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影像馆 > 正文

蔡仁智:七旬老人坚守大山33载 辛勤汗水培育树木193亩

发表时间:2016-05-30 来源:兰州文明网

  蔡仁智,男,出生于1942年2月,现年74岁,兰州市教育局一名退休干部。1983年,41岁的蔡老师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兰州市教育局绿化基地——长洼山林场种树。他在这片大西北的荒山上,历经寒暑,一干就是33年。如今的长洼山,一片绿树连天,森然成林。有侧柏、雪松等80多个品种的乔木159600株,灌木25000多丛,绿化面积达193亩。干旱的荒山变成了绿地,当年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那满山的一株株苍柏,一枝枝花叶,无一不是蔡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由于辛勤工作,蔡老师连续13年被评为城关区绿化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省、市绿化先进个人,1997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1983年,长洼山还是光秃秃的荒山,连草都不太多。当蔡仁智背着半麻袋柠条籽第一次来到长洼山时,他愣了,这种地方能长树吗?一日又一日,每每上山,他都是用自行车驮着柠条和铁锹上山,在崎岖山路和沟沟坎坎间播种,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一颗颗柠条籽在黄土坡上露出了嫩芽,一株株小树苗逐渐长出新枝叶。小小枝芽拴着蔡老师的心,长洼山也渐渐成了他的家。蔡老师还实验着栽了一棵侧柏,浇了几次水,树竟然活了!这大大增加了他绿化长洼山的信心。从此,蔡老师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搞绿化,首先碰到的难题是经费不足,购买树苗的钱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各种绿化设施。深知教育经费紧张的老蔡,当时的想法是“接了任务就要做,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经过来回奔波,努力争取,市教育局最后同意把雁滩农场改为苗圃,他自己动手培育起树苗。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培育出了侧柏、雪松、塔柏 等多达456300株树苗,苗圃成了蔡老师绿化长洼山的种子基地。

  光有树苗不行,190多亩的长洼山,不能光靠人工浇灌。最初给树苗浇灌,除了依靠可怜的降雨,都是蔡老师用双肩挑水上山,山路蜿蜒盘旋,曲折难行,稍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水一起滑下山坡……尽管代价如此之大,可是树苗的存活率仍然很低,老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找领导汇报,出主意提建议,跑系统内各绿化单位多次协调,终于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成分片上水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彻底解决了绿化用水问题。如今的长洼山,喷灌浇树时,交织的水线似银龙跃空,精心地呵护着连山的翠绿。

  同病虫害作斗争,是蔡老师遇到的又一个难题。因为是初次搞绿化工作,不时遇到一些树木看起啦枝叶葱绿,但树干已经开始枯死等现象,针对各种树种的不同症状,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和健康成长,提高存活率,蔡老师坚持利用空闲和晚间啃读各种造林、育林和和防止病虫害的医疗书籍,从起苗、挖坑、栽植,到填土浇水,每个环节都细心琢磨、掌握要领。为了“救死扶伤”,蔡老师这个“赤脚医生”来回奔走于长洼山的山坳里,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长洼山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看着漫山的林木,蔡老师欣慰地说:“一个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能为社会做点好事多好哇” ! 说长洼山就是老蔡的家,一点也不为过。长洼山荒凉面目的改变过程中,蔡仁智同志的老伴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十几年来这对老夫妻吃住在山上,忙碌在林间,风吹日晒,寒风酷暑,才浇灌处今天这片绿色的海洋。

  校园绿化工作成绩斐然。蔡老师不仅仅经营管理长洼山林场,所有市属学校的校园绿化也由他总体负责,不仅注重绿化的景点布局,而且在优化结构、营造规模上下功夫。其中小型花园大多采用立体式图景,使绿树红花相互衬映、错落有致,而大型足球场采用封闭式浇灌培育。经蔡老指导的多所学校先后被评为“绿化标兵单位”“园林化单位”“绿化达标单位”,这些成就无不倾注着蔡仁智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蔡老的下一个目标是向后山进军。长洼山的前山在阴面,遇雨易潮,苗木成活率高,可后山在阳面,日照时间长,坡度大,成活率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后山的重重困难没有阻却蔡老师开山进发的步伐,相反,他正满怀信心,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劳作。

  蔡仁智同志33年如一日的与大自然奋力拼搏,为我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所做的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奖励。面对荣誉,老蔡坦然地说:“还得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无论是局机关还是学校的绿化工作人员,对蔡老创业的艰辛和胆识,无不感到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祝福蔡老,相信长洼山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兰州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