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明网评 > 正文

治理污水就是要共同发力

发表时间:2017-12-01 来源:兰州文明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是兰州的母亲河,不让一滴污水流向黄河,写进了兰州的庄严承诺,更要落实在行动中。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饮用水安全更关系到民众健康和幸福。兰州正在实行、完善多级“河长制”,国家也在探索建立“湖长制”,这有利于行政责任的细化和分解,高效整合行政资源,围绕污水处理、管网铺设等节点展开,通过水域循环流动,严厉打击形形色色的乱排乱放问题。但水体污染的成因复杂,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等污染源交织。近年来,兰州在做好水文化、水生态、水经济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解决根源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更何况,由于城市、产业的定位、功能、产业布局等存在差异性,治理污水更是“技术活”。每条河流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关部门应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研判,为治理提供权威、高效的科学支撑,设计更严格的标准,治理方案有的放矢,进行高效的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全面提升“治末病”能力。

  众所周知,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基层河长来说,凭一己之力难免势单力薄,在物资、人员、经费等调动方面有时有心无力。显然,科学考核也需要给基层河长放权,完善执法联动、联席会议等机制,方便他们反映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也给确保基层河长开展治理时拥有相对的资源。尤其是解决跨界污染问题,在区域合作步调一致,交叉执法、信息共享、生态补偿机制、环保公益诉讼机制等措施不可或缺。兰州治水,必须强化一盘棋意识,各区、镇街要通力合作,但不仅仅是兰州的份内事。兰州如何与周边城市广结“朋友圈”治水理应探索。特别是像上游河段,关系到整个流域整治的效果。还要设立环保补偿机制,体现权益与责任对等。

  但保护水资源,不只是政府职责,还要调动企业、市民等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治水。兰州不妨推出环境举报奖励,也可依托民间志愿者等群体,组建流域监督者队伍,还可以成立民间河长,既向民众宣传防水治水的意义,又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力量,特别是企业、单位的民间河长负起责任,既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污染的线索,提出针对性意见,更能够树立公众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规则意识,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袁斗成

责任编辑:张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