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文明创建 > 正文

卫生扶贫农民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发表时间:2015-12-02 来源:兰州日报


送卫生下乡,关爱农民健康

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兜底农民乐
  织牢健康“网底”群众小病不出村

  ■农村卫生篇

  “病倒一个人,拖垮一个家”。在农村这是许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工作中,如何帮助这些家庭脱离贫困、提高农民抗病害能力,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是兰州市“1+21”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标准化村卫生室、卫生厕所等一系列好政策的出现,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准确把握双联行动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把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放在帮扶工作首位,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卫生支持计划上创新举措,织牢农村群众的健康‘网底’,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

  条件大改善小病村里看

  住在农村,有个头疼脑热,理想的选择就是在家门口的村卫生所里看病,既方便也少掏医药费。而村卫生所作为县(区)、乡、村三级诊疗及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凭借其地缘优势、人缘优势、价格优势,在农村医疗保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称为公共卫生的“守门人”,为农民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范海荣,榆中韦营乡郭家沟村村医,除了农忙季节,他每天的作息时间是固定的,上午从2公里外的家里来到村卫生室,清洁环境,穿上白大挂,边看医学书,边等待前来就诊的村民。43岁的他行医19年,这几年来他感觉到很多变化,卫生室原来是破旧、低矮土坯房,现在是钢筋混凝土的平顶房,原来看病、治疗就一间房,现在诊断室、治疗室、药房、防保室一应俱全,而且设备齐全。前年,他又安排到兰州大医院进修了一下。

  “现在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好了,还有新农合报销,来看病的乡亲们多了。”范海荣由衷地感叹道,这些好处全是双联和精准脱贫带来的。

  强化基层医疗基础建设,各县区都在行动,记者在西固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已经实施了两个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和40个农村卫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永登县在2012年至2015年,完成了全县6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举办了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小儿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消化内科知识培训等培训班8期,培训村医1400余人次。

  市卫计委驻郭家沟的驻村队长丁唤民说,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是全市卫生扶贫的重要项目,是国家、省级项目的重点扶持计划,也是关乎全市贫困乡村人口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目前兰州市正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实现到2016年全市贫困村标建卫生室全覆盖,2020年全市标建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

  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兜底农民乐

  因病致贫一直是影响农民致富的一个主要因素。兰州市出台的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村卫生扶贫支持计划就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一项惠民政策。“精准扶贫户提高5%报销,截止目前共报4340人次,补偿102.96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78人次,累计报销金额97.12万元。”永登县卫生局副局长、合管办主任明峰介绍说,这几组数据最能说明农村医疗工作的变化,2012年全县参合率95.01%,2015年提高到98.05%,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由2010年的300元提高到2015年的480元,新农合基金总量由2012年的1.2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4亿元。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参合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按现行新农合政策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仍超过5000元的给予再次报销。将农村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疾病病种扩大到51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让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2015年兰州市新农合参合人员达到1147271人,比2014年增加7475人,参合率达到98.18%,比2014年上涨了0.19个百分点,即时结报率100%,实现新农合报销全覆盖;重大疾病报销种类从2014年的27种扩大到51种;积极探索大病商业保险工作。2015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逐步扩大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救助比例提高到农村五保对象100%,农村低保对象80%,农村低收入对象70%;医疗救助上限提高到每年累计4万元,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上限提高到每年累计8万元;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提高到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每人每月300元、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00元,失独家庭一次性发放2万元补助金。

  改造卫生厕所改善人居环境

  记者在永登县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兰州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在柳树乡康家井村帮扶时,针对部分村民厕所设施简陋、粪口染病风险大的问题,动员生产厂家,连续三年为康家井村捐赠卫生厕所改造器材,已经给25户贫困户捐赠了改厕器材。今年驻村扶贫人员发现个别贫困户的卫生改厕项目缺技术、缺劳力,就加强了技术指导,跟进工程进度,帮助项目实施,目前,25户卫生改厕项目已经基本完成。

  兰州市双联办工作人员介绍,实施卫生精准扶贫的落脚点,也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从源头上减少病人。在精准扶贫中,除了防病保健外,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也是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7%,2016年达到70%,2020年达到85%。兰州市2015年至2020年,全市每年改厕1.05万座,完成6年共计改厕6.29万座的目标任务。

  培养农村全科医生提高村医技术水平

  “大妈,最近感觉身体好些没有,您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啊。”中午吃完饭,西固区中坪村村医李福学来到邹秀兰的家,一进家门就问起了老人的病情。邹秀兰今年69岁,主要患有糖尿病和腰间盘突出症,自从李福学做了邹秀兰的签约医生后,每周都要抽空入户家访,一方面做诊疗,一方面做健康宣传,聊起天来就像一家人一样。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有效整合医院、疾控、妇幼、中医、计划生育、卫生监督、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8支队伍力量,建立由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健康促进签约服务团队,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为签约对象提供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同时为了实现“乡医全科化、村医中医化”目标,近年来兰州市全面开展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和村医轮训工作。据悉,今年兰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00名,其中乡镇卫生院培训54名。已于2015年6月23日开班,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培训阶段学习,目前进入为期十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阶段,分为临床基础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以轮转科室为重点。今年兰州市还准备开展300名村医轮训计划(榆中100人、永登60人、高新区6人、兰州新区5人,其他县区140人),主要培训门急诊、急救和中医药服务。门急诊、急救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和诊疗为重点,提升村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培训主要依据《兰州市第三轮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方案》,重点要求村医掌握至少30个常用穴位、6项食疗保健技术,基本药物中至少100种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确保做到对贫困村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

  万名医师卫生支农义诊健康快车进农村

  初冬的天气格外晴朗,当红红的阳光照在西山陡坡上时,榆中县韦营乡卫生院的支农医师黄英已经走进了药房,归类和摆放药物。黄英原来是安宁区人民医院的一名药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活动中,他主动请缨,来到条件比较艰苦的榆中北山韦营乡卫生院,主要负责药房建设这方面的工作。黄英就是全市万名医师卫生支农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我觉得城里医生到我们卫生院来帮了不少忙,去年我院的公共卫生考核全县倒数第三名,今年上半年考核全县排第11名,使各项工作都走上了规范化建设道路。”韦营乡卫生院院长朱凌霄笑着说。

  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通过卫生支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贫困人口医疗服务享受能力,这是兰州市卫生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兰州市选派50名医疗技术人才分别到榆中北山、南山,永登西北山区,七里河后山区的卫生院开展1年的卫生支农扶贫工作;2015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百名医师对口支援工程选派122名医疗卫生人员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教基层卫生人员、帮扶重点诊疗科室工作,与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相结合,带动兰州市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医疗、教育、住房,被戏称为新三座大山。就人生而言,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将归于零。

  “病来如山倒”,这句话既包含了疾病对人体的破坏力,也包含了疾病对家庭的破坏力。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生了大病,就如同倒了一座山、塌了半边天。我们采访时了解到,造成兰州市农村贫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效和逐步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的困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唤醒他们生活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

  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贫困人群的健康,这是精准脱贫奔小康的重要组成。从兰州市《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卫生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上看,业已制定的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等措施,可以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够保基本、强基础、促基层,使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大力提高,让贫困人群没病可以防病,有病看得起病,也看得好病。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兰州市农村稳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目标。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