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进典型 > 金城榜样 > 正文

“园丁”岁月不负芳华 绿化村里书写花语生活

发表时间:2018-05-10 来源:兰州文明网

  图为何存娓(左)查看百合花的生长情况。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这两年,狗牙山的绿化村有了很大变化,但对何存娓来说,这与她的目标还有距离。短短几年,兰州城南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变身“花语小镇”,何存娓付出了很多。几年来,她在这里种花种树,打造“大地花海”,带着村民们脱贫致富。后来,她又在这里试水农村“三变”,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何存娓就是停不下来,她想让已经小有名气的绿化村一年四季花如海,成为“最美家园”。就这样,何存娓在狗牙山扎下根来,带着村民们朝着向往的生活继续前行!

  带着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何存娓带着绿化村村民一起奋斗的故事要从5年前说起。

  2013年,何存娓来到七里河魏岭乡的绿化村要建一个苗木基地。“那时绿化村还是个贫困村,村民们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为生,户均年收入只有6000元。

  “那一年正是玉米、土豆价格跌到谷底的时候,村民们蹲在地里唉声叹气。”何存娓说,“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看到村民们难过的样子,感同身受。我想既然要在这里建苗木基地,就带着他们一起脱贫致富吧!”就这样,何存娓开始了在绿化村的奋斗。

  何存娓在绿化村投资296万元,建了一个标准化的苗木示范基地,并且成立了“翊成农林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何存娓将20多户农户的7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以“租金+工资+分红”的方式,吸纳这些村民到基地务工。一年后,合作社村民的户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是2013年的3倍。

  2015年,绿化村8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并用自家的土地入了股。何存娓在绿化村创立“七里河扶贫产业创新示范园”,并开始规划建设狗牙山“花语小镇”。当年,何存娓又投入900多万元资金,对绿化村的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村里7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吸纳到合作社。年底,她还为务工3年以上的村民购买了养老、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

  何存娓鼓励村民将土地租金作为本金入股,又将村民工资也作为本金入股,年底一起分红。到了2015年底,合作社村民的户均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14年增长了20%。

  2016年,何存娓投资1700多万元,将绿化村的苗木基地扩大至800亩,并建起一个200亩的“大地花海”,种植了大片的观赏百合花、郁金香、鲁冰花、向日葵、油菜花、榆叶梅,“花语小镇”有了最初的雏形。2016年12月11日,绿化村的村民们见证了“花语小镇”的启动仪式,“花语小镇”接待服务中心、亚峰休闲农场和兰州巧农夫休闲农业工作室也同时挂牌。这一年,绿化村村民的户均收入又增长了30%,“翊成农林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何存娓个人被兰州市评为“致富之星”。

  “花语小镇”里的“花语生活”

  对绿化村而言,“花语小镇”的建设是一个里程碑,随之而来的巨大变化,令人欣喜。2017年4月底,“花语小镇”举办首届踏青赏花节,试水“花语经济”。从4月到10月,几乎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狗牙山都会迎来了大量游客。

  “4月可看郁金香,5月观赏鲁冰花,6月来看百合花,7月黄黄的油菜花,8月还能看油葵,9月、10月有菊花……我们的‘花语小镇’和‘花语生活’,真是‘满福’!”村民们用自己编的这段“顺口溜”,来描述“花语小镇”的“花语生活”。他们说,2017年是绿化村变化最大的一年。

  这一年,何存娓投资2000多万元,在绿化村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花卉景观主会场和一个占地1.2万平方米的农事体验采摘园,“花语小镇”渐渐火了起来。到了年底,村民们的收入又有了大幅增长。

  2017年,村民王学斌和妻子、父亲三人的年底分红、地租、工资加起来,总收入超过了10万元。对比这几年的分红所得,王学斌还算了一笔账:三年地租的收入大约增长了30%。

  2018年初,绿化村被兰州市列为农村“三变”示范点。

   “兰州老家”留得住乡愁

  按照规划,狗牙山“花语小镇”项目总投资将达到3.2亿元,需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今年3月,何存娓到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和马嵬驿学习考察,随后达成了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马嵬驿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将在七里河打造一个全域旅游示范项目——“兰州老家”,“花语小镇”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项目如果顺利实施,七里河区魏岭、阿干镇、黄峪、西果园等几个乡镇24个自然村的老百姓都将从中受益。

  今年5月,马嵬驿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将率先在绿化村改造一家民俗酒店和一家生态农家乐作为样板,而何存娓也于4月底启动了绿化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何存娓对“兰州老家”这个项目寄予了极大期望。虽然何存娓不是狗牙山绿化村的人,但她在此已经找到家的感觉,安放自己的那份乡愁:“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得见青山,闻得到百花的芳香,找得到回乡的路!”(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