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会用电影语言讲故事的人——访“老电影人”吉光安

发表时间:2017-09-07 来源:兰州文明网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吉光安笔名艾仁,1949年9月出生,广东梅州五华县人,自幼随父母由粤迁陇支援西北建设。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进修于吉林大学文学系和北京电影学院干部进修班。曾任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放映员,甘肃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放映技术培训班教师,甘肃省文化厅电影处干事,甘肃省电影学校副书记、副校长、讲师,甘肃省文化市场稽查队书记、队长、副研究员,曾任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副巡视员,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文化月刊》特约记者。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电影,电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思考与感动。我们对电影并不陌生,但作为普通大众,接触更多的是直观看到的电影成品,而对电影这扇艺术之窗的幕后却了解甚少。本期要介绍的正是“老电影人”吉光安,他将带领大家走入他的电影世界。

  吉光安的名字里有一个“光”字,也许是字如其人,他和光与影打了一辈子交道。吉光安操着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我的生命就像一个圆,第一份工作就是电影放映员,到退休多年后还在做与电影相关的事,虽然艰辛,但甘之若饴!”吉光安回忆说:“小时候我很爱画画,对艺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在懵懂的孩童时期就注定了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吉光安从西北师大附中毕业后,在好赶上了“文革”,他被分配到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那时的他是“一手拿枪,一手摇着电影放映机。”“兵团战士来自五湖四海,看我放的露天电影是大家劳累一天之后最开心的事……”他对记者说:“但那时他接触的电影都是样板戏和‘老三战’,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才恶补了很多东西方的经典电影和文学,在后来进修的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电影的发展史、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文学等。”

  数十年的电影工作中,吉光安曾给学生们教电影艺术概论。他问记者:“你知道电影胶片有多少种类吗?它们分别适合拍哪些电影吗?随着胶片时代的过去,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电影,以前拍电影,胶片的转动就如仪式一般神圣,人们拍电影的态度也非常认真,因为一旦错了就要重拍,而胶片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他顿了顿说:“我谈这些并不是单纯为了怀旧,而是想要传达一种态度,近些年我也看了很多电影,那种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不在少数,我甚至不认为这些作品能称之为‘电影’,作为电影人,要知道电影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而是集艺术、思想、科技等于一身的综合体,拍摄电影是相当‘烧钱’的,如果不能拍出好的作品,那跟浪费有什么区别。各种充斥‘拳头、枕头、鬼头、噱头’的电影让我感到很忧心,作为老电影工作者,我觉得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不是件好事。”说到这里,吉光安谈起了最近大火的电影《战狼2》,他评价说,《战狼2》真的非常成功,它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它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的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显然是有机地运用了好莱坞警匪片和007系列电影的表现手法,这种洋为中用的方法非常适合青年观众的欣赏口味,观众们进场时没有打算要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战狼2》没有用说教式的方法却让看完之后的观众爱国主义情怀高涨,激起了热情,这就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式的叙述方式,通过戏剧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

  所以,会讲故事是吉光安电影艺术教学生涯中非常重视的一点,他认为作为电影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会用电影语言讲故事的人”。他说:“所以我很注重让学生掌握五种语言。除了拥有本专业的‘一专’以外,还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五种‘语言’,即外语、蒙太奇语言、音乐语言、体态语言、电脑语言(C语言)。蒙太奇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演化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语言,其实蒙太奇就是影视工作者认识、理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法,即蒙太奇思维方式和影视作品节目的结构方法。蒙太奇的作用产生于不同镜头的组接,它既具有组织的功能、再现的功能、表现的功能、揭示的功能和创造的功能,还有调整节奏等功能。”

  除了电影教学外,吉光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电影影评,已有百余篇。他说,电影评论与电影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电影评论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影评甚至可以影响观众的观影导向,同时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这一点对当今的年轻观众特别重要。“然而我发现现在影评很少见诸于报端杂志,即使有也是不疼不痒的,不能一针见血,这不是好现象,影评之所以重要就像文学评论对于文学,戏剧评论对于戏剧一样,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影评不能丢。现在的电影市场如此繁荣,所以我衷心地建议各媒体应该有属于电影评论的板块,对电影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评论。”吉光安郑重地说。

  退休后,吉光安在兰州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当特聘老师,他仍然围绕着“光影”做大量普及方面的工作,“我想用最通俗的,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人们了解电影,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看个热闹而已。因为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普及电影知识的局限性,现在是读图时代,只是拿着讲义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而直接播放电影,时间又不允许。于是我想到了邮票。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就有意无意地开始收集邮票,尤其是电影题材的邮票,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收集的电影专题邮票已经做成了一个专题邮集《银海邮波》,这本邮集按不同的分类把从电影从发明到现在的过程分门别类的收集在一起,一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3000多张不同类型的电影邮票。”吉光安说。

  记者问他为何以邮票为宣传电影的方式,他说:“保加利亚革命家季米特洛夫说,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此言既贴切又形象地证明了邮票的发行由国家管理,体现了国家主权。同时,邮票也是百科全书,方寸之间凝聚和浓缩着历史与世间万物。构图简约紧凑、风格独特雅致,且给人深刻印象的视觉审美效果。电影邮票作为电影文化的权威载体,于小小的平面之中洞开世界电影之窗,这其中定格着百余年灿烂电影画卷的精彩瞬间,是百年电影史的另一种记载和反映。电影专题邮票在方寸天地中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深厚的史料价值。我保存的这一张张邮票,记录了个多世纪全球电影业的演变进程,展示了各国影坛上功标青史的泰斗或明星,表现了世界电影文化的交流与融和以及电影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们在欣赏邮票的同时可以立竿见影地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且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于是,这些电影专题邮票近些年来在江阴、合肥、南昌的各大电影节及中国电影博物馆内熠熠生辉,观众们的专注度和热情都很高,取得了极大收效,这让吉光安感到非常欣慰和振奋,但是最让吉光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邮票并没有在2014兰州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出现,没能让兰州市民大饱眼福。“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让咱们兰州人看到本土的电影专题邮集!”吉光安说。

  说到底,还是要谈起本土电影的话题,吉光安认为甘肃的电影相比于过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出了很多如《甘南情歌》、《耳蜗》、《丢羊》、《丢心》等优秀作品。“我们甘肃有很多外省甚至外国所羡慕的文化资源,也有取之不尽的电影素材。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映株式会社专门来敦煌采景拍摄电影《敦煌》,近期的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也来我们甘肃取景,作为甘肃的电影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发挥极致的想象力和精湛工匠精神,创作出细节真实、典型环境真实、典型性格真实的莎士比亚化的作品,才能在电影的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