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物件·大变迁”  兰州晒 > 听兰州人讲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黑板粉笔一张嘴 40年后幻灯投影多媒体

发表时间:2018-12-19 来源:兰州文明网

  教育篇

  年轻一代是国之希望。倘若将来我们的年轻人,都能生如夏花、灿若骄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必定会欣欣向荣,傲立东方。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承载的都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与期望。晚清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要想实现“少年强”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手段即是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是文明的脊梁,也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历史性成就。我们用较快的时间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扩大和优化了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大学;我们大幅加强了学前教育、高中与中职教育的学业水准以及覆盖面;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2008年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免费制度,这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数十年来,兰州市的教育事业紧跟改革的大潮,每一所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当年,老师们上课基本只能靠老三样儿:黑板、粉笔、一张嘴。如今的课堂上,幻灯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等设备的辅助,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授课形式更加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让我们的“少年”更有质量,让我们的未来更有希望。

  从一枝粉笔到电子黑板

图为教室里的投影设备已经很普及了。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周四早晨,畅家巷小学一年级六班第一节课是语文。8时20分,陈丽君老师走进教室,这一节课要学的课文是《雨》。一年级孩子的学习重点在识字上,陈老师在黑板中间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雨”字,她让孩子们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是形容什么东西。然后,她把黑板从中间往两边推开,一块电子白板赫然显现,很快,雨的动画开始播放了。陈老师定格住画面,再让孩子们回答,这下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了谜底。

  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电子白板就是老师最贴心的“助手”,它会“隐藏”掉汉字上的拼音,闪出图片,有时会“播音”,遇到语言讲不透的知识难点,动画来帮忙……陈丽君老师说,多媒体课件帮了老师们不少忙,对于一张“白纸”的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图片、声音等构建的立体化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们能用理解法快速掌握知识点。

  “每间教室都配有现代化的电子黑板,这在以前不能想像!”陈丽君老师说,这一张黑板的变化并不平常。十几年前,陈丽君老师执教开始,首次接触到电子白板。

  只不过那时候配备电子白板的现代化教室很少,每个学校都只是一两间,这是公共资源,不属于哪个班级,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老师们才能应用。因为不普及,以及缺乏软件的支持,老师们用得并不得心应手。随着兰州市加大现代化课堂的构建,现在兰州市中小学课堂里,多媒体已经不再新鲜了,孩子们觉得教室有白板是自然的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程度持续提升。以2016年为例,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46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359.5万平方米,完成22所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任务和24所学校信息化功能场所配备,为11所学校配备“畅言教学通”多媒体教学系统130套,为162所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室851个,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生机比小学11:1,初中8:1,普通高中9:1。

  四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校容校貌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师徒“传帮带”到“走出去”

  张文老师是城关区酒泉路小学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作为一个教龄33年的教师,她并不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是甘肃省唯一一名获得“国家万人计划名师”的小学老师。自1985年从教开始至2018年,她的成长就是兰州市教育这四十年的成长经历。

  隔着33年的时光,张文老师还记得1985年初进酒泉路小学时的情景。那时候,教具需要自制,每一次上课先去讲台上贴教具;黑板坑坑洼洼不平,总是折断粉笔;老师自己刻卷,油印试卷,一考试,老师学生满手油墨。更拮据的还有教师的办公室。当时学校50个老师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桌是“流动”的,下课看见空位就坐下,不存在谁占了谁的位置。

  那时候的师资培训是师徒式的“传帮带”。刚入职的老师需要从音体美这些副课开始,在入职三年的时间里,除了带几个班的音乐,张文还要跟着老教师学习经验,每天听完老教师的课,她再讲一遍,让老教师看看哪里有不足。三年之后,她站在了语文课的讲台之上。除了这些校内的培训之外,外出的机会几乎没有。

  张文记得自己第一次“走出”校门去西安培训,外地学校的先进经验一次次地打动着她,她觉得自己好像那只跳出井沿的青蛙。随着外出培训机会越来越多,更多新鲜教育理念冲撞之下,差距越来越小。张文被评为名师之后,她以名师工作室的名义邀请外地专家来兰授课,同时,也让这些专家们感受一下兰州教育。

  走出去的并不只有张文老师这样的名师,还有更多的普通老师。兰州市通过走出去,加大高端培训研修力度,通过全国名师发展学校等方式组织校长、教师赴国外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同时,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共评选了48名金城名校长、90名金城名师、60名金城名班主任,以名师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让随迁的孩子们都能在城市上学

图为仿真草坪和塑胶跑道几乎成为学校标配。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送孩子上下学对不少的家长来说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在城关区东岗小学三年级家长杨梅看来,接送孩子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天清晨,当看着女儿与同校的城市孩子一同跑进校园,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与丈夫在城市中的努力有了价值。

  杨梅来自榆中,结婚之后就与爱人一起到兰州务工,两个孩子也出生在兰州。几年之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送回老家上学还是带在身边,这个问题曾经让她纠结,但是想到要跟孩子分离,杨梅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这种思念之苦,她决定再辛苦也要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上学,让他们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

  在东岗小学,像杨梅这样的家长占到了六成。东岗小学校长魏宏舜告诉记者,作为城关区内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多的学校之一,全校60%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省外,三分之二来自省内各地郊县。每年的入学季节,为了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学校会动员所有的力量,尽可能让适龄孩子都能上学。2017年学校拆除了一间教师办公室,扩招一个班,专门来解决随迁子女上学问题。

  东岗小学只是一个缩影,在兰州市的很多学校都有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身影。截至2017年,兰州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接近1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约10万人。城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2%;安宁区小学阶段接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约占小学总人数的43%。

  同时,兰州市贯通小升初、中考招生政策,让符合条件的随迁孩子们,都能有一张书桌,都能在父母打工的城市里完成初中与高中的学习。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教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目标,着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加义务教育阶段普惠性资源供给,不断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以2016年为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588所,其中幼儿园815所、小学515所、初中85所、九年制学校50所、十二年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31所、普通高中23所、中职学校57所、特教学校4所。在校学生541202人,其中幼儿园112767人、小学211993人、初中98120人、普通高中68812人、中职学校49045人、特教学校465人。

  同时,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前提下,市教育局专门制定了《兰州市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工作方案》,在城区选择15所学校,实行联校办学、联片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统一教学、捆绑考核,整合放大优质资源。通过“名校+弱校”“名校+分校”“名校+农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专门制定了《兰州市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方案》,探索和完善了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三种模式,截至目前主城区及兰州新区61所学校已经组建成21个办学体。

  四十年来,兰州市通过不断完善本地区教育制度体系的探索,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