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化工车间里的“放心员工”全国劳动模范汪艳侠

发表时间:2015-09-10 来源:

“密切注意聚合系统参数的变化,严控聚合温度,不要超过13度……”在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腈装置现场,随着一阵响亮的生产指令声,一个身着蓝色工装的女工从管线丛中钻出来,干脆利落地通过对讲机与控制室人员交流生产信息。她叫汪艳侠,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聚苯乙烯车间的“女汉子”,今年“五一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

“炼化工人的技术是‘看家的本领’,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有所作为。”

1991年,汪艳侠从技校毕业后走进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聚苯乙烯车间,当了一名化工装置操作工。

“炼化工人的技术是‘看家本领’,具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有所作为。”汪艳侠说。橡胶生产工艺复杂,管线密如蛛网,设备和阀门数不胜数。初进厂的汪艳侠在师傅的指导下,拿着流程图,爬管廊、攀高塔,逐一熟悉管线的来龙去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回到家里,还要琢磨设备原理和工艺参数。时间一长,她把一本50多页的操作法熟背了下来,令师傅们刮目相看。

2000年,兰州石化筹建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需要一批高技术人员。汪艳侠来到了在建装置,负责现场与自控系统的对接工作。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采用引进国外技术,原始资料是英文版。这对于只学过三年初中英语的汪艳侠来说,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之感。汪艳侠的“钻”劲儿上来了。她抱着英汉大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把单词的中文意思标在资料上,还把不易记住的单词写在小本子上,随身带着,走路、坐车、上厕所,一有时间就背。一段时间后,汪艳侠能看懂装置的技术资料了,还和外方专家讨论技术问题。

2005年和2012年,在兰州石化公司组织的技术大比武中,汪艳侠两次获得了丁腈橡胶装置的技术冠军。橡胶厂特意组建和命名了“汪艳侠学习小组”,选拔了一批潜力大、年纪轻、爱钻研的技术骨干,跟着汪艳侠学习。

“汪艳侠学习小组”成了年轻员工“深造”的平台,人员最多时达到13人。这几年先后有18名年轻员工通过“深造”走上了班长或者车间技术管理岗位。

“舍得下功夫,不怕辛苦精心操作,装置才能平稳运行。”

炼化企业大多是昼夜连续生产,操作人员没有白天、晚上、节假日的作息概念,只有白班、休息、夜班、小夜班,周而复始。只要床头的闹钟一响,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就得立即向厂里赶,其中的辛苦局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舍得下功夫,不怕辛苦精心操作,装置才能平稳运行。”汪艳侠说。一天深夜,外电网波动,机泵瞬间全停了,如果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次生事故,导致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汪艳侠和同事们启动预案,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置,一晚上在现场与中控之间跑了近20趟。

“小汪是车间的放心员工,只要她到哪个岗位,哪个岗位的生产就平稳,我的心里就踏实。”丁腈车间主任陈东平说。

一天晚上,汪艳侠一家三口正在吃晚饭,同事打来电话,问她聚合釜的温度降不下来该怎么办?本该在家休息的汪艳侠在电话中分析了原因,提供了指导意见,还不放心,扔下饭碗,打车直奔厂里,到现场忙碌了三个多小时,才帮同事把聚合釜的温度调节正常。

“不断创新,工艺才能更先进,产品才能赶超世界一流!”

汪艳侠目前所在兰州石化年5万吨丁腈橡胶装置规模为国内最大,工艺控制、设备运行方面时而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制约着装置发挥最佳效益。

围绕安全平稳生产、节能降耗、发挥装置效能,汪艳侠和同事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生产的建议。以前,生产中每天要消耗近100吨过滤水用作蒸汽喷射泵的冷却剂。汪艳侠和其他操作技术人员提出建议,对冷却水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循环重复使用过滤水,每天过滤水消耗量降为30吨左右,每年节约过滤水量7000多吨,省出效益23万元。

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物耗降不下来曾经令厂里和车间“大伤脑筋”。汪艳侠和技术人员分析症结所在,采取诸多措施,每吨产品的物耗由以前的1036公斤降为1019公斤,达到了设计要求。

“化工生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创新,工艺才能更先进,产品才能赶超世界一流。”汪艳侠说。

近几年,汪艳侠提出了10多项破解生产“瓶颈”、促进安全平稳生产、降低物耗能耗的建议,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兰州石化生产丁腈橡胶5.38万吨,产品质量国内最好,引领着国内丁腈橡胶的发展方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