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活动 > 志愿服务 > 正文

唤醒无声的世界 国际聋人节记者走进特殊儿童培训中心

发表时间:2017-09-26 来源:兰州文明网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因为听觉障碍,他们始终徘徊在有声世界之外,但他们同样有着美丽的梦,同样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快乐成长。幸运的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和佩戴助听器,他们又回到了有声世界。今年9月24日是第59个国际聋人节。当日,记者走进了兰州思贝克特殊儿童培训中心,走近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听障儿童。

  “当孩子第一次能叫出妈妈时,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出来了。”

  “你们看谁来了啊,来,叫阿姨。”记者一进门,培训中心的老师便带着孩子们向记者打招呼。“阿阿阿姨。”跟着老师的教导,孩子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吐出“阿姨”这两个字。虽然说得并不流利,但是从他们纯真的笑容中,记者能感受到真诚的喜悦。

  这群洋溢着笑容的“小天使”,与同龄孩子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耳朵上戴着一个类似助听器的装置,装置上还连着一个线圈。因植入了人工耳蜗和佩戴助听器,这些原本生活在寂静世界中的孩子们渐渐知道了燕语莺声、鸟语花香。但为了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流利地讲话,这里的孩子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家庭关爱。

  今年4岁的小婉君(化名)在8个月大的时候发现有听觉障碍,后来植入了人工耳蜗,现在在特教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刚开始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我们带着孩子到处检查,就是不相信孩子会听不见。”小婉君妈妈的话道出了无数听障儿童父母的心声。从震惊、不愿相信、无助,再到鼓起勇气面对、看到希望,带着孩子努力康复,这似乎是很多听障儿童家长必经的心理过程。

  “人工耳蜗植入后,孩子的康复训练过程更加艰难、痛苦。然而,也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婉君妈妈说,“当孩子第一次能叫出妈妈时,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出来了。”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小婉君现在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这让家人十分欣慰。

  语言康复训练让听障儿童变成“普通”孩子

  “婆……”“婆……”在培训中心语训班里,老师金莉正拉着小浩宇(化名)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发音。尽管小浩宇只能发出简单而微弱的“婆”声,但金莉已经非常欣慰,露出会心的笑容。她说,小浩宇刚来学校的时候什么声音都没有,现在能发一点点声音都是很大的进步。

  金莉是思贝克特殊儿童培训中心校长,从1997年就开始从教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比大学教授还重要。”金莉笑着说,“因为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个听障孩子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普通孩子,上学、找工作、进入社会,这是质的飞跃。”

  据了解,2011年4月成立的兰州思贝克特殊儿童培训中心,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专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语言康复的民办非营利定点机构。培训中心前后接收了近300名听障儿童进行听力康复,其中大部分孩子都在康复后回到了幼儿园和学校就读。

  尽早干预绝大部分孩子能够恢复听力

  “1至6岁是儿童听觉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尽早进行听力重建等科学干预,绝大部分孩子能够回归健听儿童行列。”金莉告诉记者。据了解,培训中心的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省内地县,许多家庭无力承担人工耳蜗的昂贵费用,导致很多孩子终身残疾。“现在国家的救助项目很多,符合条件就可申请。”

  记者从甘肃省卫计委了解到,2010年我省开展了困难听障儿童救治项目以来,每年免费救治150名贫困听障儿童。此外,国家出资开展的“七彩梦行动”公益行动,每年免费为甘肃110名贫困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