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物件·大变迁”  兰州晒 > 听兰州人讲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非公经济:往昔“下海”做个体 今朝“网上”搞创新

发表时间:2018-12-19 来源:兰州文明网

  非公经济篇

  1979年“春天的故事”,拉开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大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10年来,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总量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全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兰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兰州统计年鉴》记录:兰州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006年为194.99亿元,2017年最新数据为1154.41亿元。兰州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了从“百亿级”到“千亿级”的历史跨越,有力支持了兰州市经济快速、持续增长。改革开放40年,一批批非公经济企业的快速成长让亲历者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让旁观者见证了开放的奇迹。但总会有人想问:“为什么他先富起来了?”经过对兰州一批民营企业家的采访,记者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共性的答案:能吃苦,敢创新,爱学习。

  1992年

  农技干部“下海”搞“个体”

图为1992年9月康乐县南街义顺商店。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张秉庆。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首当年传唱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讲述的是87岁的邓小平在1992年1至2月南方巡视时陆续做出“南方讲话”,让中国的市场经济彻底告别“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大方利落地走到大众面前,让中国的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那一年,“下海”成了时尚新名词。远在西北甘肃的临夏州康乐县也迅速响应,发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下海’干部若想重新回到岗位也可以,书记给我说了这项政策,推动我勇敢地迈出了人生转折之步”。这剂“后悔药”成了张秉庆这样的党员干部“下海”创业的“强心剂”。

  张秉庆,时任康乐县委副书记的唐振寰对县里这个年轻的农技干部印象深刻——几年前,这个还在甘肃省委党校党政管理大专班学习的张秉庆发表过一篇毕业论文《贫困县的出路在哪里?》,其中就提出了党政机关干部走出去、办企业、开源节流,同时解决企业缺乏人才难题的设想。所以,这一次,县委动员机关干部“下海”,张秉庆就成了第一人选。

  张秉庆当年不但自己“下海”了,还带上了同为农技干部的妻子。这一切,其实并非没有准备。1925年,张秉庆的老太爷张庭鉴,在康乐县崖张家村庄中央开设了小卖铺三间,创商号“义顺张”;1934年,年仅14岁的张庭鉴之子张好顺一条扁担挑起货箱,走街串巷当起“尕货郎”;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张秉庆的父亲张孝正拍板决定恢复祖传“义顺”商号,康乐义顺综合商店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开门迎客;1992年,在大哥、三弟前期经商探路重整“义顺”商号旗鼓后,张秉庆辞职“下海”,正式接过了经营“义顺”商号的接力棒,让老张家从个体户华丽转身为康乐县城第一家农口系统“下海”干部领衔经营的私营公司。1997年,张秉庆带领“义顺”商号,从小小的康乐县城闯进了省城兰州,从专营白酒的小公司一步步发展至板块涵盖商贸、农产品加工、便利零售等领域的集团公司。2018年,义顺集团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和恢复商号经营30年特意出版发行了纪实文学著作《义顺30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创于甘肃的百年商号在市场经济的宏伟浪潮推动下如何跌宕重生,共享幸福。

  2018年

  “二代掌门”线上做企业

图为朱宗宝。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位于西关的亚太集团。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2010年,在英国本硕连读留学归兰的朱宗宝,开始接手经营家族企业亚太集团。从1996年到2010年,父亲朱全祖用14年的时间打下一片江山,让一家从房地产起步,注册资金不足千万,员工不到50人的企业,发展成甘肃省地产界首家上市企业。此刻,握在32岁朱宗宝手里的,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工业制造、矿业开采、生物制药、经贸商贸、资本运营、金融服务8大板块、32家分公司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父辈赶上了兰州房地产行业繁荣发展的十几年。那现在,朱宗宝该如何延续这股企业发展的动力?新时代、新政策有新机遇——在成功升级国家第五个经济开发区的兰州新区率先投资入驻,紧跟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向中亚国家推广“兰州制造”。朱宗宝说,“父辈的优势是在政策机遇、区域定位上找准方向,我的擅长则是通过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给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

  2016年,朱宗宝经历了亚太在兰州新区的电梯制造产业正式投产,另外推动着智能立体车库、新能源汽车产业陆续亮相。“对集团而言,工业制造目前是和房地产并重的两大板块之一。而且,我们的工业制造都在融入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思维,一方面和德国、澳大利亚企业合作,共享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和安全理念;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机遇引领下,我们三家工业公司都设立了外贸部,并且已经和俄罗斯、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交流合作,努力让‘兰州制造’走出国门。”

  “从电梯到立体车库再到新能源汽车,我们都在加入物联网技术。例如我们发现很多传统电梯的紧急呼叫按钮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我们在制造电梯的同时也打造了数控中心,电梯有故障能第一时间向数控中心报错,维保人员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数控中心可以和乘梯人对话,安稳情绪;例如我们发现兰州市区停车越来越困难,但小区、单位里的车位其实有‘潮汐现象’,那么我们在制造立体车库的同时,也在打造共享停车资源的互联网平台。”

  10年间

  从“百亿级”跨越到“千亿级”

  同在兰州让企业发展壮大,同是家族企业接班人,除此之外,张秉庆和朱宗宝还有一个共同的关联——同为兰州市工商联(总商会)的副主席、副会长。自1978年10月27日兰州市工商联临时领导小组成立,到1986年12月24日兰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机构编制单列,再到2011年7月兰州市总商会正式成立,与工商联“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兰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在搭建政府与非公经济人士之间的沟通桥梁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存在与发展也侧面印证了兰州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壮大。

  目前,市工商联(总商会)共有会员20178名,基层组织243个,其中:市属商会73家(异地商会37家,行业商会28家,市场商会6家,园区商会1家,同业公会1家);县区属商会84家;街道(乡镇)商会87家。街道(乡镇)商会发挥了基层堡垒作用;行业商会促进了行业的共存共荣;异地商会成了外地籍商人的“联络中心”和“服务中心”。与2011年相比,商会组织数量翻了一番(2011年为135个),商会会员数量翻了一番(2011年为11865名),行业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一个个商会组织左右呼应、纵横沟联,为大兰州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数字能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兰州非公有制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兰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兰州统计年鉴》记录:兰州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在2006年是194.99亿元,到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015.76亿元,2017年最新数据为1154.41亿元。从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间,兰州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了从“百亿级”到“千亿级”的历史跨越。(兰州晚报)

  兰州市非公经济增加值

  2006  194.99亿元

  2007  236.40亿元

  2008  287.62亿元

  2009  351.96亿元

  2010  433.40亿元

  2011  521.16亿元

  2012  579.99亿元

  2013  738.76亿元

  2014  835.09亿元

  2015  913.85亿元

  2016  1015.76亿元

  2017  1154.41亿元

  数据来源:兰州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