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影像馆 > 正文

唐艳:守在生命的另一边

发表时间:2016-06-28 来源:兰州文明网

  唐艳,女,汉族,1972年3月出生,籍贯四川成都市。1993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现兰州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院长助理,副主任医师。曾赴丹麦哥本哈根研修学习,2012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标兵”,现任兰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急性感染联盟中青年专家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全国医师协会急诊女医师分会理事;甘肃省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急诊急救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市急诊急救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兰州市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市急诊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目前主持并组织开展科研3项。

  急诊科是一个让生命产生奇迹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分昼夜步履匆匆的场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掌声,却摸摸手护着生命的绿色通道,急诊人比普通的医护人员对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有着更深的体会,废寝忘食只为争分夺秒,他(她)们与公共假期却有着最遥远的距离,他们(她们)无怨无悔只为那誓言---信守生命,承载所托

  “医生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就能让患者们获得莫大的安慰,更何况我们急诊科医生”!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唐艳在从事急救专业工作23年中始终坚守的信念。急诊工作快捷、高效,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身家性命。为了规范急救机制、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唐艳同志将以挽救患者生命为核心,突出“抢救生命、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主题—“绿色生命链”活动,率先在兰州市融入到我院的急诊院前“120”、院内急诊、急诊ICU的各个医疗救治环节之中,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急救医学服务理念落实到生命链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广大急诊患者获益。用“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治理念,赢取了时间,战胜了死神,让患者平安健康的走上回家的路;她本人曾多次参加兰州市突发事件及大型活动的保障近百余次,因在突发事件及医疗保障中工作突出,曾三次获“兰州市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多年来她医德考核和年终考核均为“优秀”, 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的全体医护同志们努力践行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救治成功、令患者满意”的生命健康服务诺言,

  没有鲜花掌声,有的是年复一年在岗位上重复平凡的工作,365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 坚守着,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与呵护生命的执着追求。她,每天来回穿梭在急诊科各岗位之间,提醒即使忙碌也不能忽视的细节,在工作中耐心跟患者解释、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和困惑,这就是急诊科主任——唐艳。“坚韧、执着、心思缜密”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人民生命健康、为所热爱的急救事业和所执着追求的急救工作奉献着,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急救人员之歌。

  唐艳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本职工作,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无私奉献。她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得病人信赖和社会的好评,是全院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

  一、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唐艳在23年工作中,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及带教工作。曾于2000至2001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2014年赴丹麦哥本哈根研修学习3个月。她专业技术过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等急诊急救操作,对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各系统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危重疾患及急性中毒的诊断治疗与急救。作为学科带头人,她还积极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共5篇;专著一部,约六万字。她参与的科研项目《红细胞悬液辅助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2010年8月16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奖励“三等奖 ”;2010年主持科研项目《重组粒细胞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现已结题;正在开展1项姜黄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NF-κB表达的影响及肺纤维的干预作用研究,已完成实验阶段,进入总结及书写论文阶段;亚高原地区急诊疾病谱急救策略优化研究,现已完成专家评审答辩(已申报兰州市创新人才科研)。

  二、 医德高尚,视病人为亲人

  唐艳同志将“绿色生命链”活动,突出“挽救生命、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主题融入到我院急诊科院前“120”、院内急诊、急诊ICU的各个环节之中,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服务理念落实到生命链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2010年10月19日下午,在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中,一位昏迷的病人被快速送入了抢救室。这是一位年龄大约40岁左右的男子,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难闻气味令人窒息。经验告诉她这又是一位三无人员,顾不上许多,唐艳二话没说,立即通知相关科室的专家到急诊科进行紧急会诊。会诊结果“脑梗塞”,立即制定抢救方案,开通“绿色通道”,抢救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病人的血压渐渐升了上来,值班护士快速将病人护送急行头颅CT检查。CT结果显示,病人为右颞叶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十分严重,迅速回到抢救室进一步抢救。抢救间隙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擦洗身体时,震惊的是此患者眼角、鼻腔、口腔及两侧外耳道有大量白色蠕虫,浑身上下散发着恶臭。唐艳带领医护人员将病人身上一件件恶臭的衣服除去,用吸引器将口腔、鼻腔、外耳道的白色蠕虫清理干净,并用盐水擦洗,同时擦洗患者已失禁的大小便,随后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患者换上从家里找来的干净衣裤。天,已经黑了,大家也累的直不起腰了,但是病人的病情稳定了。经过整整一夜的抢救在医护人员的期盼中,这位病人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十点苏醒过来!抢救人员终于松了口气,脸上有了欣慰的笑容。经过多方联系,在21日下午联系到了病人家属。据了解此病人患失忆症,于入院前六日走失,其家属万分焦急,派出多人四处寻找。当得知病人在我院后,家属第一时间赶来,他们看到得到精心治疗和护理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衣着整洁、头发梳理整齐,尤其是看到护士为病人一勺勺喂饭时,感动极了。患者家属深情的拉着唐艳的手说:“你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待病人像亲人一样,急诊科医护人员让我们永远尊敬和信赖”。

  急诊科的故事继续发生着……,2012年6月28日早上9时40分唐艳刚刚忙完查房,就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医生、医生、我们的学生中毒了,快救救” !不一会儿抢救室送来了十余个学生,她组织大家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至于为家庭困难的病人买饭、募捐,为三无人员解囊等这些扶危济困的好事在唐艳看来,已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病人的合理需求,我们在能做到的范围内尽量满足” ,这是唐艳经常向科室成员表达的理念。

  三、服务社会、受到社会好评

  深爱医疗事业的唐艳,对穷困家庭和患者有着深深的同情。她身体力行培养乡村、社区医生,为乡村、社区医生制作幻灯片、刻录医学光碟、授课、讲解急救设备操作,亲自带教乡村、社区进修医生临床实习,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网上建立社区医生群,为社区医生及时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方便。此外,她积极承担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种医疗保健任务,多年承担应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本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的应急医疗服务工作。积极承担院外医疗任务,如对定点扶贫、医疗协作的下级或外单位开办讲座、培训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她是优秀团队的领头雁

  唐艳从事院前急救工作23年来,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规及诊疗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对于科室的医风,唐艳坚信源清流洁,先从自身做起,始终如一地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医疗领域中“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坚持规范行医,不过度检查,不开大处方,不滥用药物,拒绝一切患者家属红包、吃请。急诊科上下评价她:“医术好,医德更好”。连续多年来她医德考核和年终考核均为优秀。2010年、2011年因医疗保障中工作突出,连续两年获“兰州市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全科同志们努力践行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的诺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人民生命健康、为所热爱的急救事业和所执着追求的急救工作奉献着,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急救人员之歌。(兰州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