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区县联播 > 正文

兰州新区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发表时间:2018-08-22 来源:兰州文明网

  汇聚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6个,拥有智库专家141名,培育7个国家和省市级孵化器,引进各类科研人才1730名,产业孵化大厦累计引进孵化企业335项,培育产业化企业26户,累计引进科技项目107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累计开发新产品118个,转化科技成果36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8.6%……这是兰州新区开发建设6年来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方面交出的一份“答卷”。

  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今年新区将从全国选聘150名教师人才,截至目前报名应聘人数已经超过4390人,远远超过了我们预期目标。”兰州新区组织部人事处处长牟相妍说,这也是新区自2017年公开引进选聘561名校长、名园长、优秀教师后的又一次人才选聘。

  人才是兰州新区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兰州新区突出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多途径发展吸纳人才,研究制定了《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333”人才引育计划,即:5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3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30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围绕这一计划,重点实施好人才引育政策创新工程、人才集聚平台搭建工程、人才服务环境优化工程,为新区5年人才发展制定了“纲目”、力求把新区打造成为甘肃人才特区。

  2016年8月出台的《兰州新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对于刚性引进的医学领军人才、重点人才和骨干人才,分别享受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分别享受5000元、3000元和2000元工作补贴,免费安排使用1套15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住房。同时,在服务满6年、8年和10年后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同时,为解决新区干部家属两地分居问题,稳定新区干部工作队伍,对配偶或子女在新区工作人员予以加分,优先选择。

  兰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书记曾俊萍介绍说,从2017年至2018年,新区共引进了近千名青年教师。“基本都留住了。”现在有很多兰州市区的学生选择来新区上学。之所以出现这种“逆流”的状况,除了“名校建分校”的优质资源,引进的这些优秀教育人才,也是家长们看中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这一系列优惠“诱人”招贤纳才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搭上新区高速发展的列车。

  新区商贸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振是兰州新区引进的高端人才。新区成立之初面向全球招聘,来自台湾地区的他报名并顺利考进了兰州新区招商局。

  “6年前的新区还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到处在建设,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今大道通衢南北、商业住宅遍布。”陈伟振说,每次回台湾,总会和亲朋好友提起新区的发展变化,“感觉自己就是兰州新区的代言人。”

  陈伟振说,在新区工作了这么多年,见证了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这座蓬勃发展的城市。“我的梦想是在新区建一个‘台湾产业园’,引进更多台企来到新区投资兴业。”

  据统计,兰州新区目前已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6个,引进各类科研人才1730名,其中博士42名,硕士348名,聘请“两院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学者141名加入“新区智库”。

  “一人一策”助推新区产学研协同发展

  为克服科研院所少,老城区功能难辐射的问题,兰州新区不断探索差异化、特殊性政策,克服唯职称、唯奖励、唯头衔倾向,以重点项目为平台,以人才能力业绩为前提,以人才为新区所做实际贡献为依据,一人一策,引好、留好、用好高端专家,助推新区产学研协同发展。

  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有贤就是新区实施“一人一策”的人才之一。

  据介绍,为快速推动精细化工园区项目落地,新区聘请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有贤为精细化工园区总顾问,开展精细化工园区产业链及发展路径分析工作,助力引进一批工艺技术成熟、创新技术水平高,具有发展前景和良好经济效益的精细化工项目。引进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与新区石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及苏州高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研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甲醇重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卡等商用车上的技术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两年来,兰州新区围绕开发建设的核心任务,不仅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产业聚集上狠下功夫,而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储备适量、层级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完善”的原则,从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优化人才待遇,拓宽引才渠道,加大人才资金投入等方面,使得兰州新区人才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新区将进一步完善细化引才政策,针对绿色生态产业经济技术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就业创业大学生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培训进修、生活补贴、奖励表彰、合作引才、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从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优秀民营企业家、技能大师、脱贫攻坚人才、教育教学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六个方面着手,选拔一批拔尖人才进入人才库,不断激发现有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新区抢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建设机遇,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创新孵化平台,深化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产业化处负责人马炳见证了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首先是要引进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马炳说,为了吸引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落户新区,新区除了在土地、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奖励政策,对来新区工作的各类科研人才提供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解决,并对研究成果在新区投资产生的所得税,连续5年给予100%税后奖励。

  2015年建成的新区产业孵化大厦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孵化平台,目前已获批为集研发、中试、转化、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入孵企业335家,在孵企业230家,出孵企业79家,培育产业化企业26户,年纳税额超过7000万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

  马炳告诉记者,为了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助推具有增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新区针对科技型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特殊扶持政策,实行快速产业化试点工作,对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制定了相应的试点方案和政策,给予相应的奖补扶持,为企业在发展前期、中期以及后期提供“保姆式服务”。

  作为“一企一策”的受惠单位,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邵广礼介绍说,在办公场所等方面,兰州新区给予了五年免租的优惠。后期还将引进华为云数据中心、京东云数据中心以及中科曙光硅立方超算中心等一批企业入园,在税收上,还会享受15%的减免。

  邵广礼说,项目建成以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带动所有入园企业技术革新,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融合创新,孵化出一批新兴企业,并借助中科院先进计算技术联盟优势,集合产业力量,培养创新人才,在兰州新区乃至甘肃全省形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创新基地。

  “随着新区产业不断聚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才也愿意留下来,在充满活力的新区施展才华。”牟相妍说。(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