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研究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意义

发表时间:2017-12-29 来源:兰州文明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意义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师 瞿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对外工作部分的标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对中国如何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如何为全球治理做新贡献,如何加强文化沟通和文明交流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政策主张,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好地丰富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在当今时代,中国已经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外交必须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结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能够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模式。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成果

  虽然马克思没有具体阐释“共同体”的精确定义,但他在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其中,自然共同体是基于血缘、地缘、语言、习惯等而形成的群体,表现为家庭、氏族、部落、原始公社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使得“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养差别等等事实上都被打破了,最后形成了“彼此漠不关心”的货币、资本等“抽象共同体”和国家、阶级等“虚幻共同体。而“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个人的自由是以他人的自由为前提,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所言的“真正的共同体”是一个人人自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消除共同体的异化,从有国别差异、阶级差异的“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

  水有源,树有根,世界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源与根。“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与根,是中国文化的原初性基因。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中国先人就开始从理念层次上思考世界与自我的关系、如何相依相存,企图用阴阳太极解读社会。中国古人一直致力于解读矛盾对立的世界及人类如何因“和”而存在、因“和”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道学等各种诸子百家学说都渊源于“和”文化。按“和”文化逻辑,人类社会需要时时刻刻寻求矛盾对立统一,在刚柔互用、互济中避免矛盾对立激化为对抗冲突,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因此孔子主张人应首先从自身做起,把“修身”放在首位,要善于预见事物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此而言,“和”文化是内修、内化文化,因而具有巨大的内聚力。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对立、竞争都需要内修、内化,通过对话、协商、互谅互让、互补互济来寻求矛盾对立的统一,避免恶性竞争,在刚柔互济中避免矛盾对立激化为对抗冲突,获得合作、互利、发展、共赢。而这正是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所追求的。习近平不仅多次在国际社会不同场合,宣传、阐述中国传统的“和”文化,而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提出和平发展的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和”的文化,主张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鲜明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由“和”文化演绎出来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具有普遍主义特征,不仅能在世界各地获得认同,促进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而且其指向国家间关系的处理,旨在促进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生长。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关系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更宏观层次上的重大战略理念和国际观。它不同于世界主义或全球主义视野下的世界政府或世界共和国,而是在承认主权国家差异的前提下,强调人类的整体性。一般认为,近现代国际关系开端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前后,以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为标志。西方世界以自身的价值准则,主导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建构。他们以强权为国际政治准则,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盛行。而十九大报告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括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从五个方面进行阐释,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