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 共享空间 > 正文

现代·传统与少儿美术课堂

发表时间:2017-09-06 来源:作者: admin

现代·传统与少儿美术课堂

兰州市少年宫美术教研室 张卉

 

[内容摘要]: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与学生作品在使用图式化的象征符号、变形与装饰、线条、平面化表现及色彩主观表现等方面的相同点。不但能从艺术的高度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还能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强化其绘画的创作意识。两者交融使学生作品展示出具有现代民族文化特色的人文品质,强调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的联系,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扩展了美术教育的内容与资源。

 

[关键词]:现代派美术   传统美术   创造潜能    图式化  象征符号

 

美术教学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掘与培养,在青少年美术学科中培养其全方面的、多元化的认知与观察能力,天性中潜在的创造意识,是很多中小学及青少年宫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美术学科就其表象而言是技术科学,表现在绘画技能的培养上,但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美术教育即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实施手段,又是艺术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素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着重对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与学生作品的共同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不能说对小学的美术教育,青少年宫的美术教学有多少帮助,仅作为美术教育教学探索的一个方面而己。

一、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与学生作品的共同特征。

  1、使用图式化的象征符号,把自然物简化或抽象为象征符号的图式来表达意象,是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和学生作品的共同特征。现代派美术和传统美术充分利用了点、线、面、形、色这些最基本的绘画要素,强调象征符号因素,具有简单明了、直观强烈的表现力,具有浓厚的“童稚趣味”,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亦喜爱感知这些抽象几何化图式符号的内在魅力,有利于他们对自然物象的感受和认识。

 2、表现物体运用远离真实物象的三维造型模式来表现主观意愿的感受,使用夸张变形和装饰方法创造绘画语言。现代派美术强调作品的主观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色彩具有装饰变形或把形拆开自由组合,显现出作品的装饰性。传统美术所表现的形象是作者主观的意象,并以夸张美化和概念的思维创造出心中理想化的形象。学生绘画作品造型简单、夸张、概括、表现内容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常常依靠直觉来表现主观意念——天真、稚拙、简朴的绘画语言是其主要特点。现代派美术和传统美术中富有装饰性的夸张造型的艺术语言符合学生的创作心理,符合学生的绘画语言。如果教师诱导得当和善于启发,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地,创作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3、不注重自然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把物象作为平面线条来表现,是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和学生作品三者的又一共同特征。现代派美术与传统美术都善于通过点、线、面、以及平面化的造型手法来表现大千世界的物象。线条是人类描绘物象最直接的手段,其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在平面上的组合,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美感。儿童自涂鸦期就会自觉地用线自由的表现,他们有意无意的描绘物体的“主观”外形,无构图却有意布置画面,已显现出人之天性的自由创作精神。主要表现在低年龄段学生作品中。

   4、不强调表现物象的体积感,排除光影对物象色彩的影响,着重物象间平面化的色彩组合,是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和学生作品这三者的第四方面的共同特征。现代艺术强调色彩表现的主观性,表现的色彩不再是从感觉中得到的客观真实的写照,在表现中着重装饰趣味的体现。传统艺术喜欢色彩鲜艳的强烈对比,小学生一般也习惯喜欢用纯度很高的颜色表达自己的鲜明个性。

  二、现代派美术丰富的形式利于发掘学生创造潜能。

1、以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现代艺术作品表达作者对生活、生命、阳光、情感的礼赞,画面上洗炼而抽象的绘画符号、夸张的稚拙造型,以及富有童稚般纯真的情感流露,与学生绘画写实期前大有相通之处,体现着他们对天地万物独特的主观思考。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深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创作思维,因为学生作品不受生活真实的约束,表现事物常常跨越时空,无论造型还是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都最富有理想性和想象力。在用色上也多以自己偏爱的、感受深的,纯度高的色彩来表现,常画出类似现代派大师那样的图画。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像大师那样画抽象画,如凡高的《星光灿烂》、马蒂斯的《舞蹈》、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发现学生可以从现代绘画中获得强烈的创作欲望,因为学生最能读懂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天真、纯朴的艺术语言,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已朦胧的体现出大师们绘画风格的痕迹。现代绘画的线条律动之美,色块舞动之韵,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打开创新意识的大门。

 2、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现代艺术设计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紧紧相连,设计出现代人必备的品质。在美国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510岁儿童为艺术教育对象,在教学中开展“设计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英国以木工、金工为传统工艺制作的美术教育,重视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在日本以创造主义美术教育运动为中心,重视创新设计能唤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等等。发达国家的美术教学由于对“设计”的重视,使其公民的技术意识、工艺美的意识增强,工艺素质提高,设计制造的工业艺术作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设计能力既为将来学生个人发展所需,也为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经济竞争所必需。同时,“设计”不但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在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能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作业不一定具有较好的绘画造型能力,只要有创意的想象及耐心的组织,就能画出超越本人能力的作品来。众多现代设计师们从学生设计作品中得到灵感,设计出独特的时尚作品,推广到市场上。通过自编教材《设计一件美丽的衣服》、《设计一顶帽子》、《多功能台灯》等课的教学,深深感到设计课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假设、抽象推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性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3、以电脑美术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作为现代艺术的电脑美术是一块新开辟的芳草地,艺术资源丰富,挖掘潜力巨人。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电脑绘画发展成为独立门类之后,广告、装潢设计、动画制作,网页制作上被广泛应用,使美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的变革。目前,国内的一些美术院校及中等设计学校已开始把电脑美术列入重点课程开设,电脑已成为美术设计的重要工具。为了尽早让电脑美术溶入美术教育中,完善和丰富学生美术创新的领域,我们运用《金山画王》等软件在各年龄段中分别开展电脑绘画创作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艺术观。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现在已有许许多多学生爱上了电脑美术,实践证明各个年龄段,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运用多种软件进行初级阶段的电脑美术创作与设计。让学生在表现生活表现情感的过程中又多了一种可利用的绘画工具。

  三,中国传统美术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引发学生创作热情。

   中国基础教育课题改革明确提出了美术学习是文化学习的思想,鼓励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接受世界多元文化。传统美术文化指的是在民间传承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现象或实物载体,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中国的民间艺术蕴涵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它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绘画的源泉,深深溶进美术教育中。传统的民间画(如汉画像砖、皮影造型、剪纸造型、本版年画及农民画等)与学生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往往只注意事物的大势大貌,并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人,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传统的民间画与学生作品表现出来的“拙”、“稚”、“满”的美感使两者成为一对艺术孪生姐妹,他们都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所以传统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们在教学教材中可以从两方而入手:

1、在内容上诱发学生创新。“一切艺术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同样在美术教学中教材内容是否为学生所熟悉,是否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也是影响儿童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把体现甘肃及周边各少数民族特色的图片、VCD等编进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了解民间故事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因为所编选内容中的事情发生在学生的周围,为他们所体验,所以便于他们做进一步地观察了解,在创作中也更有利于儿童情感的流露。如我在上本土文化传承课《陇源裕固族》教学时,为学生展示裕固族舞蹈的VCD,看了表现民族风情的图片,赏析裕固族服装特色,同时听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有的学生跟着节奏翩翩起舞,仿佛身临其境,创作热情特别足,从学生的作品中让人们感受到传统美术早以渗透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绘画创作的艺术源泉。

2 、从形式上开拓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传统美术除了造型的夸张和色彩的对比手法为学生喜欢以外,还因其富于变幻的装饰美的形式感启迪着他们的心灵。学生将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用各种几何图型任意组合成表达自己意愿,这些图形富有童趣的装饰美,是学生早期自己设计组织画面的遐想,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表现。为了更好地培植这种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民间纹样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在《装饰图案的继承与创新》课题中,学习以敦煌石窟图案装饰为代表的莲花纹、卷草纹、点、线等装饰元素,结合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和对现代建筑的理解,设计出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现代装饰图案。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的富有创意的图形来看,传统美术装饰手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无拘无束地在表现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让传统装饰绘画得以发展。

   现代派美术、传统美术与学生绘画作品在使用图式化的象征符号、变形与装饰、线条平面化表现及色彩平面化表现等方面的相同点,不但能从艺术的高度激发学生创新,还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激发绘画的创作意识,两者交融使少儿美术作品展现出具有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了美术教育的效益。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的联系,注重美的感受和体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实施手段,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愈显其重要。不能视美术教学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发觉其天赋的创造潜能,通过美术来学习文化和传承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是美术教学最终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1983

2、(美)摩伊·凯特莉:《少儿绘画辅导探索》,,1998

3()鲁道夫·阿恩海波:《对美术教学的意见》1993

4、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学校美术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杨景芝著:《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6、姚今迈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2001

7、柳斌主编:《创新教育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8、王大根:《试论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美术教育》载《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第5期;

9、戴立德:《“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验》载《中国美术教育》2002年第4

10、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编:《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1、赵雪春著:《步入绘画的天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2、刘芯芯编著:《线的散步》,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陈洛加编著:《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 2

15、罗丹口述   葛赛尔记   沈琪译《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第二版58


责任编辑:兰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