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参加五四运动的榆中籍青年

发表时间:2016-05-24 来源:兰州文明网

张一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四位正在北京学习的榆中籍青年,踊跃参加了这场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爱国青年张一悟、张亚衡、丁益三、水楠,活跃在五四运动斗争的第一线,同卖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热血青年:毅然投身五四运动

  1915年春,水楠由甘肃省保送北京工业专科学校;1916年,丁益三考入了北京大学;1918年,张一悟和张亚衡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榆中籍青年张一悟、张亚衡、丁益三、水楠也参加了示威游行。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并逮捕了32名学生。后在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的营救和北京各校教职员及社会人士的要求下,5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

  6月3日,北京各院校学生数万人举行游行示威,在京榆中籍学生全部参加了这次大规模抗议示威斗争。榆中籍学生不仅活跃于斗争第一线,参加罢课、集会游行,而且积极营救被捕同学。他们推选被称为“榆中三杰”的张一悟、丁益三、张亚衡等人,为甘肃籍旅京学生代表,同段祺瑞卖国政府进行斗争,并及时把北京革命斗争的消息、传单、报刊通过书信、邮寄、自带等方式传到兰州,介绍、宣传运动的盛况,动员家乡人民奋起救国。

  随后,五四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官僚,迫使北京政府未能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后,榆中籍青年张一悟、张亚衡、丁益三、水楠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注意,为避免迫害,丁益三东渡日本求学深造,张一悟、张亚衡南下武昌读书,水楠被甘肃省政府派往东南各省及日本考察实业。

  1920年2月,水楠回国,在兰州万寿宫创建甘肃省立工艺学校任校长,并编写《日本实业考察记》、《理论实验肥皂学》等专著。后创办了陇右化学实验社,从事制皂、制革、造纸,所产“新新条皂”、“新新药皂”深受兰州人民喜爱。与人合作创办“同生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在小西湖陶公祠设厂,年产日光牌、月光牌火柴700多箱行销甘肃、青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楠主动交出榆中老家的土地,踊跃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支援国家建设。曾当选为兰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市工商联委员、兰州市社团财产管理委员会主任,后担任兰州市房产局副局长。

  革命同志:甘洒热血谱写春秋

  1923年,张一悟、张亚衡回到甘肃,先后在兰州、武威、张掖等地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丁益三,1923年在兰州创办了一家罐头加工厂。在搞好罐头生产的同时,他积极从事食品制造技艺的研发和农业改进工作,曾任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所长。

  1925年底,张一悟与宣侠父、钱崝泉创建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任书记。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张亚衡在“特支”的领导下,协助张一悟办了民众夜校和甘肃政治工作人员训练所,向民众和青年们进行文化教育和进步宣传。

  而丁益三经组织同意,于1926年先加入国民党,尔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14日被选为国民党甘肃临时党部执行委员之一。随后又成为胡廷珍、王孝锡建立的“青年社”的骨干成员之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一悟冒着生命危险,及时疏散了兰州的党员,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随后,已经暴露身份的张一悟、张亚衡撤离甘肃去陕西,而没有暴露身份的丁益三,则继续留在甘肃坚持斗争。

  1928年2月,丁益三在国民党清党中被捕入狱。在牢狱酷刑下,3根肋骨骨折,脊背血肉模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残,但他始终没有屈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限崇高的革命意志和无比坚强的革命精神。他受刑的血衣解放后被省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展出。

  张一悟到陕西后,先后担任华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代理华县城关区委书记等职,参与了渭华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6月下旬,随起义队伍退入终南山,不久又到三原县任县委书记。1929年3月,中共陕西省临时省委成立,任省委常委。张亚衡也参加了渭华起义。

  1931年8月,张一悟在山东济南参加山东省委的工作。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等被捕入狱。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城,国民党军政机关仓皇逃走,混乱之中,张一悟和难友趁机出逃,随后安全到达兰州,参与中共甘肃工委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相关工作。1948年8月,到达陕甘宁边区,由于在狱中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受损,被送往大连疗养。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张一悟任甘肃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处长。同年12月,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兼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10月,当选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

  (本文资料及图片由榆中县委党史办豆巨霞提供)(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