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 文明创建 > 正文

城关区在强化为民服务中全面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晋档升级

发表时间:2018-04-04 来源:兰州文明网

  聚焦主责主业 注重抓常抓细

  城关区在强化为民服务中全面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晋档升级

  社区党建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近年来,城关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确立了“强措施、夯基础、抓班子、优作风、打硬仗、争一流”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按照“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深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在全区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突出“四着力四促进”的方法措施,夯实工作基础、创新服务方式,充实工作内容、优化服务质量,做到了党建“一颗子”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全盘棋”。

  社区书屋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以强化阵地建设为根本,着力促进硬件设施规范达标

  城关区以实现“三有一化”目标为重点,按照“巩固、提升、统筹、创新”的思路和“有办公用房、有党员活动室、有电教设备、有工作制度、有档案资料”的标准,通过夯实标准化,推进品牌化,不断优化街道社区阵地建设,激发街道社区活力。

  夯实基础抓阵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城关区全面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9亿元购买、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16处,基本解决了三分之一街道无办公用房、二分之一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紧缺的问题。

  加大投入抓保障。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为每个街道拨付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街道及其所辖社区改善硬件、提升软件,每年列支500余万元作为自主招聘的120名城市基层党建专干的保障经费,并从2013年开始,将社区工作经费从每个社区每年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形成了以财政支持为主,党费补贴、自筹为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同时,通过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评选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等措施,对优秀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多方面奖励,让社区干部真正感受到了“工资上有保证、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离职后有保障”。

  分类施策抓管理。针对街道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管理松散的实际,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党员实行“直接管理”、离退休党员实行“共同管理”、“两新”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流动党员实行“协助管理”、下岗职工党员实行“热心管理”,实现了社区各类党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同时,把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工作作为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高质量完成甘肃党员智慧云平台数据采集工作和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观摩现场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以健全组织体系为保证,着力促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城关区按照“党建工作区域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的标准,努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大格局。

  建立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城关区委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充分发挥在党建工作思路上的领导作用、难点问题解决上的推动作用和工作落实上的督导作用,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加快推进美丽幸福新城关建设的主题定位结合在一起,着力提升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区委书记负总责、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建责任落实体系,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了《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定期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和评议反馈活动,增强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到了党建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定、任务双下、工作双抓、奖惩双挂、成果双要”,形成了以区委为核心,基层党(工)委、总支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联动管理体系。制定《兰州市城关区推行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为重点,按照“一街一长、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街长制管理制度,实行“一长六员”街长管理模式,实施巡查→反馈→处置→督查四步法管理流程,充分发挥县级领导统筹协调作用、街道社区属地管理作用、专业部门联动合力作用,实现全区街巷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品位。具体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单元设立总街长、副总街长,以社区行政区划为单元设立街长,成员为六类城市管理人员。总街长由区级包街领导担任,副总街长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主次干道街长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小街巷街长由社区负责人担任;六类城市管理人员由执法、交警、环卫专职人员和工商、食药兼职人员以及网格员组成。街长对管辖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小街巷的街长制工作和楼群院落管理负第一责任,全面负责各项任务落实,每周组织开展两次及以上综合巡查或联合执法,负责对六类城市管理人员和楼院长进行考勤、考核,负责“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切实让规范的城市管理形成了常态,共同织就了一张细密的“细胞”管理网。

  建立健全沟通协作体系。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兼职委员”制度,选拔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目前,城关区共有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83名、社区“兼职委员”244名。组织动员986家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深入开展以“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联建,共创文明家园;文体活动联谊,共强市民素质;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党建工作联抓,共促和谐发展”为内容的“六联共建”活动,构建起了“党建共商、服务共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良好格局。

  建立健全互帮互助体系。区街两级建立了以“领导挂点、单位挂钩、干部挂职、部门帮扶”为内容的“三挂一扶”和以“一个党政机关联系一个社区、一户困难居民、一个党员,为社区办一件实事”为内容的“三联一为”对口帮扶机制,组织一万余名省市在职党员和七千余名城关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岗位、开展活动。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小心愿·大爱心”主题系列活动7次,征集心愿两万余个,认领心愿1.7万余个,实现心愿1.5万余个。同时,把“党员活动日”定为“爱心奉献日”,组织辖区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对一“菜单式”结对帮扶活动,目前已解决困难群众反映的就业、医疗等问题2000余件,营造了“社区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建立健全工作延伸体系。在“一社区一支部”的基础上,在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目前,城关区各街道都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楼院长工作领导小组,共选出楼院长1819名。各街道均制定了《楼院长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楼院长工作职责》、《楼院长学习培训制度》等相关制度,发挥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快、灵、实”的特点,去年以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三大整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管理,为党组织服务居民凝聚了强大力量。

  社区文化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以提升能力素养为关键,着力促进队伍建设全面优化

  城关区坚持“源头把控、结构合理、强化培养、实绩量化”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提名权与使用权相一致的社区书记主任选任机制和“缺什么、学什么”的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机制,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优秀街道社区干部队伍。

  责权统一,解决“选不准”的问题。制定了《社区书记、主任管理办法》,建立起了由街道党工委初始提名、区委组织部考察任免、街道党工委管理使用的新机制,实现了提名任免与管理使用的相统一;按照社区常住居民人口数量,为每个社区配备了2至3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根据社区工作量,公开招聘了120名党建专干,从而充实了力量、优化了结构、强化了管理。

  因材施教,解决“不会干”的问题。全面落实街道社区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近两年共举办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22期,培训965人次,特别是先后选派400余名优秀街道社区干部赴北大、井冈山、深圳和苏州等高校院所进行培训,让干部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凝聚力、向心力、协作力和奉献意识、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处理急、难、险、重问题和待人接物、善抓细节、服务群众的能力。

  畅通渠道,解决“上不来”的问题。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近两年先后将1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社区书记、主任及时提拔到了街道和区直部门的领导岗位上。采取机关选派、原有留用和街道交流等方式,不断把素质高、年纪轻、熟悉社区建设、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先后选配33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社区书记,选配123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增强了社区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全面推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通过换届,全区社区书记、主任呈现出“学历高、年纪轻、能力强、结构优”的特点。

  现代农业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以树牢为民意识为核心,着力促进服务能力持续加强

  城关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使街道社区“小细胞”成为了“大基石”,“小阵地”成就了“大作为”。

  立足科学管理,实现利民“多渠道”。在街道开展了行政服务分离改革工作,实行“一口式”接件、“归口式”办理,将原来社区承担的18类103项行政事务全部“收回”街道归口办理,以前设在社区的居务大厅全部改为活动中心,有2.68万平方米的居务大厅实现改建,相当于在城区繁华路段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价值亿元的免费活动场所,实现了“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的全面转型,为社区“松了绑”、给群众“省了时”、使工作“提了效”。特别是去年,城关区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区域化民生大党建”的工作思路,按照“服务范围全民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机制常态化、服务氛围家园化”的原则,在酒泉路、张掖路、广武门、拱星墩等8个有场地条件的街道试点打造集党建、政务、生活、卫生、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化民生党建中心,开辟基层党建、为民办事、多彩文化、健康生活、金色夕阳、助残关爱、未来之星、和谐家园、社会公益9大为民服务阵地,不分社区、不分街道、不分区域,为每一位生活在城关、工作在城关、做客来城关的党员群众提供服务。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一体化示范街”创建工作,按照“整体布局、打造精品、设施完善、高档美观、富有特色、管理规范”的标准,通过实施5大类20多项任务,打造了酒泉路“巷往时光”、张掖路“西北往事”等82条“一体化示范街”,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立足健全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党员,依托区就业局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信息发布服务;针对生活困难党员,优先安排就业培训、优先推荐上岗、优先扶持创业;针对退伍军人党员,在区人武部建立了“退伍军人党员之家”,从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支持;针对城市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推行“虚拟养老”服务,为空巢老人每天提供配送餐服务,对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定点就餐服务,对“三无”老人实行全免费,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3家,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101家,其中卫生医疗服务中心17家,卫生医疗服务站84家,培育为老服务专业人员4300余人,累计服务老人578万人次;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接管、安全不能保障等问题,推行“社区少年宫”服务,建成社区学校少年宫29处,招收学生2.1万人,其中农民工子弟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占60%以上,并由区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学校少年宫的正常教学、业务管理及精品项目建设;针对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组织开展“亲情助残”帮扶活动,社区为每个残疾人安排两名在职党员每周上门开展1次服务,并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集托养、康复、特教、就业、文化、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了85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将3100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范围。

  立足文明创建,实现文娱“高品位”。加快推进“文化城关”建设,着力实施市民道德素质提升、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产业培育“六大行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街道社区的中老年健身队、舞蹈队、腰鼓队,常年活跃在街头巷尾,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各社区党组织还通过创建文明街道、文明小区、文明楼栋和五好家庭、党员文明经营户、文明示范经营户等活动,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立足扶贫济困,实现关怀“零距离”。广泛建立街道社区“爱心超市”、“爱心银行”,把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以“爱心存折”的形式,存入“爱心银行”,为捐赠提供场所和中转。通过“爱心超市”,为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实物帮助,逐步形成了面向弱势群体的人性化服务、面向居民群众的便利化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创建工作,通过统筹整合服务资源、科学布局服务网点,开展政务发布、便民家政、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购物餐饮等服务,全面推进生活、政务、卫生、平安、文化等“五圈”建设,让广大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生活内涵更丰富、生活品质更高尚。目前,全区已建成“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20个。 

  作为区县一级党委,城关区将继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牢记政治责任,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牢固树立抓党建是第一职责的理念,坚持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真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逐层逐级压紧压实从严治党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