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研究 > 正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新秩序

发表时间:2017-10-30 来源:兰州文明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新秩序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讲师  李现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十九大报告花大篇幅系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崛起的中国向何处去、新形势下中国怎样处理外交关系等重大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超越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蕴含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必将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如果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的设想不具有和平属性,而是内含诱发冲突乃至战争的因素,那它必将被历史淘汰。只有以维护和平为目的,具有鲜明和平属性,这样的愿景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力,并切实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鲜明和平属性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每一种文明和发展模式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各国之间不应相互排斥,而应相互借鉴、相互启发,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世界。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赋予了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尊重世界文明与发展道路多样性等和谐世界要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助力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不断弘扬义利、德力,增强“四个自信”的同时,团结凝聚起热爱正义、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不断净化破坏国际秩序与安全的负能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着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思想内涵,为世界各国描绘了美好蓝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一个芳草园,需要向各国人民讲述着共同发展的故事,诉说着芳草园的迷人魅力,以强大的吸引力和宽广的胸怀接纳任何相向而行的朋友,为世界塑造出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美好的新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为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世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世界的统一性,体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与殊途同归的理性判断。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具有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涉及生存和发展等根本问题上要做到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荣辱与共。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和平方式即非暴力的合作方式建立和积累互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每一个相向而行的国家把本国的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平台机制、项目储备等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集内,通过战略对接寻求利益的契合点以及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进一步明确各国在“地球村”宏伟蓝图中的位置,共同为惠及各方的伟大倡议添砖加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培育了共性共识。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聚焦于“五通”,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衔接起来,推动沿线各国联动发展并加深经济融合,各国在此过程中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系统挖掘古丝绸之路留给人类的历史遗产,深度探索曾经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兴衰周期律,以史为鉴,把沉淀千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作为越来越多国家交往合作的共识,为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尊重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诉求共性的同时,也尊重各国的宗教文化、民族特征等现实,理解各国发展道路、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为各国发展规避了众多的外部问题。(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