万元,实施136个渠道衬砌、道路维修、文化活动设施、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进村进社区项目,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限,实行月度推进,目前13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将在10月底前确保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000万元,一次性解决多年积累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县财政列支人均15元预算经费,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成本居高不下、自来水供水不正常、看病报销不及时、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突出问题,采取县委常委联系点、县级干部包乡联村、单位包村干部联户等方式合力解决,做到了每个问题有回应、有结果。全县窗口部门和服务行业及时梳理再造办事流程,公开办事项目,缩短办理时限,做到告知表格一次性给清、办理流程一次性讲清、提交材料一次性说清,做到接待咨询热心、回答问题耐心、解决问题诚心。

  抓常态解决群众工作能力不够强的问题

  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了解基层实情、与群众不善沟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把干部拉到一线,推到基层,摔打锻炼干部,认真践行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进村项目在一线落地、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群众工作能力在一线提高的“五个在一线”工作法,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有的放矢的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开展“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农”经常性工作、加强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交任务、压担子,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中锻炼干部。把干部放到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直接问题的前沿,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社情民意受理代办服务中磨炼干部。把优秀干部选派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项目园区挂职锻炼,把“80”后党员干部下派到57个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应对复杂局面中历炼干部。通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恳谈、手拉手帮扶、实打实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下一步,皋兰县将以全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兰考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经验和做法,高标准、严要求,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辖区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有序稳步推进。

  (摘自中共兰州市皋兰县委书记宗满德在全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宣传部机关干部走进田间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兰州皋兰县政法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

  以“听意见、解民忧、化民怨、转作风”为主要内容的皋兰县政法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政法系统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在调研走访中了解村情民意,在交流学习中汲取群众智慧,在解决困难问题中转变工作作风,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征求“四风”问题,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皋兰县委政法委着力在排矛盾、化纠纷、保稳定、促和谐上功夫,围绕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安全事故、医患纠纷、民族宗教、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农民工工资等民生类、涉众型重大问题等,深入摸底排查,着力化解,做到了无盲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排查一般性社会矛盾纠纷387件,调处成功386件;排查突出社会矛盾信访问题48件,化解19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千名教师进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

  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泥湾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魏相孔,近期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进校园”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好、老师们又卖力,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生活,家长们很放心!”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皋兰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利用夜间和闲暇时间开展家访活动,采取专程走访、电话交流互动专访和邀请家长进学校进课堂方式进行。活动期间,学校领导主动走访村组、社区,宣传教育法规和政策,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办学理念,并广泛听取群众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书育人、教育热点难点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所有教师实施全员家访,重点对经济有困难、学习有障碍、性格有缺陷、病残、单亲及留守学生家庭进行专程走访,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助学措施。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这项活动一改往日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园放学关门、教师课后走人”的现象。

  “开放课堂”、“一天陪读”、“自由参观校园”等“万名家长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分批次进校园、进课堂、进食堂,感受学生的辛苦劳累,感知教师的敬业奉献,增进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杜绝以往靠“开家长会”、“请家长”、“请客送礼”等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营造起了尊师重教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浓厚氛围。

  法庭开到了家门口

  “法院真是替咱老百姓着想,不出村就能打官司了!”5月20日上午,在皋兰县法院开设在兰州新区西岔镇西岔村“流动法庭”上,年逾花甲的村民张百家起诉本村村民张厚祥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一案审理刚刚结束后,张百家老人激动地向法院工作人员表示谢意,感谢法官们把“法庭”及时开到家门口,方便了村民打官司。

  国徽挂在农家屋檐下熠熠生辉,审判员、书记员以及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证人等席位简易而庄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庭审,案件进入到庭外调解程序。一场“流动法庭”就地办案,也让当地村民见证了一场公开的法理对簿。这是皋兰县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将法庭搬到村头上门办案的一个缩影。

  前些天,年逾花甲的张百家到皋兰县法院起诉张厚祥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一案。法院了解情况后,很快就进行了立案,并协同西岔镇法庭工作人员,多次邀请村委会干部到双方家中对相关人员、亲属进行调解,但均未达成协议。无奈之下,法院决定开庭审理。考虑到村民张百年已年过六旬行动不便且耳朵又不好使,该院决定启动“流动法庭”,将庭审现场开到当事人双方居住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针对部分农村山大沟深离法院法庭较远的现状,皋兰县法院积极推行便民诉讼“巡回审判法庭”。通过就地办案、就地开庭、现场调解、法律咨询等方式推进巡回流动办案,不断推进“裁决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三公开工作,进村入户调解、开庭,及时排除矛盾、隐患,特别是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对象的土地征用、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财产等方面纠纷,及时启动巡回审判法庭、上门调解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据统计,今年以来,兰州市皋兰县人民法院在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中,对排查的31件涉民生案件,已全部执行结案,执行到位和司法救助总标的90余万元。另外,为困难当事人提供救助服务两件,缓交诉讼费3241元。

  党员干部将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必修课”

  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党支部书记魏永军——“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

  盛产瓜菜的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村民过去一直为出行发愁:村子里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烂泥路,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村民们出行步履艰难;田间20多条羊肠小道每到瓜菜收货期,村民们只能先将瓜菜背到路边,再由三马子运到公路边。三年里,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还把水泥路修道田间地头,南来北往的大小货车能直接开到大棚跟前,村民们卖瓜菜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这喜人的事儿,上泥湾村的群众干得开心舒坦,干得扬眉吐气。谈及村里的这些变化,上泥湾村的群众不约而同地要谈到他们的“好掌柜”——村党支部书记魏永军。

  群众摊上难心事,干部就要敢担当。三年前,作为“当家人”的魏永军,一上任首先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用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将一条总投资40万元总长度1.5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修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两年间,在村支书魏永军的奔波下,村里硬是将15条、总长3.6公里的巷巷道道和20多条、总长5.8公里的田间道路全部打通了,村民们从此告别了“肩挑背扛”的历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按理说,位于黄河沿岸的上泥湾村有蔬菜产业作为支撑,村民们致富应该不成问题,但人多地少,设施落后、技术、管理跟不上,蔬菜产量低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破解人多地少的难题成了全村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

  魏永军上任后,开始动员群众用温室大棚代替原来子扎的“拱棚子”,但建一座温室成本至少在一万多,再说,还要浪费一部分耕地,这人多地少的上泥湾村民来说,一时间说啥也接受不了。

  为了取得大伙的信任,魏永军率先从自家地里破土动工,村干部们一个个的也跟着效仿。翌年,第一批示范的15家农户终于盼来了好的收成,每家每户亩均纯收入两万元以上,一亩地的收益是原先的3倍。二社村民魏春玉说:“以前一年到头也就挣个万把千的现在一个棚,一茬变多茬收入不下四五万,这是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紧接着,魏永军动员群众将每家每户零星分散的“小碎地”进行了整合调整,方便村民们就近劳作,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一个冬天下来,田野间架起了整齐划一的高架大棚2000余亩。自此,设施农业就成了村民增收的“铁杆庄稼”,瓜菜多茬复种也让村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2013年上泥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900元。

  魏永军常说,自家的光阴再好那不叫本事,真本事是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几年下来,他邀请市农科所专家在自家承包地里无偿搞瓜菜品种培育试验,先后引进推广新技术20余项,使大棚效益翻了一番。如今,一家一户搞起了沼气“进棚入园”工程,实现了沼气、沼液、沼渣生态循环的综合利用,200家农户从此告别了烧柴做饭、烟熏火燎的“老灶台”。

  “只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村民就相信你,拥护你。”去年冬天,魏永军为大伙付出的辛劳和心血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再次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