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10月“兰州好人”网络投票进行中

发表时间:2017-10-16 来源:兰州文明网

  10月13日,由市文明办审核筛选出的十五位“兰州好人”候选人开始网络投票。从即日起至18日期间参与投票,您可登录兰州文明网或关注微信公众号“lzswmb”在“兰州好人”专题页面上进行投票,或者可以下载“文明兰州”手机APP进行投票。

  本月入围参评十佳“兰州好人”的候选人分别是——“助人为乐”候选人周沛锦、崔景贤、董万慈、李凤康、赵兰菊;“孝老爱亲”候选人:邓延梅、李玉梅、罗秀芳;“敬业奉献”候选人:陈希良、豆义祥、杜疆玲、李龑萍、陆立俊、杨玉军;“诚实守信”候选人:赵春娇。

  周沛锦,男,30岁,中共党员,兰州市红古区住建局干部。

  自2008年12月从解放军68252部队退伍以来,周沛锦同志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发起成立了“爱心集结站”爱心公益组织,并于2016年被兰州市红古区博爱义工联合会选举为副会长,至今已参与和发起各类公益活动100 余起,在红古区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红古区慈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周沛锦,他看到了在这次大灾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支持灾区,取得巨大成效,心中萌生了在今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的愿望。复员后,他与两位朋友第一次发起了“爱心集结站”爱心公益活动,从此他开始作为组织者在红古及周边地区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由于工作突出、组织能力较强,被选举为“兰州红古区博爱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近年来,他非常注重捐资助学活动,曾多次组织和参与。同时周沛锦同志非常注重关怀孤寡老人,他一直定期和不定期的到养老院做义工,并发起关怀孤寡老人的志愿活动。周沛锦同志比较注重开展帮扶重病患者的募捐活动,他曾说,我们能帮扶到的人毕竟是少数,资金的支持也比较有限,但通过开展募捐活动能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能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将爱心永远传递延续。《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后,他组织会员大力宣传慈善法,弘扬慈善文化,在全区广泛开展爱心总动员,引导、鼓励人们的参与义行善举。为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组织部分会员前往海石湾各十字路口,协助交警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

  崔景贤,男,58岁,永登县城关镇东街社区残疾专干。

  他身残志不残,勤奋好学、自强自立。2000年下岗后,开过餐馆、服装店,妻子又是视力残疾人,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支撑着整个家庭;他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发扬着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到社区办事的好多低保户、残疾人都找他咨询业务;他是社区106名残疾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和“大家长”,真心、爱心、热心温暖着每一位残疾人的心坎;他帮扶社区吸毒人员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帮助学习就业技能,解决基本生活保障;他为脑瘫儿童申请免费医疗康复救助,解决病患家属心头的大负担;他还专门制作了“爱心服务卡”,上面印有他的手机号和电话,残疾人只要有困难,他是随叫随到毫不含糊。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用行动为残疾人树立榜样,是一名优秀的社区残疾人工作者。

  2012年曾荣获兰州市残疾专职委员荣誉证书,2014年荣获兰州市残疾人摄影大赛三等奖,2016年被评为永登县第三届“美丽永登美丽人”。

  董万慈,女,56岁,皋兰县石洞镇三川口社区居民。

  她17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不计代价,不图回报。这17年里,她成了大家默认的“扫院子的”;劝说住户清理了乱摆乱放的烧火柴、太阳灶等物品;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针对楼上的垃圾道被封后,居民的垃圾也没有固定的垃圾箱等问题,她又向学校、住建局反映,最终,在社区的协调下,硬化了家属院门口的平地,在院内设置了垃圾箱;邻家过红白喜事,她总是首当其冲,下长面、洗碗、搞卫生,感觉哪里都有她的身影……董万慈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坚持的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她经常说:“我不为别的,只为来我家的亲戚不要笑话我住在这么一个脏乱差的地方,院子干净了,大家住着也舒心一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让我们看到她那颗纯美的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李凤康,男,74岁,中共党员,榆中县水泥厂退休职工。

  他是小区里的“热心肠”,也是远近闻名爱“操闲心”的志愿者。他用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的精神,致力着一生不变的公益初心。榆中县水泥厂家属院是老旧小区,家属院里老年人、下岗职工较多,李凤康多次到社区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到健身路径器材若干、各类图书2000余册,通过整合资源将放满杂物的水泥厂闲置库房修整成了全县第一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10年,他带头在小区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统一了标准,倡导节俭理事。多年来,不管是凌晨深夜还是寒冬腊月,只要谁家有了红白事,他都是第一个到场料理,不顾患病的身体和多年的腿疾,是大家最信赖的“家长”。在他的努力带动下,奢侈攀比之风没有了,民风民俗变得更和谐了。2009年,他多方奔走解决了县水泥厂380名退休干部的医疗保险。听闻谁家因病返贫或是因学返贫,他积极到社区反映情况,寻求经济帮助。楼院里来了不法商贩,也是他义正言辞劝走,使街坊邻居们免受欺骗。外来车辆随意停车难管理,门卫抱怨工作没法干,他丢下饭碗去耐心劝导车主。在他的感召下,院里下岗的妇女们都拿着自家的工具,去打扫小区楼院,小区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用最平凡的行动向社会传递着他的温度!

  赵兰菊,女,45岁,兰州石化催化剂厂职工。

  她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多年来,不管是不是熟悉的人,只要有困难的人找上门,总是尽量帮助。她曾多次为慈善机构捐款捐物,为大山里的孩子送去书籍、衣物、学习用品,先后为几十名社区老人按摩,为此,她也得了不少“头衔”:按摩师、洗脚工、志愿者……她就是大家公认的好人赵兰菊。社区一位老人生病住院,一日三餐成了困难,得知情况后,赵兰菊连续数天为这位老人按摩、送饭、喂饭。有一次,送去的饭老人没有吃完,为了不浪费粮食,她就将剩下的饭菜都吃了,老人看到后非常感动,拉着她的手说:“自己的儿女都不会做的事,你却做的这么好。你的到来比吃药的效果都好。”在她14岁那年,半生劳苦的母亲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被诊断为双腿严重粉碎性骨折。赵兰菊除了日常照料以外,还自学了穴位按摩技术,试着为母亲按摩。就这样,经过5个春秋,母亲从瘫痪到靠双拐支撑身体,到用一个拐杖慢慢行走,再到扔掉拐杖走路,最终战胜了困难,还参加了秧歌队。在单位,她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工作外,还主动帮助同事。卫生间脏了,赵兰菊主动打扫干净;拖把、水桶缺了,她自己花钱买;看到被人随便丢弃在垃圾桶里的扫帚,她就重新捡起来,清理干净放好。在赵兰菊的帮助下,2013年,一个10多平方米的“回收区”得以建立和运转。

  2015年获得“感动石化o魅力女性”称号,甘肃省“最美家庭”称号;2016获得全国“邻里友善最美家庭”称号。

  邓延梅,女,41岁,皋兰县石洞镇城北社区计生专干。

  多年来,她无怨无悔地侍奉着年老多病的婆婆,谱写着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婆婆眼里的“好女儿”。邓延梅1998年到婆婆家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和杂乱无序的家。她没有畏缩,没有害怕,没有后退,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这个担子,一担就是十九年。婆婆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不能下床走路,为老人换洗衣服、床单、擦洗身体等等就落在她一个人瘦弱的肩上,每天早上6点起床,烧水、做早饭、打扫卫生,晚上下班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给婆婆洗脚、按摩,她却没有一句怨言、甚至没有一句牢骚。

  老公心中的好妻子。邓延梅的丈夫是一名电力工人,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有段时间,家里的情况和工作的压力让这个小伙子很是烦躁,母亲给他说家里的事,结果他不耐烦。邓延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妈妈长年有病在床,心情肯定烦躁,我们做儿女的要多理解,多担待,作为儿女我们不能伤老人的心啊,要多陪妈妈聊聊天,解解闷!”不善言谈的他总是对别人说:“我媳妇就是一个好人哩!”

  孩子心中的好榜样。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在邓延梅的身教言传中,她的女儿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和她的妈妈一样,先想着患病在床的奶奶。放学来还会说说学校里的趣事,逗奶奶开心。年幼的她有时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细心地帮奶奶梳梳头、擦擦手。

  邻居眼里的好媳妇。邓延梅的热情、孝顺得到了邻居们的称赞。她能够如此孝顺老人,翻身,擦背,喂饭,邻居打心眼里佩服,邓延梅确实是个好人,是个好媳妇!她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家住二楼的她,一大早就把一楼二楼的楼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左邻左舍,有什么事都愿意请她帮忙,娶媳妇、嫁闺女、做满月大事小情二话不说就去帮忙,用她的热情,用她的实在,连结着小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情。

  李玉梅,女,42岁,兰州市二十九中学教师。

  在认真教学的同时,李玉梅也是一个孝顺懂事,勤劳能干的好女儿、好儿媳。她的父亲在95年就被诊断出肺癌,当时刚上大学的李玉梅就勇敢的承担起为人子女的职责,陪着老父亲奔波于各大医院,寻医、问诊、检查、手术、化疗,当时她的家境很是贫寒,但是她毫不退缩,想尽办法为老人动了手术,并且细心照料老人,鼓励老人与病魔作斗争。为了能让老人安心治疗,她一方面寻求亲友帮助,一方面利用假期和妹妹去餐馆打工。她始终是乐观的,带动着家人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成家以后,对待居住在外地已经80高龄的公婆,李玉梅也常打电话嘘寒问暖,老人一有病痛,她总是尽早赶到,细心照料似亲生儿女。有一次她发现婆婆手臂上有十多个红色小泡,忙带老人去检查,发现原来是俗称“缠腰龙”的带状疱疹,治疗不及时,会反复发作,老人以后会常受疼痛。她忙把婆婆接到兰州治疗忙碌了十几天才康复出院。公婆的住宅楼搬迁,两位老人一下子没有落脚之处。当时她的女儿即将中考,家里狭小闷热,她仍然把公婆接来,刚60平米的屋子住不开,她和爱人睡在客厅沙发上,一睡就是三四个月

  十多年来,李玉梅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亲敬老的美德,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学校与社区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罗秀芳,女,68岁,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西津社区居民。

  她将自己平凡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特别是自己双目失明的老伴。西津社区的居民,经常能看到两位老人在院子里散步。其中老爷子双目失明,老太太则一直搀扶着他。他们就是相濡以沫,共同走过四十多个春秋的白文才夫妇。2007年,白文才师傅的眼睛双目失明。这时,罗阿姨毅然当起了白师傅的拐杖,不论刮风、下雨,走到哪都带着老伴,缓解他压抑的心情。白师傅刚生病时,时不时冲罗阿姨发火,但罗阿姨总是任劳任怨,从来不顶撞老伴,也不计较。每一次,罗阿姨都不厌其烦的随叫随到,精心看护着白师傅,从不抱怨。在罗阿姨的精心照料下,虽然白师傅的眼睛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但他的身体的其它方面却是很健康的,每天跟着罗阿姨走五、六公里也还是很精神,这也多亏了罗阿姨的日夜操劳。也是罗阿姨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对今后的生活有了信心。

  白师傅说,这么多年来,因为老伴的不离不弃,他也平安地走过了10年,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内心却平静安乐,能怡然地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这一切都是老伴的功劳,他的内心是对罗阿姨满满的感激和敬意,这个个子小小的老太太竟然有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他自己,也支撑着这个家一路平安地走下去。他相信只要风雨同舟,他们这个家庭还会走得更远更幸福。

  陈希良,男,52岁,中共党员,兰州市第十中学副校长。

  陈希良同志自调入兰州十中担任副校长以来,在工作中始终率先垂范、任劳任怨。他几乎每天坚持6:40多到校,巡视察看,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他一直坚持阅读、思考、行动和书写,两年来,已完成约4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在他的带领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2016、2017年,学校中考、高考成绩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先后被命名为兰州市第二批“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和甘肃省“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他不断地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教科研先行战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他注重创新育人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学生冷暖放在心上。他的“人文关怀”让校园充满幸福和温暖。对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困难和患病的教职工,他还在繁忙的学校事务中抽时间去走访慰问,嘘寒问暖。针对学校周边地区家庭收入不高的学生,他有效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奔波牵线为学校初中生活困难的学生资助款额已达7.6万元。做为人大代表,陈希良同志还积极与草场街街道、庙滩子社区领导及居民沟通、联系,针对之前居民反映较为强烈的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差的问题,他积极、主动联系工商、城管、食药、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了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他坚持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亲自在学校周围各个巷道巡视,巡查危害学生、居民安全的一系列因素,确保师生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陈希良当选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协常委、城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城名校长,兰州市语文中心学科组成员等荣誉称号。

  豆义祥,男,59岁,兰州市盲人福利按摩院主治医疗按摩师。

  他自幼双目失明,是兰州市盲人福利按摩院一名普通的主治医疗按摩师。身体的残疾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乐于助人和热情待人的性格,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按摩工作中,他耐心地用医疗知识为患者们解答疑难问题,在治疗中尽心竭力的为患者解除病痛,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他热情、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在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从没耽误过工作。作为一名按摩大夫,他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对每一个患者细心治病,耐心沟通,关心爱护病人,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德素养,用精湛的技术为病人医病,用爱心给病人医心。他的工作总是那么的繁忙,然而,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他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加之平常大量地接触病人,热心地与病人沟通,日积月累,不断总结,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患者的充分肯定。

  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为患者排忧解难,成功救治过无数患者。他的《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2例临床疗效观察》获得了全省盲人按摩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了兰州市福利按摩院“先进工作者”。

  杜疆玲,女,39岁,汉族,中共党员,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护士。

  杜疆玲同志参加工作21年来,扎根于消化科,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坚持在临床第一线,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精进专业技术,热情服务每位患者,受到了患者的尊敬与信任,她用她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她目前所在的消化内镜中心一直面临着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杜疆玲同志默默肩负起繁重的护理工作,工作二十一年来总共享受过公休假两次,加班已成家常便饭,在病区经常可以看到她加班加点的场景,夜间遇到各种急诊胃镜病人,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最后一个离开。她所在的内镜中心每天接待患者约五六十例,全年诊疗患者上万例,护理人员仅有四名,工作任务重的时候她几乎是一路小跑的在工作。遇到ERCP手术日,她瘦弱的肩膀上扛起四五十斤重的铅衣,一配合就是几个小时,艰难险重的患者她总是毫无怨言的冲在最前面。近几年内镜中心新配备两名新护士,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她主动协助护士长做好内镜中心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会及时与同事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她所在的科室成为全院第一批试点病房,她作为内镜中心责任组长带领本组的责任护士学习优质服务的内涵,并以实际行动演绎优质护理服务。经过这样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的工作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由要我去做的思想转变为这是我的患者,我要去做的主动服务观念,能够在护理工作中主动的观察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认真负责的做好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保养,确保进入患者体内的每一条内镜清洁、无菌、安全。同时她还带领本组的责任护士对患者从接诊到检查、治疗完成进行整体化的健康教育,拉近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一句句简单的问侯,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使病人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护患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在负责主班的工作中她总是面带笑容,只要面对病人,她都是以笑脸相迎,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并且做到百问不厌,百答不烦。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怒气冲冲的走过来,指着她的鼻子就开始骂,指责病检报告单迟迟未出来,她立即起身微笑着安抚着病人的情绪,耐心的向病人询问、寻找,结果是老人糊涂了,装在包里自己忘了。问题解决后,患者情绪马上稳定了,笑着说太对不起你了,护士,我这人就是容易激动。她对着患者说没事,有弄不清的地方就过来问我,但您以后一定遇事不能这么激动了,对身体不好。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但她说这就是我的工作,选择做一个护士,就要无怨无悔。

  该同志荣获2004年度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于同年荣获医院授予的年度突出贡献奖,2005年荣获全省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二等奖,2008年全省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李龑萍,女,44岁,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

  自2000年7月毕业分配至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工作,17年的妇产科医生生涯,加班加点、随叫随到早已是家常便饭。她见证过太多危重症抢救的惊心动魄,亲临过数不清的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也目睹了无数刚经历鬼门关初为人母的产妇破涕为笑、卸下重负的轻快与第一次见到自己孩子时的满足,聆听了数千次初生儿稚嫩又洪亮的哭声。她娴熟的技术、准确的判断、沉稳的应对,以及与产妇、家属举重若轻的镇定交流,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消除了不安紧张的情绪,也让一次次分娩战斗以胜利告终。在产科的日常工作中,李主任从不主张一味强求,而是尊重生命,以产妇为重、以事实为据。繁忙的临床工作不仅让她迎来了一个个小生命的出生,见证了一家家幸福欢乐的喜悦,也为她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科研素材。她利用赴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扩宽视野,更新观念,广泛吸纳同行的先进经验,将妇产科最新发展前沿动态带回来分享给同事,服务于患者,得到了患者、同事的一致好评。至今,她已撰写论著两部,撰写论文8篇;主持完成科研2项,参与完成科研多项,其中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2007年入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2012年被兰州市卫生局评为“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兰州市卫生青年人才;2015年获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兰州市妇幼保健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陆立俊,男,46岁,兰州新华印刷厂装订车间骑马联动机组组长、高级技工。

  装订车间是最苦、最累、最脏的车间。他深知装订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本书整体效果,因此他从每件小事做起,踏实工作.1993年他被车间任命为骑马联动订书1号机机长。2004年他参加甘肃省第38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举办的平装混合技工考试考核,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高级技工资格证。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研究施工单,认真执行施工命令的同时检查上工序是否出现差错,以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周期。在每年两季课本任务大干中,能带领本机台全体人员每班工作12小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他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月月超额完成本机台生产任务。不计较个人报酬,自己“吃亏吃苦”,为下一班人员生产创造便利。在技术攻关方面陆立俊也能独挡一面,解决所有的技术难点,协助车间制订出了本机台骑订技术改革方案,改革是成功的,受到了工厂、车间领导和全体工友的一致好评。对2号机、4号机加装了书帖闯齐装置,对2台日本骑订机在安装调试运行中不断摸索、反复思考,研究机械检测的原理,如今,每一台骑订机,他都随心所欲的驾驭,精确的调整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陆立俊时刻以先进人物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得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他工作和生活中的座右铭。

  2001年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先进机台, 1994——2003年连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 1997年被团市委评为市优秀团员, 2002年被团市委授予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的荣誉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兰州市劳动模范,2009年、2010年被工厂评为年度质量标兵,2010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局系统先进生产者。

  杨玉军,男,中共党员,40岁,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教师。

  他在一线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间断走过了将近20个春秋。多年来他始终施与学生如同父亲般的慈爱。在与学生们交往的过程中,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执着与美好的人生理想;他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他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当别的同志因病住院时,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不开时,他都能从大局出发,服从学校的安排毫无怨言地接过教学工作。杨玉军同志从未因个人的私事或因身体的小问题向学校请假耽误学生的学习,并且他还经常利用在校课余时间无偿辅导学生的学习。多年的教学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白天工作时,颈、背痛得坐立不安,晚上睡觉痛得难以入眠,但为了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他毅然坚持工作。

  多年不懈的努力使他收获了很多的赞语和肯定: 2006-2009年;2012-2017年度接连荣获兰化总校、兰化公司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04年、2005年、2012年、2017年荣获兰化总校、兰化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评兰州市西固区骨干教师;2017年荣获兰州市优秀班主任;兰州六十四中模范班主任。

  赵春娇,女,46岁,西固区福利路街道红星社区居民。

  90年代初,赵春娇夫妻下岗后,自力更生、自谋出路,在西固区早市经营着一家水产摊点,开业之初她就坚信:“要想成功,必须要诚信经营,首先要经营好自己的良心。”25年如一日地用“爱心”书写着一个平凡个体经营者的人生之道。从干个体那天起,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决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要以诚信为本。这是赵春娇的经营之道。有一年的夏天,赵春娇在一家批发市场进了10袋冻鱿鱼,当时没有经验,准备出售时,她发现这批冻鱿鱼的质量存在问题,经过鉴定是伪劣商品,赵春娇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冻鱿鱼全部销毁,损失了1000多元,从中吸取了教训。在经营过程中赵春娇还主动协助工商部门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查处,自觉地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对自己所经营的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的检查。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每次进货她都要一件件地亲自查验。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赵春娇始终是这样做的,她的信誉就是靠诚信赢得了大家赞誉,有很多居民都非常喜欢在她的摊点选购。她在经营中,还摸索出一套识假本领,每年消费者协会组织的“3.l5”活动,她都参加,从没间断。她把自己的辨别真假经验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掌握辨别真假的本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赵春娇经商25年间,她更热衷于爱心助学、扶贫扶弱等社会公益活动,她已不记得到底为多少人提供了资助,捐出多少钱……她无数次的善举,引发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面,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也使她饱含无限爱心的情感一次次得到升华。(兰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