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文明创建 > 正文

对贫困生输血式帮助 全面改薄弥补教育短板

发表时间:2015-12-16 来源:兰州日报


新区东川小学的同学们
  教育扶贫让更多孩子走进校园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如今,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共识,特别是富裕家庭码上加码,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名校,使孩子潜力得到最大限度挖掘,让他们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相反,贫困家庭孩子因条件影响,上不起好学校或重点学校,只能勉强接受完义务教育,甚至部分家庭由于太穷,孩子从小就放弃了上学,有些家庭更因上学致贫。类似家庭,在兰州市贫困县、区还存在不少。

  今年40岁的梁祖利,是榆中县吕家岘村人,家里本来就一贫如洗,而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其大脑严重损伤,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因此不知所踪,只剩多病的父母和刚上初中的孩子。面对如此家境,有不少人发问:这样的家庭能脱贫?联扶单位认为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何况他品学兼优。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比如捐资助学,让他们用知识助力致富。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兰州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先输血后造血”扶贫原则,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计划,截止10月底,已完成全年建成50个标准化教学点任务的23个;完成226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中的118所验收;完成全年建设30所农村幼儿园的20所并已投用;实施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贫困生资助计划,已下达资助金约1.34亿,让8.09万人次从中受益。

  “输血式”帮扶惠及数万贫困生

  十月秋高气爽,榆中杨家咀村,更是色彩斑斓。

  “今年三月,联系村变更为杨家咀村后,我们在入户摸底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群众因学致贫、或因学返贫情况比较严重。通过充分的排摸和调查,在征求村党支部意见的基础上,对三名学生的家境进行了公示,在无异议后我们对其开展救助。”榆中县检察院双联干部马渭兴说,这三名贫困生既包括小学生,也有刚上高中和大学的孩子。

  马渭兴告诉记者,今年10岁的李明,是高崖小学三年级学生,他家是全村的特困户,该院每学年捐助1000元,直至小学毕业。今年14岁的张永燕,正在榆中一中上学,两个姐姐也在上学,全家老少共七口人,属因学致贫家庭,该院每学年捐助2000元。今年20岁的董彩萍,目前正在上大学,一个妹妹上小学,该院决定每学年捐助5000元。

  像这样对贫困生“输血式”的帮助,正在各级联扶单位的帮扶下,正在兰州市贫困村有力的、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着。

  “让贫困家庭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进而推动新区城乡统筹发展,这也是开展教育扶贫的目的。”兰州新区联扶办主任郭庭天说,新区在双联中调动各界力量,深化和拓展社会帮扶、政企协作等帮扶模式,加强企业与贫困户的互动,形成“党政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助推”格局,拓展了双联覆盖面和参与度。

  “在兰州新区14万人口中,有1.5万人是扶贫对象。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脱贫,除调整优化种植产业、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外,推进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是当下开展帮扶的重中之重。”郭庭天还说,今年成立的新区绿投公司,在成立当天就出资百万元,设立兰州绿投双联扶贫助学基金。目前已向40名困难大学生、30名孤寡老人捐助28万元。

  实施全面“改薄”弥补教育短板

  扶贫攻坚离不开教育支持,对教育底子薄弱的区县来说,尤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状。“把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好,不仅仅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也是助推发展经济的需要。父母把孩子放在学校,就能放心去干活打工,否则就得拴住一个人,专门在家里照看孩子。”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尽快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兰州市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

  “与二十多年前建成的、眼下破旧的乡政府比,近几年来建设的村委会,都比乡政府的建筑气派。不过,变化最大的要算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楼和操场等等。”在永登县通远乡政府附近、开餐饮店多年的农民刘福泉说,双联四年来乡村的变化太大了,建起了最好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但水电暖气齐全,修建了食堂和宿舍,而且还配上了电脑,现在村里娃娃们上学,一点儿都不受罪了。

  其实不止刘福泉这么认为。“教育硬件设施和环境的改变,解决了农村教育的后顾之忧,推动全乡教育迎来发展机遇。”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说,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园林局、永登人武部等十余单位的帮扶下,助力该乡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取得快速发展,其中在教育方面,投资296万元建成通远乡中心幼儿园;投资约66万元修建通远中学围墙和护坡;投资55万元完成通远乡星可侨心小学建设等。

  提起幼儿园的建设不得不说坪城乡、歇地沟小学内的“留守儿童之家”。歇地沟小学教导主任王正军告诉记者,这个由省环保厅投15万高标准建设,专为该村及附近村子幼儿接受教育、玩耍和代家长看护孩子的活动乐园,自建成以来就受到了30个娃娃的喜欢。现在他们除了玩游乐设施,还可以在教室内学电子琴,年龄大点的孩子甚至学上网了。

  人才是促进长效发展的保障

  双联不是简单的输血扶贫,而是一项长期的造血工程。

  “对于农民来说,培养一个孩子就会改变一个家庭。有了人才,才会有脱贫村的长效发展。由此来说,教育帮扶是促进农村持续发展、解决脱贫村发展后劲最有效的手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增宽告诉记者,作为媒体要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和宣传等多方面优势,在富民项目培育、产业帮扶等方面,尤其要在助学和人才培育上多动脑子,让双联成为惠泽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榆中县龙泉乡和中连川乡的水泉湾、高家渠、黄蒿湾三村是兰州日报社的联扶村。双联开始前,三个村的贫困面都在80%以上,受自然环境、交通等影响,发展滞后。尤其是上学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为切实解决这些家庭困难,圆贫困山区孩子的大学梦,报社通过协调省内爱心企业,为南北两山的贫困学子捐款、为联扶村持续进行教育帮扶,先后为300多名中小学生、大学生捐款达200多万元。

  “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是一个长期工程,通过教育让更多孩子进入高校深造,通过产业扶持让留守人员科学种养,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杨增宽说。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精准扶贫计划提出,深入推进城乡教师培训“千进八百互动计划”,每年遴选1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以及学科教师分批培训;依贫困县区和学校学科需求,从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中,选300名优秀教师分别到皋兰、榆中、永登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支教,帮助支教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目前今年的任务已全部完成。

  记者手记

  如果说双联给兰州市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契机,那么教育帮扶则是给已脱贫的农村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希望。从刚开始各级联扶单位单一的输血式助困帮扶,到现在全方位的政策性帮扶和多元的社会助学成型,可以说四年来兰州市教育帮扶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效。然而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推进,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方面的政策性帮扶力度应当越来越大,学前教育和助学贷款等政府保障性助学措施也该越来越完善。如果说农村脱贫靠产业、靠项目带动就可以实现,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得有教育和人才保障。而有效的教育帮扶,不仅能及时的解决一个贫困家庭当前的困难,更关乎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未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