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城市的基因

发表时间:2017-11-13 来源:兰州文明网

    许多城市,早就存在。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绵延千年乃至数千年,且始终保留着属于它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个性便是属于一个城市的基因。

    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个性与魅力的标志很多,但最基础的不外乎两个:地理与人文。地理与人文的双重丰沛,构成了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深邃与厚重。一个人,无论杰出或是平凡,总有一点属于他的不可复制;一个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总有一些属于它的与众不同,这个不可复制和与众不同,便是属于一个人、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基因图谱。

    大凡城市,皆有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哪怕是一座千年古城,却找不出几家千年老户,而那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老城人、本地户,几乎都聚集在这个城市的僻静处,既不倚老卖老、也不张扬显摆,显得低调和悠然。翻翻家谱,真正的本地人屈指可数;打开户口簿,一半以上皆是外来户。这不免让人问一句:与这座城市同时诞生的坐地户,都去了哪儿?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铁打的城市流水的人。这其实并不奇怪,是城市的流动性决定了它的变化性。

    然而人去并未城空,人走并没茶凉,城市风物依旧。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依然有条不紊、前仆后继地支撑着、推动着这个城市川流不息、日夜前行。人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批又一批,而这个城市的风情却千年依然、从未断流。这种传承、延续和推进,却得益于那些为数不多的老城人、本地户。是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守和秉持,延续了这个城市的家谱、传承了这个城市的基因、留住了这个城市的风情。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是他们决定和谱写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吗?当然不是,是他们带动和影响着那些后来者,他们并肩推进和谱写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他们与后来者,宛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这里讲,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根基和主人。我们要感恩和感谢这些老城人,是他们一代代、一茬茬接力的坚守和传承,才使这座城市没有变异、没有变色、没有断流,并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与魅力、思想与灵魂。

    历史只能续写,不能改写;一个城市只能改建和扩建,却无法重建。一座城市,即便遭遇毁灭性灾难,也不能用重建二字。因为灾难毁掉的是外貌,并没有动摇一个城市的内心,更无法毁灭一个城市的基因。城市虽然建立在地面上,但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却深藏在人们的内心中、血液里。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不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而是这里的山川岁月和风土人情。日新月异的是一座城市的外貌,一以贯之的是这里的山水、历史和人心;让人羡慕的可能是一座城市的繁华,让人驻足观赏和流连忘返的一定是那里的风物和人情之美。

    多年来,我有一个体会,看一个家庭是否厚重,不能光看他家的陈设是否豪华,而要看看有没有一个温情的氛围;看一个人是否敦厚可交,不能光看他的相貌和言谈,而要看他有没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同样,看一座城市是否厚重,不能只看这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而要看有没有一些独特的风水和像样的文化遗迹与文化氛围。谈起一座城市,让你能随心想起什么、随口说出什么,是这座城市留给人们的外在印象;走进一座城市,能让你回味并引发思索的,才是这个城市的内涵。杭州与西湖、西安与兵马俑、上海与黄浦江、北京与天安门、兰州与黄河等等几乎可以等同而语,这就是一座城市留给外乡人的基本印象,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名片。而当你深入地走进这座城市,听到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了解到一幕幕曾经的往事、领略到一位位历史名人,才知道远不止你印象中的那么简单,甚至会让你大声惊呼:原来如此!而属于这座城市的深刻,只有这座城市知道,外乡人永远也无法彻底领略。你看过黄河的波涛汹涌,但你见过黄河快要断流的景象吗?你品尝过白兰瓜的甘甜,但你见过种瓜人烈日下的汗水吗?你欣赏过西湖的烟雨蒙蒙,但你知道白堤的形成和西湖水的来历吗?你目睹过敦煌的飞天之美,但你见过描绘它的一双双丹青妙手吗……喧嚣背后的沉静,繁华背后的质朴,高楼之下的地基,微笑之后的倦容,丹青背后的妙手,城市之中的凡人,这些,才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永恒的厚重和本真。

    面对一座城市,我们常常为一些伟大的建筑而发出惊叹,为一些历史伟人而心生敬仰,却常常忽略那些用双手用汗水用智慧建设它们的人们,也常常忽视那些滋养、烘托、呵护了那些伟人的凡人们。伟大的建筑来自于伟大的建设,伟大的人物来自于伟大的人群。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何谈伟大的建筑;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必有一个伟大人群的支撑。游手好闲无法创造奇迹,卑劣猥琐的人群里滋养不出伟大的人物。因此,我们有必要也理应敬仰那些伟大背后的凡人们。点亮一座城市灯光的可能是几位伟大的人物,但延续这座城市灯火的,却一定是无数个凡人;发现五谷的是神农,让大地万里飘香、丰收在望的却是一代代千千万万的种田人。从这点讲,描绘蓝图和实现蓝图同样伟大,提出梦想和实现梦想同等高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片水土。人与自然的相亲相爱、相互呵护和相互给予,构成了人文与地理的双重丰沛,同时又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索取与给予并重,是人类的智慧;一味索取,必会坐吃山空、山穷水尽。习近平同志有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金玉良言。一个地方,给予与索取的偏重,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兴盛与衰败。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说到一个地方,不能不谈到这个地方的历史名人。所谓历史名人,在我看来,就是那些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人民敬仰的人。我想说的是,名人之所以在此成名,自有其历史因由和必然:是这里的水土滋养了他,是这里的民众成就了他。他的卓异和伟大之处,就在于善于汲取和升华、勇于求索和担当。但前提是,得有一方丰沛水土和一方优秀人群。他的优秀基因,无不来自于此地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的卓越,无不得益于这里人们的浇灌与培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托起一个巨人,一个巨人让一方生辉。历史无不如此。

    提到一座城市,不能不谈到这个城市的特产和风味。这特产和风味,也是一座城市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特产特色和风味,即此物此味只能生于此地,不可外移。如兰州牛肉拉面,因其特色而风行海内外,但外地再考究的面馆也做不出地道的兰州风味,正宗风味只能在兰州本地尝到。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水土问题。试图在塞北造出一片江南水乡和在江南造出一支沙漠驼队,都只能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话语和导向,叫做国际化。许多人对此向而往之,以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为荣,并急不可耐的朝此迈进。而现实却是,国际化使许多曾经充满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城市流于平庸,失去个性。以我看来,那些提倡国际化的所谓精英们,不是无知便是狂妄,因其自己没有个性,所以也想拉你下水,连他自己大概也说不清国际化是个什么标准。试想,如果人们的面孔千篇一律,如果花朵都是一种颜色,如果把山川都夷为平地,如果地球只有人类,如果全世界只有一本书,如果城市只剩下高楼大厦……那将是多么单调和可怕的世界啊。

    一味模仿只能失去自我,随波逐流必会流于平庸。在坚守中发展,在保持中学习,在继承中创新,才是智者的选择。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一天夜晚,我站在白塔山间,眼望巍巍兰山、滔滔黄河,面对灯火辉煌、霓虹闪烁的兰州城,内心不由一阵悸动,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黄河穿城而过、没有南北两山相依,兰州会是何等模样?虽然只是一个假设,就已经让人不敢设想。由此也得出一个推断,兰州只所以是兰州而区别于其他城市,绝非仅仅因为那一座座现代化高楼大厦,而是那天造地设的滔滔黄河、巍巍两山,是那“此物只应此地有”的牛肉面和白兰瓜,是那南山的钟、北山的塔,是那本名满天下的《读者》,是那千年一脉的兰州话和干散干脆的兰州人……一句话,是这天造地设的风水和千年修炼的人情,绘制了属于兰州的基因图谱,构成了兰州的个性之美,也是兰州永恒的魅力所在。

    人,因其个性,才具魅力;物,因其特性,才类别与他。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因其个性和特质,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光彩。这个性和特质,就是一脉相承、不可复制、不能变异的城市基因。这个性和特质,不是怪异,不是另类,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标新立异,而是顺应自然、顺应历史、顺应人心之下的独特之美、个性之光、卓越之气,一如水中之舟、天边晚霞、夜空星斗和我们胸中这颗天赐的善良之心。(作者:辛献华)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