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长征 > 红色气质系列二 > 正文

红色气质·武山 全域飘“红”

发表时间:2016-08-22 来源:兰州文明网


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

马士成保存的父亲的遗物
  相传渭水曾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七月,渭河之畔的武山大部分地已经“空”了!千百年来,这里的百姓安逸地耕作着、平静地生活着。

  但1935年之后,武山县沸腾了!因为自那年9月份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相继来到武山县,足迹遍布全县各个地方。他们的到来,使这个原本“相安无事”的富饶之地热闹了起来:天水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武山刘坪支部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在颉家门村成立!“斧头队”土匪被歼灭!39名红军战士像种子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红一方面军再演“四渡赤水”战术强渡渭河……

  正如武山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馆长赵海军所说,“当年红军三个方面军‘红’遍了武山,为武山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精神、新的未来!”

  从“主席”、“住持”到客死他乡——马鸿九为“信仰”奋斗一辈子

  7月24日上午,从武山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踏着在精准扶贫战役中新修的水泥村道,采访组来到了八十多年前“红”极一时的山丹镇渭河村马鸿九养子马士成家中。

  “我大(记者注:父亲)以前是国民党胡宗南部旅参谋长,1935年初就逃回了家乡。直到鲁瑞林扩红时,他才参加了红军,同时也加入了共产党!”马士成开门见山地说,当时鲁瑞林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民运科长,在筹措粮食时想找一个会写字的人,村民就指着我父亲说,那个人会写字。

  据马士成说,马鸿九在任主席期间,主要负责粮食筹措。其中有一次鲁瑞林带领4个战士在他父亲的引导下,追踪一位马姓地主一直到悬崖下,通过搭人梯进入山洞,缴获了近4000斤粮食。“当时村里还有一个地主,叫车敬五,通过父亲做工作,车敬五不顾小老婆的极力反对,为红军捐出了一罐银元和许多粮食。”

  据了解,当年马鸿九随红军主力到达通渭榜罗镇后,被组织派往礼县搞地下工作。“到达礼县后,父亲在一家寺院以主持的身份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一直到礼县解放才回到家乡。”据马士成回忆,马鸿九在礼县寺院当住持的15年间,积极发展地下队伍,1949年礼县解放后,马鸿九带领着100多名

  “和尚”军参加了解放武山县的战斗。

  在马士成老宅中,采访组见到了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为马鸿九受误陷一事的几份亲笔信,以及马士成珍藏的马鸿九在礼县当住持时的一串佛珠。解放后在任山丹镇镇长期间,马鸿九遭人陷害,被流落到贺兰山一矿

  山劳动,很快客死他乡。

  离开马士成家,有一种情愫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从放弃国民党高官厚禄到追随红军加入共产党,从苏维埃主席到潜伏在敌占区15年的住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镇长,马鸿九的“身份”换了又换,但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未变。

  他乡流落80年——红军女战士李文华的沉默心酸

  提起李文华,在洛门镇李堡村甚至武山县,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24日下午,采访组来到这位传奇奶奶家。偌大的院落里,三间东屋是新修建的一砖到底外墙贴瓷砖的新房子,对面是年代已久失修欲塌的一间土坯房,房屋被垃圾包围着,几只鸡懒散地在垃圾中寻食。

  我们要采访的主人——李文华的孙子王来珍倦缩在北屋里,用只有茶碗盖大的小电炉熬茶喝。

  “奶奶去世多久了?”“一年多!”

  “关于奶奶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不知道,奶奶从来不给我讲。”

  最后还是红军强渡渭河纪念馆馆长赵海军、李堡村村委会主任宋小成等人,向采访组还原了李文华的革命生涯。

  1916年10月,李文华出生在四川省南江关路乡。1933年春夏之间,红军在家乡活动,李文华便报名参加,在连队当了勤务兵,后来随部队开始长征。1936年8月,在漳县新寺镇东面的一个沟坡上,李文华和两三百名后方人员被国民党部队分割包围,抢光了所有的东西,发了一张路条叫讨饭回家去。李文华因在过草地时落下的胃病和关节炎不能追赶部队,最后流着泪、咬着牙流落在了武山龙泉乡刘家坪村(现洛门镇李堡村)成了家。

  “李奶奶去世前身体很好,耳不聋、眼不花,在我们村为人非常善良,乐于助人,与邻里关系很好!”宋小成介绍说,王来珍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

  “我爸在我两岁时就去世了,紧接着我

  妈妈也去世了,我是我奶奶拉扯大的。”一直无语的王来珍突然插言说,从小他就和奶奶相依为命,但从记事开始就和奶奶很少说话,所以关于奶奶的故事他一点也不知道。

  道鼓与风琴的和谐之音——刘家兄弟的“潜伏”生涯

  刘坪,坐落在渭河北岸边的礤石川西头,很普通的一个自然村,离武山县城七公里。就在这样一个小山村,在83年前的一天,一个叫柴宗孔的天水人让一个叫刘尚恭的刘坪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武山境内的第一粒革命火种。这粒火种在1935年红军来到武山时,开始燃烧……

  “中央红军来到武山后,我三伯父刘尚恭在柴宗孔的带领下,成立了天水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我父亲刘尚谦在支部是交通员兼警卫员。”24日下午,采访组几经周折,在刘坪村见到了采访对象——已经退休在家的刘茂子。

  1935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入武山境内,柴宗孔以红军游击第一支队司令的名义,组织党员和西北人民自卫军队员,不断摧毁国民党为阻止红军北上修筑的炮楼、碉堡。红军在武山境内急行三天,在柴宗孔率领的游击队的掩护下,强渡渭河安全过境。就是在这9月上旬,柴宗孔在刘坪村建立了中共武山刘坪支部。刘尚恭被指派为党支部负责人。

  “据我父亲讲,当时柴宗孔常常装扮成道士,怀抱一个道士鼓,手摇佛尘来党支部活动,他在进入刘坪村后,首先按约定的暗号敲几声鼓,我父亲在支部活动地听到鼓声后,如果确认安全,就用风琴声传递安全信号,如果不安全就传递不安全信号。”

  “红军过境后,柴宗孔和刘尚恭率部南下,继续在陇东南一带打游击。1936年11月,柴宗孔在与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据刘茂子介绍,柴宗孔牺牲后,三伯父刘尚恭在岷县马坞镇改编武装力量,组建“西北人民自卫军武山游击队”在武山、礼县、岷县一带活动。

  “刘尚恭病逝后,我父亲失去了上线,开始转入地下工作,直至解放战争扶眉战役后,才与组织取得了联系,并组织游击队在武山截获败退国民党残余力量的武器装备。”刘茂子说,等第四野战军解放武山县时,他家三面房屋里面堆满了枪支弹药。

  如今,回到家乡的刘茂子因为放不下父辈这段难得的经历,将当时的党支部旧址、也是他家的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加固,并与县上有关部门商议挂牌,希望将先辈们艰辛的革命历史、高尚的革命意志永远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