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正文

兰州市中小学戏曲名家大讲堂开讲

发表时间:2018-10-18 来源:兰州文明网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2018年10月17日,由兰州市教育局主办为期三天的兰州市中小学戏曲名家大讲堂活动在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开讲,本次讲座汇聚了兰州市各县区的音乐教师和戏曲爱好者前来参加。

  第一天(上午) 

  第一天上午讲座邀请到国家二级演员、甘肃省陇剧院王静老师进行讲座,她从戏曲的历史、陇剧的历史、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

  陇剧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 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 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 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 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一驴驮” 。陇剧表演艺术讲求真实, 重视从生活出发, 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陇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式, 分"伤音"和"花音"两大类, 伤音曲调深沉委婉, 适于抒发哀怨的情感, 因此又称"苦音"或"哭音"; 花音曲调活泼跳跃, 善于表达喜悦的情感, 故又称"欢音"。 陇剧唱腔没有严格的节拍,比较自由明快, 说唱性较强。 弹板是陇剧音乐的主要板式之一, 板头、 大过门规整、 四方, 唱腔由多种节拍型混合组成, 有特定规律。 小过门的第一拍, 一般都重叠在唱句的末尾一字上。 弹板簧舒展、 流畅、 优美动听,最有特色。演唱方式比较自由, 曲调流畅, 节奏明快, 近似说唱。 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 唱时称嘛簧, 嘛簧悠长婉转, 韵味浓厚, 富有地方色彩。 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 增加了琵琶、二胡、 笙、 板胡、 扬琴、 提琴和一些铜管、 木管乐器, 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已经积累《旌表记》 、 《草原初春》 、《谢瑶环》 、 《假婿乘龙》 等保留节目。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 年5 月 20 日, 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陇剧的演唱方式比较自由,曲调流畅,节奏明快,近似说唱。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唱时称嘛簧,嘛簧悠长婉转,韵味浓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构成陇剧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太师梁冀专断朝政,渔家女邬飞霞在未婚夫被抓、老父惨死、官兵大肆追杀渔民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孤身刺杀梁冀的传奇故事。该剧1959年9月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轰动京城。50多年来,共演出3000余场。省陇剧院院长杨波介绍,此次为陇剧优秀青年演员窦凤霞角逐梅花奖,他们对该剧从剧情、舞美、服装等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其扮演的渔女邬飞霞这个人物个性的把握,对重点唱段进行加工,还增加了陇东道情的老腔唱法,使陇剧的艺术特色更加浓郁。

  《枫洛池》急板示范

  《枫洛池》散板示范

  《枫洛池》道白示范

  身段:一摇三晃

  陇剧表演艺术讲求真实,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陇剧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侧身晃动腰肢,前俯后摇,抽搐而泣。这种表演已形成陇剧的独特风格。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戏曲进校园的主要形式包括组织观看戏曲作品,原则上以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校园演出和组织学生走进剧场现场观看为主;开展戏曲教育活动,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形式;加强戏曲社团建设,支持学校建立多种类型的戏曲兴趣小组、学校戏曲社团、戏曲工作坊和戏曲传承基地等。

  意见明确,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指导和支持各地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各省(区、市)建立宣传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文化等部门参与的戏曲进校园工作组织和协调机制,参与部门各负其责,协调推进工作的具体落实。各地宣传部门会同教育、文化等部门每三年认定一次戏曲进校园的剧(节)目目录。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相关社会团体等的资格由各地文化部门依据相关办法每三年审定一次。

  大中小学要结合实际,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合理支持开展戏曲教育、戏曲社团建设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要适当增加戏曲等演出的场次。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合力。

  第一天(下午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

  ——国粹京剧艺术

  下午邀请到的专家分别是:

  马少敏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戏剧学院教授

  姜肃泉 兰州歌舞剧院 京剧演员

  马老师从京剧的历史和起源娓娓道来

  京剧的特征

  一、综合性

  二、程式性

  程式之美

  四功:唱、念、做、打

  五法:手、眼、身、法、步

  三、虚拟、写意性

  一曲曲京剧片段响彻培训会场,在一曲《梨花颂》中结束了今天的培训。京剧真乃我中华之粹也,彩墨妙绘三界中,唱念做打显世情,生旦净丑戏君相,三五熊师百万兵,数步能将天下涉,台上台下演人生,演绎上下五千年!

  很充实的一天,伴着霓虹灯的亮光,七点过半才达家,不禁让人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兰炼一小总校德育)

责任编辑: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