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物件·大变迁”  兰州晒 > 听兰州人讲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一家三代“民航情” 镜头记录甘肃民航发展

发表时间:2018-10-22 来源:兰州文明网

  “我是甘肃民航发展的记录者”

  37年来,张胜平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留下了珍贵的场景

图为上世纪70年代。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上世纪80年代。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上世纪90年代。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2001年。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2015年。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行之篇

  1970年7月26日,兰州中川机场正式通航,当时运营航线七八条,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年旅客吞吐量基本在10万人次左右。到2017年底,兰州中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200万人次,通航城市近百个。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近几年,甘肃民航、兰州中川机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立体交通令老百姓出行无缝对接;“智慧机场”让旅客便捷出行。而这些都被省民航机场集团张胜平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如实地记录了下来。37年,他拍摄的照片装满了4个容量为1T的移动硬盘。今天,这些老照片将带我们回望过去……如今,张胜平依然执着地坚持着这样的记录。

图为年轻时的张胜平。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图为张胜平在拍摄中。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用镜头记录甘肃民航发展

  熟知张胜平的同事、朋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张台长”,这个称呼与他几十年工作密不可分。

  张胜平有一本厚厚的、与众不同的相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甘肃民航,特别是兰州中川机场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的照片、底片都被仔细保存在其中,每一张照片还有详细的备注说明,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凝聚着张胜平多年的无数心血和辛劳。

  “37年时间,我拍摄的有关兰州中川机场以及全省民航各机场发展的照片已经装满了4个容量为1T的移动硬盘。”张胜平告诉记者:“虽然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而我对甘肃民航的历史记录早在工作之前就开始了。”

  1971年张胜平还在民航中学上学,而一年前兰州中川机场刚刚通航。因为父亲工作在此,所以对兰州中川机场建设发展还是略有了解。当时机场客流量很少,航班也少,也就七八条航线,主力机型也就是苏制的伊尔—14、伊尔—18和安—24三种苏制螺旋桨飞机为代表。而且,当时飞机可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不仅要达到一定职级,而且要开介绍信。”

  张胜平回忆说,1979年参军,1981年回到民航系统工作,先从航管干起,主要工作在雷达站航行气象科。当时,需要拍摄雷达回波,因此专门配有两台相机和暗室,整个中川机场也就四部相机。工作之余,张胜平和两位同事经常拍一些纪念照。到了1984年左右,他开始有意识地拍一些有关机场新闻照片并向外投稿。从1984年至1991年,他凭着满腔热情和爱好,兼职进行着机场的图片宣传报道,只要机场有重要事件就主动去拍摄,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

  1991年,为增加自办节目,加强企业自身宣传,张胜平有了新工作、新岗位——组建电视台,这也就是“张台长”称呼的由来。凭着已有的拍摄经验,从1993年至1998年,电视台逐步走向正规,为企业宣传起到了巨大作用。

  数据显示: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甘肃经济发展的迅速崛起,航空运输大幅度增长,1993年,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只有39万人次,1995年跃至50万人次,1996年已达到65万人次,并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

  一家三代“民航情”

  “随着飞机的增多,客流量的增大,现有的机场已不能满足需求。1997年6月15日,兰州中川机场扩建工程(T1航站楼)开工建设,1998年10月11日转场启用,到2001年工程全部完成,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一个脱胎换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兰州中川机场诞生了。”

  张胜平指着当时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感慨万分地说:“T1航站楼启用后可满足年260万人次、高峰小时1300人次的吞吐量。‘老航站楼’改为他用,如今已经被拆除看不到了……”

  从张胜平相册上的照片中可以找寻到兰州中川机场逐步走向辉煌的发展轨迹,也看到了许多个‘第一次’。

  “从2015年至2017年是甘肃民航发展最快的时期。短短两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张胜平说:“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兰州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它真正体现出了甘肃民航速度,从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66天,一周不去施工现场,面貌就会大不一样。”

  从“老航站楼”至T1、T2航站楼、从几条航线至现在通航城市85座,执行航线179条,国际、地区航线21条,运营航空公司34家,历史性开通全货机定期航线;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在全国省会机场中增速排名第一,并正式迈入国内大型机场行列。现在感受最深的就是兰州中川机场一年比一年忙,通过中川机场进出港的旅客也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张胜平的儿子也已成为一名民航职工,继续着爷爷、父亲的民航事业,每天努力工作保障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保证每一位乘客安全出行。

  “可以自豪地说,我最起码称得上是甘肃民航发展的记录者。”张胜平略有激动地说:“我家两代军人三代民航人,我自已也拍了机场一辈子,对甘肃民航的情感很深。再过几年,T3航站楼就会建起来,到那时我肯定已经退休了,但只要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将记录甘肃民航历史的工作坚持下去。”(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