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明网评 > 正文

你认识在网络上发言的自己吗?

发表时间:2015-09-11 来源:兰州文明网

在这个全民移动互联时代,网友是一种怎样的群体?目前来看,无论是公众人物、政府部门、官员,还是普通人,都不愿意“得罪”这个具有未知力量与倾向的群体——“网友”。网友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是亦正亦邪。正,可以转发传递正能量 ,声援弱者,网络反腐;邪,可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无论所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不难看出,网友中蕴含着一种积攒已久的迫切,迫切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迫切去参与舆论,迫切以自己代表自己,迫切追求自由平等,迫切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去改变社会。回顾过去,普通人想要说几句让众人听得到的话还是有着不低的门槛的。而如今,在这个有着极大自由的网络世界,人人平等,“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以随时宣泄情绪,以各种方式记录事件,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并通过网络迅速发布、广泛传播。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这代表着在过去被压抑的“公民意识”的广泛觉醒。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的网络舆论环境并不成熟,网络法律制度体系也并不健全有效,网友的这种舆论力量并不足够理性、客观、成熟、。

首先,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样,网络中传递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谣言蔓延。如果有网友偏听偏信,盲目跟风,负面情绪集结,就会造成群体意见的极端化,形成网络暴力。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容易使人处于一种失去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极易减弱人的理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自制自控力。 现实生活中谨小慎微、彬彬有礼的人,在网络上就可能不顾形象,变得冲动易怒、脏话连篇。这就是网络的匿名性,就像一件“隐形外衣”,当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人披上这件隐形衣,受“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很可能会在网络上做出越轨行为。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人言可畏”的可怕力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网络暴力而产生的负面新闻事件不胜枚举,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不仅公众人物频频躺枪,普通人也不堪其扰。例如今年5月初的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网友们从一开始的同情与震惊,到后来的舆论反转,网友人肉搜索曝光女司机的个人信息,有不少网友认为“被打活该”。例如何炅被举报事件,举报人乔木遭网友人肉、辱骂。例如台湾年仅24岁的女艺人杨又颖疑似不堪网络暴力自杀身亡。例如9月3日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顺利举行,明星范玮琪因当日在微博晒娃而引来一众网友炮轰。例如随便一翻就能在各类新闻的评论版面中看到网友的对骂。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不是万能之策,我们并不是在做一道论述题。当浏览网页时面对着充满污言秽语的网友评论皱眉时,当看到某公众人物或是一个小人物不堪网络欺凌而选择自杀时,作为普通人,作为众多普通ID中的一个,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中庸》有云,“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就是“慎独”。当你换上网络中的ID后,仍然记住自己是谁,仍然是一位理智的“君子”,而不是一个网络暴民。不做“键盘侠”,净化自己的言论和暴戾情绪,不要随便“围观、起哄、跟风、扔砖头”,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要丢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时刻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所欲之,慎施于人”。(赵博民)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