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兰州市永登县高三学子哈维龙:身残志坚用“心灵的脚步”丈量人生

发表时间:2018-11-02 来源:兰州文明网

图为老师在家教授哈维龙学习知识。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他几乎从来没有和同学一起上过课,却是同学眼中的榜样和学霸;他没有听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却通过学习网络直播课程取得优异成绩。在老师眼中,他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好学生;在家人眼中,他是不善言辞、内心强大的好孩子。他叫哈维龙,是永登二中一名肢体残疾学生。

  抗争病魔的好少年

  哈维龙家住永登县红城镇凤山村,3岁时身患肌肉萎缩疾病,一级残疾。他的脚已经变形,双手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身形瘦弱的他正伏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吃力地点击着,桌上一本英语辅导资料上密布着他写的笔记。点击鼠标、翻书、写字这些常人看来无比容易的事,对他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记者试图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内向的他不置一语,这个与命运抗争了15年的少年目光中充满着躲闪,记者不得不求助于他的爷爷哈华林。

  据哈华林老人讲述,哈维龙生于2000年,在他3岁时,家人发现这个孩子与常人不同,他浑身发软、没有力气,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肌肉萎缩。漫长的治疗过程,这个家庭花去了多达18万元的治疗费用,这给一个本不宽裕的农村家庭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是这样不幸的童年,哈维龙并未放弃求学。在爷爷奶奶的照料下,他坚持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励。

  从不到校的第一名

  2015年,哈维龙初中毕业,以53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永登二中重点班。在和命运抗争中,他的成绩虽然占据了上风,但现实是,他的手脚渐渐无力,握笔、翻书都极其吃力,家里距离学校近6公里,毫无自理能力的他住校并不现实。距离、身体条件都成为了横亘在他求学路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学业。不能到校上课,他就加入永登二中和成都七中合作成立的网校,每天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学习高中课程。从此,电脑、桌椅、纸笔成了他的亲密伙伴,他也成为了一名从不到校的学生。哈维龙的语文老师杨振虹说:“每次考试,他的爷爷都会到学校取试卷,再带回家。他会按照规定的答题时间作答,再由爷爷带回学校交给我们批改。这3年,他曾有几次获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高中阶段的会考,是哈维龙第一次到校。离家6公里,考场在5楼,考3天。这一路,爷爷哈华林用自行车带他去,再一步一步背着他爬楼梯、进考场。最终,所有9科全部通过。

  在哈维龙家,记者找到了他的部分试卷、作文、习题册、成绩单,试图再从中找寻一些这个少年求学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些书本、试卷里,哈维龙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厚厚的基本习题册上写的满满当当。几张成绩单上,总分几乎都在500多分。英语成绩高达123分。一篇名为《国学与科技》的作文令人动容,在这篇近千字的作文中,记者看不到一个错别字,没有一处涂改。

  矢志不渝的大学梦

  2018年高考将近,哈维龙收到了大量同学们的信件。虽然素未谋面,但一封封信件里的内容充满了温暖。“希望我小小的文字,能带给你小小的安慰”,“你是我们高三同学的榜样”,“希望高考过后你能去理想的大学”……带着来自这些同学的祝福与鼓励,哈维龙与众多高三学子一样,迎来了高考。

  这一次,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考场上,小小一本试卷却带给他极大困难。肌肉无力的他无法翻阅试卷,性格内向的他不好意思求助现场的监考老师,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走。出了考场,从未屈服于命运的他哭了。就在他准备放弃高考乘车回家时,他的老师杨振虹在电话中劝他回去继续参加考试。重返考场,他尽己所能的完成了一部分题目的作答,坚持到了最后。因为他书写和翻阅试卷十分吃力,他最终没能取得与他的学习水平相符的成绩。

  就这样与自己的大学梦说再见?哈维龙的答案是“不”。就在别的学生享受高中毕业后的暑假生活时,他再一次坐在了熟悉的电脑桌前,投入到新一轮的复习中。哈维龙用“心灵的脚步”丈量人生,在追梦路上矢志前行,成为从不到校的第一名,也成为老师同学心目中自强不息的好榜样。现在,他正向心中的大学梦坚持不懈的奋斗着。(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