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 共享空间 > 正文

破规——激活教学之径

发表时间:2017-09-06 来源:作者: admin

破规——激活教学之径

                                             兰州市少年宫美术教研室    薛林

校外教育与其他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虽然目的趋同,可方法和措施的差异却是明显存在,不可相互替代。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有原则而无固定模式的教育教学工作。因而奉行那种不偏不倚、协同共知的程式教学,或是苦心为寻找一个样板而奔波,那会是荒谬的,起码是徒劳,没有模式而寻,套用其他也不可能有出路。

根据具体工作,我们可以这样讲:校外教学辅导的根本在于活,“活”表示的是灵活、快活、活动、活跃,贯穿“活”的原则于科学的辅导过程中,活是必然的,是时代的要求,不活就无出路可言。

具体到少年宫美术辅导工作,就课程设置也是因人而宜,不是约定俗成。具体情况使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甚至变更。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在变、也在换,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适应孩子。现在不成框,将来恐怕也不会定型。由工作特性所决定,仅用一个“套路”“对付”各类孩子当然行不通。当今的孩子有着然个性差异,甜、酸、麻、辣各有偏好,能各选其需,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化偏好为特长应该是最理想的。有好多孩子初登学门,兴致勃勃,不多日便有灰心厌学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辅导不对位。学生喜“甜点”教师上“辣菜”,对不上号,学习兴趣大减。不能排除,不少的孩子尚无偏好,先来“品味”,做教师需要下番弦外功夫。通过对孩子细心观察了解、试探测验等手段寻找其吸引和激发点,难说这些尚无偏好的孩子将来不成大材。某学生曾满怀热情入某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兴趣减落,后转入其他班尝试,不但兴趣递增,而后还连年获奖,成为一名优秀学员,而后考入某名校。这一例子在少年宫不是少数,它证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对胃口,甚至影响孩子一生。不去细心体察孩子心理需求的教师,很难将教学搞出成绩、搞出特色。趣味将作为一种动力,驱使他们各自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众所周知,我们的辅导对象差异之大(年龄、个性、知识、能力等),是学校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构成我们工作特性和研究方向的正是这个差异,没有了差异,实际就没有教学工作方向。俗语说“众口难调”,而我们的职业“调”的正是“众口”这个差异。使后者超前,钝者变利,丰者变深,这才算得上为人师者尽了教之心、育之力。发展中的校外教育阵地,任何时候都须朝此方向努力。完整教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以怎样的教学目标施教,下面谈几个自己的观点:

一、掌握多面。主要指教师知识面宽泛,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辅导,而不单纯停留或仅适应于某一年龄阶段。我们说,任何教师教学知识面的局限,都有悖于本职特性,起码算小范围施教,适应性不强,随之引发常见的生源缺乏、学员知识面狭窄等问题。一个只能“小范围”施教者,多层面是很难驾驭的。即使勉强接受,结果也是学员“吃不消”,或是“吃不饱”、“不好吃”,其结果定是误人子弟!为了更多地为孩子着想,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加紧“补课”不断积淀、吸收,以丰厚的知识和经验驾驭本职工作,成为专业辅导范围内的“多面手”。

二、善用巧语。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极重要手段之一。其诱惑力不可小视,美术教学也不只是看或画,听的比重也相当大。各行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我们也不例外,但要看你如何来讲。面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及学前儿童)夸夸其谈是要不得的。对于大部分时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高谈“结构”“层次”,阔论“意境”、“神韵”也绝对行不通。怎样使孩子听着亲切易记、易辩才行。为了孩子教师要在辅导语言上下功夫,使讲课更通俗、贴切、实用。比如,将日常生活用语巧妙地用于形容、比喻、分析各个环节,还可将其他行业特别是艺术类(孩子们熟知、顺口的)的语言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吸收、融汇到具体的形象教学当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辅导中,我曾将美术的“点、线、面”称作“胖、瘦、小”把构图喻为“摆阵、搭积木”。总之,巧妙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简洁、透彻、又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勤于分辨。来自八方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种反映均会出现(包括奇异的感受),这些都自然而合乎情理。作为辅导者也需全身心进入“角色”,善解应变,处理各式复杂的问题。美术学习是做“可视”的文章,让形象说话的过程和目的都将为同学们提供驰骋的天地。定向、定量的学习训练必不可少,而以创作为主线,将以上包容其中的学习手段更有潜力可挖。这两方面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可倾斜、测重,兼而有之,各含其余。学生训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出现个人感受的表达都可视为创造性成分,保留其形象的鲜活,避免重复模仿,使整个艺术学习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尤其原创力的活力。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知识能力的增长适时做相应的调整,自始至终起到互补作用。那么,采用以创作带训练的方法能使孩子热情更高,视野更开阔,更便于孩子积极发现,主动接受。一些平时可能乏味的东西,这时也将变得有滋有味。实践佐证,综合各种方法,可使教学空间延伸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切身感受。创作带训练实在、可行。

四、索真求异。创作强调自我感受,是超越共性的个性表白。同学间在形象中如陈陈相因,大同小异,我们就要在教学中查找弊结。“太阳每天都是圆的、红的”可不是观察与表现中的好现象。那么,“求异”方使形象获得新生命,得到不同于他人的效果。在同学间有意识拉开相同或近似点,以生活为依据,启发大家更多地形象和发现,这时候的形象便会多样而鲜活,会更具生命力。即便形象中有不完美或不贴切,都会有很大的潜力和存在价值。成熟的虽然美,可这些不成熟的也能产生美,那就是孩子之美、稚气之美。应该看到“求异”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所占比重直接反映着教学指导思想的倾向性及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应变能力的高低。我们应给予“求异”教学方式足够的重视,使其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形象赏析是美术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优秀作品的解、析,达到“赏”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这一环节同样不可忽视。在作品形象的赏析过程中,“求异”能启动灵感,它冲开欣赏定势,那些少见的、难解甚至怪诞的形象(当然指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形象)在教师一一剖析给同学后各展其美,使大家眼界开阔,思维更活跃,对美的理解更深刻。反之,作品赏析限于那些贯见的、极普通的和受传统束缚的,那么赏析的作用绝对不会胜过前者。大家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借其特点施教,异中求知,奇中受益,这个作用岂不更妙。另外,教学中还有一种现象:要求做的没达到,而出现了要求以外、预料不到的奇异效果(孩子是无意识的),教师应积极地将其有意义的方面恰当地予以肯定、扶持。如果我们就事论事地处理,必然缺少穿透性和说服力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既被动也很单薄,是较被动的学习方法。得承认,学习需要踏实、专心、飘忽不得。但还必须了解到:艺术学习不同于其他,需要“花花点子”,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做人要老实,做画可不能太老实。过分地强调专一和按部就班,是不可能获得更多灵感。

五、控制节奏。学习进度的相对稳定,同步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我们则不同,学员先来后到,进度快慢不一,还有,某一阶段反映好,而过一阶段又缓慢,甚至倒退的情况均会出现,需要辅导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多动心机、仔细观察,在各个进度中巩固有利的、正常的,把握学习节奏,切实做好各种调换,从时间、内容、方法几方面求得成效,使措施更得当,快中有稳,慢中带实,错落行进。如果一味追求统一进度,将使教学僵化,没有活力。何况,美术学习自身特点也是有深有浅,有直有弯,有轻而易举,也有进一退二。学习中的各阶段反映,绝不能用简单标尺来衡量,也不可过早下定义。孩子们在整个学习当中有幼稚的“涂鸦”,也会有聪灵的“跨世纪”,教师只要把握好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定能使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研究少儿美术教学中的特点、难点是辅导者的吧、本职义务,靠的是对下一代的爱心,靠的是主动、耐心和积极的发现与创造精神,靠的是教师宽泛的美术修养,没有这些就不可能胜任其职,也就谈不到发展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兰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