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生命不息 公益不止——全国首个一家7人全部登记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

发表时间:2016-11-25 来源:兰州文明网

  心存感恩,生命不息,公益不止。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是80后青年志愿者张森的人生信仰。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却在忙碌中实现人生价值,他的成长历程中写满了博爱、奉献的字眼。16年来78次无偿献血15600毫升;200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33岁生日当天成为当年甘肃省第28例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2015年12月,张森和母亲、妻子一同签署“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登记表”,2016年张森的姥爷姥姥、岳父母登记成为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成为全国首个一家7人都参加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家庭。2013年7月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创立兰州市城关区阳光公益志愿服务队,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1万多人次……

  父亲重病去世深受触动全家7人登记捐献器官

  2015年12月10日是张森33岁生日。

  这天他没有买生日蛋糕,也没有亲朋好友来庆祝。但是,他却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别样的生日礼物——到甘肃省红十字会登记成为当年第28名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这是我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提起自己的33岁生日,张森说。

  甘肃省红十字组宣处处长姚育东深有感触地说:“张森的33岁生日充满博爱和奉献精神。”

  那么,张森登记器官(遗体)捐献的想法是如何萌生的呢?家人同意吗?

  让身为志愿者的他萌生登记器官(遗体)捐献想法的事情与父亲患病去世有关。2013年秋,父亲因重病住院治疗,治疗费自费部分超过50万元。当时为了筹集治疗费,他们只好将西固的老房子卖了,还在银行贷了款。“医生说如果有合适的肾源,实施肾移植手术,就可以挽救我爸的生命。但是,当时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肾源。这件事对我内心触动很大。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登记器官捐献,挽救像爸爸一样身患重病的人。”张森说。

  其实,选择在自己生日这天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博爱之举付诸实际行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张森告诉记者,父亲已去世,如今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岳父母和妻子,作为儿子、女婿和丈夫,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必须征得母亲和妻子的同意。同时,到省红十字会填写登记器官(遗体)捐献相关资料,也必须有家人签字。

  张森说,母亲和妻子起初根本不同意他去登记器官(遗体)捐献,尤其是母亲对器官(遗体)捐献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还以为儿子马上就去捐献。经过张森多次耐心解释,母亲、岳父、岳母、和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不久,张森的母亲和妻子也登记成为“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张森的姥爷是1949年就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在仔细了解了捐献遗体的事情后,也和老伴一起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后来张森的岳父母也来到了甘肃省红十字会登记捐献遗体……

  坚持前行16年78次献血15600毫升

  张森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第一个《献血本》。

  2000年3月2日,学校组织学生为一名车祸伤者献血。之前他不仅没有献过血,而且连自己的血型也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献血,说实话心里有些紧张,但想到那位需要血液救治的伤者,我还是坚持献血400毫升。从那以后,参加无偿献血就成为我每年必须参加的活动。我不仅献全血,而且还到省血液中心献成分血。”张森说,每当得知血液库存告急或者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他都会主动向省血液中心了解血液库存情况,看到许多患者及时得到输血,他和许多献血者们内心很欣慰。

  “他的博爱、奉献精神,的确影响和感动了很多人。一个人做一件善事比较容易,长期坚持下来真的非常不容易。张森16年坚持献血15600毫升,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阳光公益团支部副书记马立锋说。

  父母赞助筹建中国西部首个大学生干细胞捐献库

  2002年10月,张森接触到了干细胞无偿捐助治疗白血病人康复的新闻,在当时大多人对于“骨髓捐献”还不了解,甘肃也还没有普及干细胞捐献的有关知识。他和几位志愿者决定在甘肃为大家讲解干细胞捐助的有关知识,并筹划建立“中国西部首个大学生干细胞无偿捐献库”。

  2002年10月起创建宣传“中国西部首个大学生干细胞无偿捐献库”,父母资助他7900多元,张森和几名志愿者走遍了兰州10所高校及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等4个市州,截至2004年4月,征集甘肃12所高校的20000多名师生和7000多名各界人士的签名。

  随着社会各界关注度的越来越高,2004年6月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成功建立,2006年9月甘肃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2007年张森加入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他的爱心之举,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奖励,相继荣获“2004~2005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2006~2007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

  发起公益组织帮扶特困群体

  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多年的社会历练让他感触颇多: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将爱心传播得更广。

  他父亲临终前叮咛他:像你坚持参加无偿献血一样,多做公益活动,有很多人比我们生活还要困难,多去帮帮他们,你要记着,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2013年7月,张森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创立了阳光公益。开始了照顾残疾青少年和残疾孤寡老人的行动。阳光公益提倡“天天捐助1元钱,天天付出1小时”,每天捐1元钱为残疾儿童、残疾孤寡老人购买牛奶或生活必需品,并用1小时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阳光公益现有中国注册志愿者1668人,其中中共党员126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67岁,最小的志愿者只有5岁。

  无论是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武威市天祝县西大滩乡、定西市通渭县襄南乡、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张掖路街道的贫困残疾老人和贫困残疾家庭,还是帮助兰州市聋哑语学校的残疾儿童和安宁区社会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都留下了张森的脚步。截止2016年11月共募集各类物资597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体11600余人次。

  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值得称赞的好创意和值得尊敬的诚意和辛劳,张森相继获得荣誉称号20多项:“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下乡先进个人”、“甘肃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市最美家庭”。

  2014年12月,阳光公益获得了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5年12月,甘肃阳光公益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是甘肃唯一连续两届捧得荣誉的民间公益组织。

  特别是2016年5月4日,张森荣获“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北京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这也是2012年以来,时隔四年甘肃青年再次获此殊荣,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张森将去坚持不懈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点滴付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生命不息,公益不止!这就是张森的公益理念。(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