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百合谷里走来领头雁——记兰州市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作旺

发表时间:2018-12-29 来源:兰州文明网

 

图为高作旺。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只想一门心思依托百合产业带着老百姓富起来。”说起兰州百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州百合种植栽培技艺)、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作旺有说不完的话。他的成长离不开兰州百合,他见证、参与了袁家湾的改革发展,他是袁家湾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依托百合产业带领村民小康路上迈步先行冬日,位于兰州市区南郊15公里的袁家湾安逸而热闹:群山环抱村庄,前些天下的雪还未消融,星星点点堆积在山涧,村内小楼院和砖瓦房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沿村道的院墙装饰成一面面文化墙,村道旁点缀着太阳能路灯、绿化树,田间地头不见了忙碌的村民,一派冬日的农村安逸;不过,进入村里的一个个百合加工车间内,一筐筐新采挖的百合码成了小山,忙碌的工人们比平时增加不少,流水线上各负其责熟练地加工包装。

  清晨,记者专门去袁家湾村听高作旺带领村民的致富经。虽已冬闲,高作旺也没闲在村委会或家里,记者在百合谷景区(村里正在开发建设的百合主题景区)找到这位总是忙碌的村支书时,他正在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现场办公,就景区开春的开发建设进行现场商议。

  “袁家湾村的百合种植和发展起起伏伏,总体上产业越来越健康、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如今老百姓80%以上的收入来自百合。”说起百合,这位憨厚、直爽、朴实的基层党员打开了话匣子。

  生于1962年的高作旺1996年入党,从2002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十四五年前,百合价格伤了农民的心,一斤上等百合几角钱,卖成了土豆价,村民拿滞销百合忍痛喂猪喂鸡。”高作旺介绍,兰州百合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百合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土产到百合干再到真空包装,百合技术的运用,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新技术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短暂的辉煌之后,销路不畅又成为最大的制约瓶颈。

  2002年,刚刚走马上任的高书记彻夜难眠,寻找百合的出路。为打开销路,他带上优质百合,踏上了全国推介展销路,与外省食品销售商洽谈,寻觅百合的销售渠道。还请来了农业专家,给村民讲解百合地域特点,以及分析未来市场行情,挽留村民继续种植百合。

  2004年,在高作旺的积极倡导和筹措下,由村民集资480万元筹建的兰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在村内建成投产。随后,袁家湾村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百合加工厂十几家,百合打开了销售大门,让村民看到了种百合的希望,全村再次走上了大规模种植百合之路。

  为了从源头上提高兰州百合的品质,2006年起,高作旺个人连续承担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科技项目(兰州百合鳞片繁育种球新技术),倡导推广无公害栽培,提高了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科学化种植程度,他也荣获“兰州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称号。

  目前,依托传统种植业,袁家湾村的百合深加工已从最初的真空鲜百合、百合干进而衍生出百合醋、百合酥、百合咖啡、百合阿胶粉等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也正在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逐渐走向千家万户。随着百合产业的逐步成长完善,袁家湾村持续发展,年年有喜人变化,依托百合成为远近有名的“首富村”。

  “五年前,我们村每户年收入4万元左右,人均年收入1万元左右,这几年,随着百合产业的提升,现在每户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左右,人均年收入达到1.7至1.8万元,许多老百姓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家家都有小汽车,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高作旺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与兰州市许多村庄不同的是,袁家湾——这个现有村民286户、1530人的山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少。在这里,家家户户以百合的种植及加工为生,也因为种植、收购加工百合,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富足,小康路上迈步先行。

  拓展百合文化响应“三变改革”打造主题景区

  在袁家湾村,记者看到了两个广场。一个是百合谷景区入口处的新广场——百合文化广场,这里有演出舞台、百合产品展示长廊,有景区介绍石雕和展板,也停放着观光电瓶车,这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功能性广场;另一个是村文化广场,有戏楼、村史官,有健身器材,新立起的一块大型广告牌格外醒目,上面分三行喷绘着:推进“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集体经济、建立美丽乡村。

  “2018年,我们袁家湾村争创省级文明村,全面提升村级文化传承,提升村民自身素质,为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文化广场,高作旺指着戏楼上新换的烫金巨幅对联笑呵呵地说,你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富民实现乡村振兴。

  “带着老百姓富起来,我的工作才算到位了。说实在的,单纯依托百合种植、加工,大家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已经实现,但要持续向前发展,就要深化改革,顺势而为转型和升级产业。”高作旺说,依托百合产业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经济是袁家湾村转型的方向。

  从袁家湾村开始酝酿产业转型,到如今的旅游景区开发顺利起步,已历时两年。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专家及国内有关专家在论证后,提出了发展以特色百合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示范村的设想。

  同时,袁家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在全村召开会议,动员群众搞产业转型升级。随后,袁家湾村依托百合产业、野生丁香资源及其他优质自然生态资源与夏季凉爽、坐拥兰州市庞大客户群等优越条件,正式规划打造集观光、体育运动、科普、餐饮、民宿、托养老、避暑、定制农场、禅意养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刚刚起步时,我们虽然信心十足,但心里也七上八下,担心村民的参与热情。”高作旺坦言,要把百合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村干部们没少费心思。他说,要发展就全村人就得拧成一股绳,一起干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三变改革”正好指明了方向。

  为了整合开发建设资金,加快百合产业转型步伐,2017年6月,袁家湾村大胆探索,紧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成立了甘肃袁家湾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民营企业)。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定将村委会集体资金入股150万元,有力推动了公司平稳起步。同时,村委会广泛宣传引导,发动村民积极入股,目前入股村民达40户,入股资金93.2万元,公司入股股金累计已达243.2万元,注入发展动力。依托公司化运营,袁家湾又开始了“华丽转身”。

  2017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旅游示范村,完成了1.4公里景区道路修建,3座标准化卫生厕所,1千立方米蓄水池,观景亭建设。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中西特色的“百合花观赏谷”,花季,引进的十万株观赏百合与百万株传统百合花相映成景,当年景区尝试开放,花季游人如织。

  2018年,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省级旅游示范村,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建设百合文化广场、休闲木屋、登山栈道、观景台、村史馆,建设1.3公里墙体手绘文化一条街、24节气立石景观带、百合文化长廊,还建成农家乐12家,并建成了油房、磨房,乡村旅游全面启动,功能逐步完善中。

  兰州百合,无疑是高作旺心里最甜蜜的事业。从百合经营能手,到百合主题旅游景区的倡导和实践,他对袁家湾的未来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将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进程,通过5至8年的时间,将袁家湾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

  高作旺的一套致富经,不仅带领着全村老百姓走向致富路,还为大家规划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套致富经,也饱含着这名基层党员干部心怀乡亲、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当。(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