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物件·大变迁”  兰州晒 > 听兰州人讲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市七里河区乡村旅游促发展 市民乐享田园村民开心致富

发表时间:2018-10-22 来源:兰州文明网

市民乐享田园村民开心致富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乐之篇

  一年一度的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民丰收节之桃王赛又在八里镇的泉旭桃苑举办了。为了这个活动,总经理王献敏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父亲老王也上山当起了总指挥,会场的布置、展区的划分、人员的调配、餐食的安排,事无巨细。王献敏知道,对父亲而言,桃苑就是他心中的诗意田园。

  田畴错落意趣浓阡陌深处是桃苑

  泉旭桃苑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的花寨子村,距文化宫11公里。这个以甘肃农村典型的田园环境为底本、散发着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四星级农家乐,农田、果林、菜畦、茅屋一应具备,让游客真切地感受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意生活。

  “看似简单的乡村游其实需要匠心独运的规划”。王献敏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乡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有谁会到乡村去旅游?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懂得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一种时尚。上世纪90年代,兰州周边兴起了很多农家乐,但那时的农家乐大多是郊区农户的分散经营。有些人看到办农家乐挣钱,盲目跟风,恶性竞争。游客的体验越来越差,这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乡村文化的缺失。”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相对于城市的喧闹和浮躁,乡村有着更多的温情与诗意,它承载着乡土、乡情和朴素的生活。经过几年的规划和营建,泉旭桃苑的道路形态、院落布局、植物配植既保留了乡村原有的田块肌理,又放大了所有的田园因素,置身其中,人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田园意趣。

  在这里,随意选择一条开满野花的小径,人们都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林木环绕的茅屋、暗香袭人的玫园、恣意茂盛的菜畦、柴门虚掩的农舍、挂满葫芦的篱笆墙以及山楂树下的风车阵。晨光暮霭中,满眼的花影婆娑、晴岚暖翠;一年四季里,满园的芬芳馥郁、春华秋实。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余君很庆幸找到了泉旭这样一个有花香、有虫鸣和心之暖阳的地方。将近一年,喜爱画画的余君周末都会到桃苑写生。余君说:“虽然我不知道路边那些盛开的小花叫什么名字,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哩,我愿意在这里做个种花人,半亩诗田耕到老。”

  产业兴则农民富田园之乐有“三农”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泉旭桃苑成了星级农家乐的一个范本,同时还是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社。2018年2月,桃苑又获得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乡村旅游示范奖”。

  村民孙丕南对花寨子村这几年的变化深有体会。今年57岁的孙丕南是八里镇有名的种菜好手,但家里只有2亩地,前些年种菜收入不高,他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镇子里的翻沙厂打工,一个月才挣700多元钱。孙丕南说:“2013年,我把家里的2亩地流转给泉旭,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在合作社,我主要负责种菜、侍弄花草。这几年我的工资年年增长,现在月工资已经达到2700元。”

  村民雷巧英家里仅有4分地,靠种地收入少得可怜。为了生活,雷巧英一直四处打工,保洁、保姆都干过,但生活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后来她将土地流转加入了合作社。在合作社,雷巧英负责管理养殖场的几千只鸡、鸭、鹅,月工资2100元。雷巧英的丈夫在泉旭主要负责施工方面的工作,两口子现在的月收入超过了5000元。

  孙丕南、雷巧英所说的合作社,是王献敏和父亲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成立的七里河区泉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花寨子村有40多户农户加入,共流转土地400多亩。雷巧英告诉记者,除了工资和地租,去年合作社还给老员工一些股份,年底根据当年的收入情况分红。“去年我分了2000元,今年的分红肯定比去年多。”

  近两年合作社一直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合作社成员的工资收入、年底分红逐年增加。除了花寨子村的村民外,魏岭乡4个村的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加入了合作社。王献敏说,村庄美而环境优,产业兴则农民富。农家乐不能只是“老板乐”,田园之乐中应该有“三农”。

  连续两年,兰州市七里河区都将全区的桃王大赛安排在泉旭举行。今年7月,泉旭又成功承办了七里河区百合文化旅游节的系列活动——中国象棋擂台赛。王献敏希望通过桃王大赛、象棋擂台赛这样的平台,让八里镇、花寨子的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让合作社的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