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农村“三变”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兰州为农村打开致富新道路

发表时间:2018-03-15 来源:兰州文明网

  兰州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农村“3变”变出聚宝盆

  (郭师傅在租种的大棚里采摘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提起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绿化村,大部分兰州本地人不一定知道,但提起狗牙山的“花语小镇”,那可是远近闻名。近年来,绿化村依托“花语小镇”项目,以特色花卉种植和现代农林产业为基础,试水“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模式,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成了甘肃亚峰集团的股东。这是七里河区区委、区政府引导企业助力精准扶贫,企业“扶”起村民的致富理念,以“三变”为羽翼,助推绿化村精准扶贫工作快速、精准发力。

  (村里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农村“三变”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3月12日,记者走访了一天一变样的绿化村。如今这里一座座新修的小院错落有致,一间间新盖好的新瓦房相映成趣。狗牙山社的郭云带着记者来到他的家里,细细地讲述了近年来他生活的改变。

  一进门,记者就被三栋新修的房子吸引,墙面上贴着的白瓷砖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门窗擦得干干净净,郭云指着右手两间房说这是去年修的,左手两间房也修了没几年,现在是他的卧室。推门进去,家里摆满了各种家电,但冰箱和洗衣机似乎让郭云最为高兴,他笑嘻嘻地说,这些是用分红款买的,现在,他和老伴洗衣服也不用愁了,冰箱里也冻满了肉。

  “我建这栋房子,政府补了5万,真是感谢党和政府。”郭云说,他今年68岁了,家里4口人,儿子和孙子都是聋哑人,而老伴静脉曲张,又有糖尿病,根本无法干活。生活过得异常艰难,一家人连吃顿肉都是奢望。但自村上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他家就被确立为帮扶对象,他的8亩地租给企业后成了股东,儿子又在企业打工,生活确实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嘛,地自己种,产了粮食没有销售渠道,加上绿化村以前交通不便,只能被动等待小贩来收购。而小贩一般都会压价,粮食卖不了多少钱,洋芋市里卖1块钱1斤,我们只能卖四五毛钱,甚至还有三毛钱的时候。”郭云说起以前的生产生活,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他说,以前一亩地种子就得花600元左右,加上农药、劳力等投入,8亩地的成本大约在5000元,而辛苦一年下来收成也在5000元左右,不赔本就算不错了,而且家里有残疾人,无法出门打工,就靠他一人靠打工来维持生活。由于离市区较远,打工也成了一个难题,好几个小时都会耗在路上,晚上还得赶回去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下来,手里没几个钱,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现在不同了,土地成了“聚宝盆”,8亩地不仅每年可以领到9000元租金,还可以分红,而且儿子也成为甘肃亚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里的员工,就近上班,每月领取2000多元的工资。“省心、省事、省力”是郭云对目前生活的评价。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信心。“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现在想吃就吃。”郭云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着最近几年的变化。

  2017年,甘肃亚峰集团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模式,在七里河区政府的指导下,吸收了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将其转化为企业股份,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和散户农户流转租费,抱团发展。这样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17年,就给村民下发了296万元地租、福利和土地分红,另有320万元作为工资发放到村民手中。目前,绿化村84户、1480亩地都参加了该村实施的土地“三变”模式,263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务合同。

  (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奔小康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扶贫关键是“扶思想”

  采访中,给记者最深的感受是,绿化村的村民们乐观积极,平日里没事,就在“花语小镇”接待服务中心接受培训,增长见识。

  “我觉得,扶贫扶思想是关键。”这是甘肃亚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存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何存娓说,2013年前期考察伊始,她告诉村民来她这里打工,一年至少能拿1-2万元,村民们觉得她是在开玩笑。后来,她决心从扶起村民的“思想”入手,树立他们的致富信心,培养他们的致富技能。“我最早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穷,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有钱人,需要吃苦、拼搏。”

  何存娓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告诉帮扶村的村民们,致富要有信心,要积极乐观。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一听要建立大棚种植,引进先进技术,纷纷表示这个需要技术,我们没有技术,干不了。”何存娓说,刚开始到绿化村时,村民的心态就是这样,而她告诉村民,没有技术就学。于是她组织了阳光工程培训班,教村民种植蔬菜、管理大棚等实打实的生产技能,并于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人分批次赴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观摩学习这些地方乡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同时,还组织27名妇女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结业后直接去亚峰集团旗下的家政服务公司上岗工作。这些“走出去”的村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慢慢地,过去那种故步自封的心态完全被消灭,现在,绿化村的村民思想意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农户在公司的平台里发展得越来越好,短短3年时间,有些人就已经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越来越好的家乡也让走出去的大学生、复员军人等回村发展,大展身手。

  如今的绿化村村民,眼界开阔、乐观积极。不需要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带着热情和积极心态,真正让致富脱贫和建设家乡结合起来了。

  (游客中心从3月到10月游人不断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产业扶贫要着眼于未来

  在“花语小镇”接待服务中心的门口,立着一面绿色的旗帜,上面写着:扶贫产业示范园。2016年,七里河扶贫创新产业示范园,“花语小镇”是其中的重点工程,园区主要就是围绕打造这一工程,不单单打造农产品种植和销售,还要着眼于打造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扶贫攻坚造血固然重要,但打造一个长久的产业格局,把造血变成造“血库”,才是着眼于未来的长久之计。

  “花语小镇”项目让绿化村的村民们富了起来,也成为七里河区旅游产业的招牌之一,实现了“共赢”。如今,何存娓带着村民继续致富充满信心,她对绿化村村民的评价是“踏实、善良”。她告诉记者,2018年春节就有一部分员工没回家,而是选择与村民们一起过,把这里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

  “花语小镇”是七里河区产业扶贫的缩影。近年来,七里河区在产业扶贫上大力发展“一亩地”经济,按照每户至少种植一亩百合、一亩冷凉型蔬菜、一亩双垄地膜农作物的脱贫计划,通过实施种养补贴优惠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化组织,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百合、精稀特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404.3万元。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个百合组培扩繁中心、3个省级现代农业标准园,精稀特菜种植面积达到14.26万亩,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56万亩。坚持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发展城郊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全力推进石佛沟景区开发建设,建成市级旅游示范村6个、星级农家乐146家,完成生态林种植1000亩,生态修复提升改造2448亩,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4500亩,种植林下药材800亩,在村庄、村道种植苗木15.8万株。发展省、市林下经济示范点13家,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2个,家庭林场2个。(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