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好人 > 2019年5月兰州好人 > 正文

刘英

发表时间:2019-05-14 来源:兰州文明网

  尽管每天干着“掏下水”的工作,但46岁的兰州人刘英对自己的工作现状还是很满意。从花样少女到人届中年,从穿半截雨衣、着一柄长勺下井人工清掏到全程机械化作业,从一名频繁下井疏浚的“水下女蛙人”到带班作业的女班长,刘英已经在疏浚工作岗位上干了25年。

  她没有选择“跳槽”,在她脑海中,甚至没有“跳槽”的概念。“啥岗位都需要人干嘛!”刘英打算一直干到退休。

  她曾是一名频繁下井疏浚的“水下女蛙人”,现在又是带班作业的女班长。只是,当初的女子疏浚班9姐妹,如今只剩她一人。现在,刘英带着3名男同事,在这个岗位上依然干得热火朝天!

  “市政之花”

  1月17日下午1时许,刘英拎着工作外套赶到办公室。走得急,额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到办公室后,刘英打开手机浏览了工作群里的信息,又拿出《工作日志》翻看,紧接着打电话与同事沟通协调下午的工作。半小时后,刘英准时出现在当天的清掏疏浚作业地点——彭家坪。此时,其他工友和车辆也已到达现场。刘英下车后,召集大家到一起,临时强调了安全工作。

  刚刚还显得文弱的女子,瞬间就变成了女汉子。刘英从车上拿下来一支镐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一口污水井前,一抡胳膊便撬开了井篦子。她探头一看,微微蹙起双眉,一伸手便从井里拽出一根七八米长的塑料管子来。

  “井子被堵塞后,商户们自己拿塑料管疏通,里面各种垃圾堵满了……”说话间,有工人拎过来一只大铁桶,井口周边遗撒的污泥被另一名工友铲进铁桶,吸污车随即驶来,仅仅几分钟时间,这口井里的污泥被吸干净。整个过程紧锣密鼓,配合得当。

  刘英又转身去指挥吸污车辆继续向前移动,并布置工人在机动车道的围挡警示范围。前方30米处的一口污水井堵塞更严重,在刘英的手势下,抓淤车恰到好处地停到井边,一名工人打开井篦,抓淤车长长的管子伸入井中,在轻轻的轰鸣声中开始疏通、清洗,一旁的一名工人密切注视着电子显示器上跳跃的数据。刘英始终盯着井内的疏通设备运行情况,并不时与工人沟通作业进展。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样需要体力加技巧的市政日常工作中,身穿橙红色工服的刘英,像一朵耀眼的玫瑰穿梭在井与井之间,穿梭在作业车辆与工友之间。这个看上去身材娇小、柔弱轻盈的中年女子,工作起来一脸严肃,专业程度一点都不输给男同事。

  “二十多年来一直和污水井打交道,每天都是这些重复的活儿。现在好多了,基本都是机械化作业,再也不用人工下井了……”刘英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无比的热情。

  无悔的青春

  “干一行就爱一行吧,反正干啥工作都是干。”在她看来,“我就是掏下水的,掏下水的怎么了?这工作也蛮不错嘛。”1994年,刘英在市政工程设施管理维护所留了下来。

  那时候单位同事男男女女,刘英在她们班组年龄最小,经常得到老同志的呵护。虽然每天干活很辛苦,但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虽然很辛苦,但大家从不抱怨。有时候累到筋疲力尽,但大家都相视一笑,谁也不叫一声苦。

  在单位,同事们都是“王师、李师”的称呼。看到老师傅们经常下井清掏,刘英也跃跃欲试。但每次老师傅们都“不给机会”,“你娃还年轻,下井的机会以后多的是。里面这么脏还很危险,一个姑娘家的能不下去就尽量不下去。”师傅们越是这样说,刘英越想下去。

  在多次的请缨下,平时路面上给师傅们打下手的刘英,终于有机会穿上那身笨重又神秘的潜水服,带上行头下井了。刘英体型娇小又身手敏捷,被同事吊进污水井后,在又黑又窄的空间、污泥像墨汁一样黑,有一股股辣眼的烂臭味。让她好几天都反胃吃不下饭,可倔强的刘英不服输,硬是坚持掏开了堵塞的污水管道。“别人能干好的,我为啥就不能干好呢?”师傅们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当初参加工作时,行头装备也落后,穿着雨衣雨靴,防水性能比较差,污水浸湿衣服那是常事。遇到井子完全堵了就用自制的长勺子一勺一勺地往外舀,以后需要下井作业时,身材比较瘦小的刘英就主动请缨下到井子里,水位高时都快到嘴巴上了。井内狭窄,往往无法使用清掏工具,只能徒手把污物刨挖到吊桶里,再吊上来。

  “你这女娃真不错,干活一点也不嫌脏和累。”听到师傅们的夸赞声,刘英就有种成就感。此后,她下井成了常态,最多的一次一天下了三口井,一点点的清掏。“污水井里除了污泥外,还有冲下来的衣服、瓷盆、筷子、塑料等等各种杂物,正是居民日常生活不注意,这些杂物进入下水道后造成堵塞。最让人发怵的还有墙面上的虫子、老鼠……”

  那些年,刘英和同事们每天都骑着三轮车赶现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那里的下水井被堵了,那里的雨水井被堵了,除了报修的故障外,她们还会逐个去现场排查疏浚。

  中午回不了家,水、午饭和工作服也随身带着。坐在道牙子上吃点大饼就咸菜后继续干活。刘英记得,刚上班时,她给亲友和家人都说的是在市政工程管理处上班,后来大家才知道她干着“掏下水”的工作。一次在工作间歇时,她和同事坐在马路道牙上啃大饼,一个熟人路过正好瞧见了,讶异的表情使她有些尴尬和难为情,为此她一度在工作时刻意躲着熟人。

  和现今很多人对工作有更多选择和挑剔思维不同的是,47岁的刘英自从进入市政工程疏浚班后,便安定了下来。也许成天和年长同事在一起的代际效应,也许受市政工程管理处这个大家庭影响的缘故,刘英和同事们的工作一直都很稳定。单位就是家,一种工作一直就能干到退休。在她们的人生字典里,甚至从没有过跳槽这个概念。

  作为女人,下井掏下水,辛苦程度不言而喻。每当下大雨,刘英就披着雨衣往外跑,“别人一下雨都往回跑,你却往外跑。”家人起初很心疼,后来很支持她,“毕竟干的是这个工作嘛。城市这个大家庭好了,小家庭才更好。”每到汛期,是刘英们最忙的时段,她们还要时刻关注气象预报,以便提前守候在易积水点准备排水,以防树枝树叶等杂物造成堵塞。瓢泼大雨中,刘英和工友们站立在打开井盖的下水井前,加快地面排水。积水最深时,淹到了刘英的大腿,有时候狂风骤雨打在她身上,但刘英咬牙挺住,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身着橙红色雨衣的女子疏浚班,也曾是古城兰州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车辆的激增,出于最大程度减轻对交通的压力和安全考虑,繁华路段的疏通工作都安排在晚上进行。一般夜里11时左右入场,到凌晨6时之前完工撤场,恢复交通。在白天,她们就到一些比较偏僻的道路上清掏疏浚,总之,很难闲下来。

  冬天寒气逼人,清掏疏浚工作依旧照常进行,在问及清掏疏浚工作中最难的是什么,刘英说,最难清掏的就是下水井里的餐厨垃圾,沿街一些饭馆和店铺把碗筷、拖把等垃圾直接倒入下水井,造成管道堵塞,甚至一些商砼车把清洗罐体的废水直接排入收水井后结成板块,这是很难清掏的。

  工作习惯使然,每当路过下水井,刘英就不由自主的上前察看。即便在偶尔休息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例外。一旦遇到污水井堵塞等情况,她都会先试着自己掏一下,掏不开,便打电话、联系班组人员出动,直到找到堵塞原因,疏通管道为止。当被污水淹没和浸湿的道路恢复了整洁,周围居民露出了笑脸,刘英就有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这就是刘英说的成就感吧。

  选择坚守

  刘英现在所在的七里河市政设施管护所,东起雷坛河,西到深沟桥,北至北滨河路,南到市三院,这片区域共有2800多个检查井及管道的疏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刘英的前任班长杨菊英,也是一名能干的“市政之花”。

  2000年前后,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成立了一支女子清掏疏浚班,班长就是工作突出、也最为年长的杨菊英。正是在她的带动下,女子清掏疏浚班成为兰州城建系统的一面旗帜,这支“红色娘子军”也为城市做出了贡献,为单位挣回了不少荣誉。2005年,杨菊英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光阴似箭,当初组成女子疏浚班的9姐妹,相继到了退休年龄。一个个离开了岗位,4年前,杨菊英也退休了,刘英便接任了女子疏浚班班长。几乎就在同年,随着另一名大姐的退休,女子疏浚班只剩下刘英一名女子了,单位特意为她补充了3名男同事。从此,这个单位内部有名的女子疏浚班,成为了由女子带领的疏浚班了。

  刘英并未感到落寞,工作中的她依然热情似火、干劲十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刘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多年工作中,刘英也遇到过不解和刁难,但都被温柔化解了。清掏养护、设施维修、抢险排涝……为确保排水管线的全年畅通,确保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刘英和她的同事们,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忙个不停。

  因为刘英的优秀,她多次被单位授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市政工程战线的一名“老兵”,刘英对这些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深有体会,从当初骑三轮车穿雨衣拿自制工具到现在的各类机械化作业,比如大联合疏通吸污车、清淤车、排涝车、污泥清运车等,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地提高了。“以前我们一个班9个人,工作一天最多清掏二三十个井子,完成七八十米管道的疏通;现在我们一个班才4个人,但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助力,一天就能清掏七八十个井子,疏通几百米的管道。”刘英说。

  脚踏淤泥、笑靥明媚的女子疏浚班,虽然只剩下刘英一名女子,但她仍在坚守。每天仍旧穿着那身充满暖意的橙红色工作服,穿梭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马路上的她是繁华城市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人,正是像她一样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奉献,才使我们的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依靠勤劳奋斗的人都值得被尊敬,让我们为像刘英一样乐业奉献、默默无闻的一线劳动者点赞。


责任编辑: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