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索 > 正文

甘肃省文明办主任:用“互联网+”搭建精神文明建设新平台

发表时间:2016-04-18 来源:甘肃文明网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高志凌

  当前,“互联网+”己深入到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除传统经济领域与互联网全面“联姻”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己成为互联网介入最广泛、最深入的领域之一。精神文明建设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运用跨界合作发展的新思维,以“互联网+”搭建新平台、开创新局面,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要注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用“互联网+”凝聚思想共识,不断激发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创造活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站近400万家,网民规模达6.4亿多,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3.7小时;手机用户达13亿多,网民平均每天“玩手机”158分钟,98%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曾使用过音乐、视频、游戏、阅读等娱乐性手机应用。可以说,网络已成为继党报党刊党台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以外的另一个新兴媒体舆论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要发挥网络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持之以恒开展网上“24字专题系列故事会”、“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征文大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播等活动,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广泛进行探索实践,使核心价值观从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成为引领网络舆论走向的主流价值导向。

  二是要运用网络放大道德模范等公众人物的正向带动效应。建立网上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乡贤榜、志愿服务“光荣榜”,创作弘扬好人精神的微电影、微记录、微小说,引导广大网民跟帖点赞、学习宣传。深化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大兴文明旅游之风、文明礼仪之风,激发和带动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三是要借助网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组织实施网上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利用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传播,开设网上丝路文化展示窗口,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果网上展示平台,拓宽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渠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注重用“互联网+”共筑诚信,不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建立“互联网+”诚信“红黑榜”信息发布平台,是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以“互联网+”扩大“德润陇原、共筑诚信”甘肃省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的社会影响。去年以来,我们联合省高院和省直有关部门,举行4期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褒扬红名单企业423家,曝光黑名单企业206家,并依法依规联合实施惩戒。境内外一些知名媒体和省市新闻单位的300多名记者现场参与,发表平面和图片报道1960余篇,现场网络图文播报、视频直播和发布系列微博、博客、原创评论750余期(条),网友阅读跟帖转发达2300多万次,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二是要以“互联网+”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抓住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点领域,健全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的诚信记录网上共享平台,对红名单企业大张旗鼓宣传,对黑名单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惩戒,让全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制度,引导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带头践行,形成扶正祛邪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

  三是要以“互联网+”建立健全“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利用网络大力宣传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地各部门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时,把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作为重要内容,体现在职能部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使诚实守信者享有优待政策,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

  三、注重用“互联网+”发动群众,不断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高潮

  开展网络精神文明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载体和渠道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一是要深化网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采取集中宣传、系列宣传、专题宣传等方式,在网上全方位展示我省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区)创建活动的生动画卷,总结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领带动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创建文明城市行列中来,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二是要深化网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集中在网上宣传我省各地“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及实施“道德信贷工程”的最新成果,举办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网上行”活动,弘扬家风、家训,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以良好乡风民风净化社会风气,以美丽乡村建设绘就美丽家园。

  三是要深化网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网上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引导全社会尊德守礼、崇德向善。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科技创新单位加入到网上文明单位创建行动中来,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

  四、注重用“互联网+”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

  据2015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数的79.6%。这充分说明,加强网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尤为迫切。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线上线下互动,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一是要建立网上万名“金种子”美德少年“光荣榜”、“事迹馆”。以讲故事方式,讲好新时期陇原少年的道德风采和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未成年学习身边典范、崇尚身边模范,争做积极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文化沁润、爱心奉献和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二是要深入开展网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金种子”发芽展示活动为切入点,在网上深化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签名寄语和有庄严感的典礼仪式,引导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爱国、诚信、孝敬、勤俭、礼仪等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三是要深入开展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活动。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四进”活动网上展示专题网页,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经典诵读活动,让人文历史、民俗历史、红色历史经典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未成年人的心田。

  五、注重用“互联网+”创新载体,不断巩固壮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网络阵地

  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网络前沿阵地,必须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用“互联网+”提高知名度、形成影响力。

  一是要搭建网站和新媒体一体操作、同步更新的技术支撑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把甘肃文明网和文明办官方微博、微信、手机移动客户端(APP)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嘉宾访谈、网上直播、线上互动、网络评论、跟帖点赞、内容维护等方面更加高效快捷,不断丰富网络宣传的表现形式,引发人们的更多关注和参与。

  二是要着力打造网络精神文明创建的新媒体方阵。联合新华网人民网驻甘肃站、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甘肃手机台等主流网络媒体,建立甘肃网上精神文明创建联盟方阵,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步发力,集中报道,形成声势强大的整体宣传效应。

  三是要进一步扩大网站信息收录和来源渠道。提高甘肃文明网及微博微信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的信息收录量,加大原创信息发布,发展壮大用户群体。加强网络信息员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确保甘肃文明网联盟编辑QQ群、网络文明志愿者骨干QQ群、甘肃好人QQ群等线上信息报送渠道的畅通,为网民提供一个健康、清新的网络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