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区县联播 > 正文

看得见山水 留得住乡愁 吃得了美味

发表时间:2015-12-17 来源:兰州日报

榆中城关镇新农村

  美丽乡村建设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青砖白墙、飞檐黛瓦,雅致的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观光栈道、亭台楼榭,新建的景致引来村民的赞叹;新修的乡村舞台大气美观,文体广场都装了健身路径,水泥路直通农民家门口;农民家建成了水冲式厕所,田园里大棚蔬菜绿意盎然,村庄内随处可见村民笑脸……这些风貌,就是今年兰州市集中打造的省级、市县级美丽乡村所呈现的风景。

  最近几年,兰州市紧扣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建设大局,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容,创新抓手,多层布局,以点带面,片区推进,打造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村21个、市级示范村40个、县级示范村20个,打造14个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区,建成145个环境整洁村。

  规划先行,绘就一体发展美丽画卷

  “把全市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来规划,把每一个示范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和提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以市区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圈。”这就是兰州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市委农工办、市人居办主任朱宗诚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今年年初,兰州市出台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点,提出年内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按照省级示范村、市级示范村、县区级示范村、连片整治区、环境整洁村、水路房全覆盖“六位一体”布局规划,创建1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20个县级示范村,打造10个连片整治区,建成60个环境整洁村,着力抓点、串线、促面,力争点上靓丽,线上出彩,面上洁净。

  从兰州主城区出发,行至盐什公路尽头,满眼尽是绿篱婆娑,夏季更是花草依依,这里便是国家4A级景区——皋兰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作为全市2015年度着力打造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北庄村就坐落在这里。

  走近什川镇北庄村,犹如走进美丽画卷:村庄四周群山环绕,村内村外干净整洁,滚滚不绝的黄河水在村庄边无声淌过,河岸堤坝上的休闲文化长廊连绵壮观,一排排粉刷光鲜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村口巷尾,随处可看到笔直挺拔、枝繁叶茂的百年梨树。不论“五一”小长假,还是“十一”黄金周,甚至是双休日闲散时间,村庄都有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什川镇党委副书记魏万全说,为推动什川旅游经济发展,根据省市县对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该镇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为重点,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如北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遵循产业、村庄、土地、生态环境、公共设施“五规合一”要求,保持了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加大投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创建各级美丽乡村的政策、规划和目标出台和并确立后,如何落实和打造成为关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财政将给予支持,不仅加大对项目资金倾斜投放力度,且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市委农工办副主任蒋伟传说,今年兰州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抓手,公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达4360万元,撬动县区投入和社会融资6.36亿元,加速全市各级美丽乡村建设。

  美不美,第一眼,一眼走进心里来。提起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十里八乡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因为该村紧靠着兰州另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兴隆山风景区山脉,而且这个村子曾是远近闻名的油磨坊村,村子里90%的农户都榨过油或开过油磨坊。该村辖六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02户1630人,耕地面积约为2540亩,距离县城4.5公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双联单位的大力帮扶下,2013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6728元。2014年该村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2015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为充分体现生态环保、集约高效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合理布局,营造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休闲体验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分豁岔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现存历史古迹和兴隆山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势,按照“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布局,投巨资打造“九磨沟”和“万佛谷”等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原乡生态村落,目前全部项目已经建成,水磨石盘、小桥流水、观光栈道、亭台楼榭、文化墙等,令人耳目一新。

  分豁岔村委会主任贾志勇说:“我们总共投资了230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不要门票的乡村旅游节点和原乡村庄,让每一个来分豁岔的游客进入村庄后就能品野菜、听蛙声、忆水磨、体验农耕文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虽然现在已进入冬季,水磨广场上时时有人。

  产业富民,筑牢美丽乡村逐梦之路

  “环境干净了,还要过上好日子。”兰州市将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大力扶持高原夏菜、中药材、畜牧业、玫瑰、百合、苗木六大产业发展,因村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为美丽乡村注入持久动力。

  在红古区109国道边上,有个小村子名叫仁和村,走进村里,一座座蔬菜大棚耀人眼目,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畦畦菜地绿意盎然。“建设美丽乡村,村庄美是面子,更要有产业发展这个里子做支撑。现在我们村有80%的农户种植蔬菜,种植户年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我们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仁和村村支书张兆成说。作为红古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288户1266人大多参与了精细蔬菜和苗木种植,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00元,远远高于兰州市乃至全省农民收入水平。

  今年九月,记者来到红古区青土坡村,未进村优美的环境已入眼帘。光洁的迎客石旁绿树成荫,不远处是今年建的小游园,游园里的休闲走廊、观景凉亭一应俱全,摇曳的丝丝垂柳,展示着青土坡的美丽。几个村民正在健身器上锻炼,三位高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手捧茶杯享受着夏日的清爽,他们安详的晚年生活和笑容,已足以说明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

  好日子是在收入有保障、产业发达的前提下实现的。青土坡村委会主任祁复忠说,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产业是重点,全村已建高架大棚1400多亩,种植的温室接近1000亩,仅塑料大棚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就达200多万斤,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2万元,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也跻身兰州五大农业基地之一,村里蔬菜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菜花香里说丰年,听取欢笑声一片”。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调整产业结构,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实现产业发展,村庄秀丽,群众富裕,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朱宗诚如是说。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