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要闻 > 正文

攻坚克难“拔穷根”率先发展“奔小康” 精准扶贫兰州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表时间:2018-02-08 来源:兰州文明网

  攻坚克难“拔穷根”率先发展“奔小康”

  精准扶贫 兰州交出亮眼成绩单

  (领到扶贫款啦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兰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坚持联扶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把榆中、永登、皋兰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七里河插花贫困区的25个贫困乡镇、300个贫困村作为市级单位开展联扶行动的主场战,对照精准扶贫“省标”政策,出台了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1+21”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目标任务、识别管理、发力重点、资源力量、考核问责和责任担当六个深度融合的“兰州模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全市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31.79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94万人,减贫任务超额完成。

  去年10月19日,在人民日报社、国务院扶贫办、北京示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兰州市扶贫开发工作被评为全国“2016年民生示范工程”。

  (送春联,送祝福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2018年的元旦,是一个瑞雪兆丰年的元旦,一场如期而至的冬雪覆盖了兰州的山山水水。随着年关的临近,贫困村一如既往地宰年猪、办年货、扭秧歌、唱大戏……在这个岁次更替的日子里,无论是永登的武胜驿,还是皋兰的黑石川,不管是榆中的南北两山,还是东西两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忙碌的大场景,建大棚、盖民居场景红火;收药材、储饲料现场繁忙;唠家常、进银行笑容满面。“这几年靠着冷凉型蔬菜种植,家里房子翻新成‘一砖到底’的了,旧的农用车也换成了新的,农村院子里用上了太阳能的卫生间。”说起收成时,榆中县马坡乡太平沟村赵希雄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每年收成季节是农民们最开心的时间,因为菜都卖了好价钱,口袋变鼓了。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扶贫”,哪种结果的“脱贫”,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核心。只有贫困农民的收入上去了,百姓的观念自然会转变,生活水平当然也就提高了。回首这些年,兰州市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都是前所未有的。目的就是通过“扶贫”让百姓在实现增收的基础上激发内生动力,完成“原始”积累,转变为自己主动“脱贫”。

  (洋芋丰收了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扶贫改变了农村面貌

  ■现场: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风景秀美的九池泉村大门楼上的对联。无论哪个季节,一进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九池泉自然村,刚到村头就让人眼前一亮:一座座红顶二层洋楼组成的别墅小区气派醒目;远处,恰如村庄屏障的山上一片浓绿,树木苍翠,灌木成林。来到别墅小区门口,门面墙上雕刻的治家格言格外清晰。进入别墅小区,水景广场,还布设了垃圾箱,架设了路灯。几位老人聚在一起纳凉聊天,孩子们在游戏玩耍。“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是200多平米的别墅,这一切全靠方总的帮扶……”在与村民、村干部、镇干部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企业家方正龙致富不忘家乡,先富帮后富,将自己30多年打拼的3000多万元巨资,慷慨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传递着企业家社会担当的正能量,也谱写了全省双联社会帮扶的亮点。

  “我们村现在是北山唯一的全梯田村,新修的万亩梯田就像待出嫁的姑娘一样静心等着‘婆家’。如今,甘肃百草集团通过科技推动产业、产业助力脱贫,在黄蒿湾村流转一万亩梯田打造万亩高原艾草产业园,我们农民脱贫奔小康的现实一下子蹦到了眼前。”1月22日,榆中北山中连川乡黄蒿湾村村委会主任马武同对记者说,对老百姓来说,道路、梯田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脱贫奔小康的行动中来,如果基础设施仍是泥泞路、坡陡地,农民就会失去脱贫的信心。

  ■成绩:

  这几年来,扶贫攻坚工作改变了全市300多个贫困村的面貌,使得这些偏远山村同样拥有美丽的身姿。来自市委帮扶办的一组数据显示,5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抓点、连线、成片、全覆盖”的思路,以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流沿线以及城镇周边、新区周边、景区周边“三线三边”为重点,以省级示范村、市级示范村、连片整治区、环境整洁村为抓手,加大投入,强化举措,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通过积极整合行业部门路、水、电、房等项目资金,全面开展了以“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网改造”为重点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路、房、电、网达标和文化活动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村级办公阵地全覆盖,全市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山区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养殖受欢迎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增收产业激发了脱贫信心

  ■现场:

  冬日暖阳,残雪消融。1月10日,记者走访了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永登子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驴场。眼下,肉驴养殖产业成为龙泉寺镇三大产业扶贫工程之一,农户饲养、合作社负责回收的“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大涝池等8个村的村民受益。

  近年来,永登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苦水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红提葡萄、双垄沟播技术、优质马铃薯、肉羊、鲑鳟渔业、特色林果、优质牧草等永登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百里玫瑰川、十里葡萄沟、万亩药材谷、高原夏菜绿色长廊和七山泉碱肉羊天然牧场、全膜双垄旱作农业示范区等基地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已成为永登县的“金名片”。

  ■成绩:

  在所有的扶贫措施中,对贫困农民而言,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性举措。要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就一定要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努力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其实,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扶贫攻坚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按照区域连片推进的思路,根据不同贫困片区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快推进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养殖、苗木等六大特色富民增收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富民产业突破行动中,在全市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农业提升工程,做好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和草食畜等5个产业;实施融合引领工程,把产业扶贫与转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培育田园综合体项目,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实施科技服务工程,做到农业科技服务全部覆盖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实施农业发展改革创新工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宽贫困户融资渠道,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和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了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全面带动了产业增收。农村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35%以上,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农户脱贫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发展激发了贫困农民“脱贫”的信心。

  (送文化下乡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扶贫转向脱贫增强了内在动力

  ■现场:

  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阶段,尤其是皋兰县要实现整体脱贫。去年12月15日,记者在皋兰县水阜镇采访时了解到,该镇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建立以村党支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为主力,以党员、致富能手、村民代表、乡贤等多元化帮扶力量为补充的“4+X”脱贫攻坚队伍,实施“党建+”、为民服务代理制、三户一组结对帮扶、党员示范户培育挂牌等党建特色活动,凝聚多方力量合力推动脱贫攻坚。

  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记者对兰州市贫困山区进行了多次深入采访。通过与贫困农民的对话,对帮扶成效的观察,如果说以前“大水漫灌”式扶贫、“救济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只能是从表象上和短期内给予贫困地区、贫困农民一定的帮扶的话,那走出贫困之路是漫长的。虽然长期以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但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实,兰州的扶贫开发任务繁重问题突出。凭心而论,贫困户要脱贫,仅靠党委、政府给钱给物等输血式帮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把贫困地区多元富民产业真正培育起来,把贫困农民的自身发展动力激发出来,贫困地区才能真正具备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才能如期实现真正脱贫。

  ■成绩:

  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化五方面工作,强力推动了全市精准扶贫,使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借力多元化、多举措帮扶走上了精准脱贫之路并取得良好成效。

  以“实”的举措,在扶贫资金保障上有作为。一是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2013年到2016年,全市投入各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5.55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13亿元,市级专项扶贫资金3.361亿元,县区配套6.484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二是强化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大力推行双联惠农贷款、扶贫专项贷款等一批有效举措,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3.73亿元,扶持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有效缓解了24292户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建立村级互助社(协会)671个,实现了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415个有贫困人口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全覆盖。市上贴息350万元,与兰州银行合作每村投入50万元在120个贫困村推广“支部+协会”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发展协会会员6293户,为3444户发放互助资金6135.7万元。

  以“宽”的思路,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上聚合力。在市级层面上,落实市级“四大家”主要领导联系县区、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市级部门和社会帮扶企事业单位定点包村的“一包两联系”扶贫工作机制,及时牵头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行业部门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述职制度和行业扶贫考核监督机制,推动各行业部门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级层面上,突出县区精准扶贫主体责任的发挥,落实资金、权力、责任、任务“四到县”工作机制和县区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各县区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贫困村的包抓责任机制,每个县级干部包抓1至2个贫困村,负责组织、协调该村的扶贫工作,督促各类扶贫帮扶项目落到实处。

  以“铁”的纪律,在落实责任追究上出实招。着眼于解决“对扶贫攻坚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等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强化县区主体责任等相关责任的追究办法,要求当年有5%的贫困村没有实现整村脱贫的县区,县区委书记要向市委、市政府作书面检查;没有完成整村脱贫任务的乡镇,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免职问责;联系村没有完成整村脱贫任务的,双联单位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年度综合考评不能评优。

  以“强”的目标,在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上做文章。着眼于培养一支“政治坚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对市县乡三级扶贫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抓实扶贫战略部署灌输、业务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宣讲三个重点。加大扶贫一线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以增强理念信念和提高能力素质为目标,抓好驻村工作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发挥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以“好”的作风,在提高帮扶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和“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等活动,先后有332家省内外企业和17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约3.5亿元。组织62家城市中小学与31家贫困县(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城市教师下乡顶岗支教、农村教师进城跟班培训等活动。调整优化双联力量结构和布局,加大到户帮扶工作力度,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落实”。

  (这个冬天不再冷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脱贫攻坚没有休止符,一直在路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党员干部就应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真正把精准扶贫转向精准脱贫,确保全市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贫困县早日摘帽,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谱写新的辉煌。(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