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好人专题资料 > 2017年八月兰州好人候选人 > 正文

高维忠

发表时间:2017-08-17 来源:兰州文明网

  
高维忠
  甘草店镇车道岭村是临近榆中北山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由于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群众生活相对艰苦,高维忠就出生在这里。他用坚强的意志,艰辛的付出,不断成长为甘草店镇一带的致富人。“致富不忘众乡亲”这是他常记心间的一句话,从2003年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止,先后为村里的南阳小学捐赠桌椅和电脑、修路、盖房子、栽树、资助困难大学生、帮扶困难家庭、修建文化广场、塘坝、赞助各村民俗文化节等各类公益支出据不完全统计已达600多万,是村里村外人人夸赞的善人。

  13岁辍学的他在戏校扎下了毕生从事公益事业之根

  1966年出生在甘草店镇车道岭村的高维忠,是家中的老小,从小家中贫困,不到8岁父亲病逝,10岁才走进村里的南阳小学读一年级,聪明好学的他深爱读书,但看到家里生活艰辛,13岁时便提出辍学回家放羊。他记不清多少次为了再听一回读书声,他赶着村里生产队的羊,不知不觉爬过山沟在学校门外徘徊,只记得羊只每次都跑去庄稼地里,村里人疼惜踩坏的庄稼总说,“这个娃娃不是个放羊的娃”。

  看着小脚的母亲,每下一次地就要走近2个小时的山路,孝顺的高维忠主动提出回家种地,同时还在夏官营化肥厂副业队打工维持家用。1987年母亲去世后,去县城送肥料的高维忠,经过榆中县戏校门口时,被里面唱秦腔的声音吸引,深爱学校的他,毅然辞去副业队的活,成了戏校第一个免去学费的学生。当时自收自支的 戏校,办学艰辛。时任校长的丁述学送了高维忠一双练功鞋,在自己家里开了食堂,由妻子给 个学生做饭。不忍给老师带来负担的他,告别恩师四处打工为生,心里却早已扎下了向老师学习心系公益事业的根。后来也是因为共同的志向成就一段持续到现在的师生情。1989年恰逢定西市秦剧团招人,外表俊朗,秦剧表演基础扎实的高维忠被破格招聘为合同工,这一干就是4年。期间,他认识了如今一直支持他做公益事业的妻子王小玲。

  没有做公益事业基础的他再次踏上奋斗之路

  在秦剧团里,高维忠每月能拿到固定的180元工资,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眼看着干够5年就可以转正,高维忠和妻子商量好再次选择了辞职。因为他算了笔帐,每月的固定收入精打细算下来,存不了几个钱,更别说是给村里做公益了。1994年4月,高维忠拿着300元存款和借了一个月拼凑的5000元,买了一辆三马子,开始了在北山、定西等地换粮、换菜的艰辛创业。两年后,他又到甘草店镇跑运输,主要往兰州各地拉运水泥。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他,很快成了客户点名要拉松水泥的人。经过近10年的努力,2003年高维忠被聘为榆中县甘草水泥集团销售部主任,之前拉送水泥的客户也跟随着成了甘草水泥集团的长期客户。一时之间,高维忠从未想到他从一个放羊娃能成长为一个经营30多辆水泥运输车辆的销售主任。也正是从这一年起,高维忠觉得是时候为乡亲们做点事了。不管谁家的孩子上学困难,他都会送去学费。要是村里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他更是500、1000的不知道给了多少回,致富不忘众乡亲的高维忠在200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致富后的他拓宽了一条条不忘带众乡亲致富的公益之路

  2006年高维忠为村里的南阳小学修建了舞台,硬化了校园,并给学校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课桌、板凳和电脑。村委会是村里开展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他还捐助办公经费,硬化村委会场地800米。帮助村里的青壮年发展运输业。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和舞台,村下庄社、黄草湾社等文化广场。还多次出资捐助全镇东村、西村近9个村开展民俗文化节。自2011年起,他还热衷于村庄绿化,先后出资近3万元栽种了山楂树等10000余棵,极大地改善了山村面貌。

  原本闭塞的交通是影响村民出行和致富的最大为难题,蜿蜒的村道不到2米,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高维忠主动出资11万元拓宽硬化了道路。在修路的同时,高维忠还自掏腰包花费近90万给村里曹佩、张殿壁等6户贫困村民盖了新房。

  “我们村里的高维忠两口子都是大善人,给我们修了路,建了广场,还盖起了新房子,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车道岭村村民郝彩花指着高维忠帮她家盖起的一院新房激动地说

  “他每年冬天还给村里的老人们送来过冬的煤炭,真是我们全村人的大贵人啊。”74岁的老人金银花逢人便夸。

  “高维忠多年来一直主动帮扶着我们家。儿子考上大学时,他更是捐助了1万元,圆了孩子的读书梦。”村民高玉仓感激地说。

  村里文化广场旁有一座废弃的场院,影响了村容村貌。高维忠看在眼里,出资近75万元设计并修建了蓄水池,绿化了周边环境。原本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场院,如今在他的设计、出资和时时对工程的跟进下,有了焕然一新的蓄水池、美观大气的凉亭和文化走廊,秦汉风格的免费公厕,与远处的青山和梯田相得益彰,好一副优雅舒适的田园风光。

  如今年过50的高维忠,就在很多人以为苦了大半辈子的他会放下公益,享受好日子的时候,他反而比以前更忙了。看到越来越到外出务工的家乡人挣钱困难,留守在家里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可怜时,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在村里发展了榆中县聚富源林牧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村里的贫困户零元入股。用高维忠自己的话说,他全额投资发展合作社,要是运转后收益了就给零元入股的村民分红,这也是一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方式。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在合作社施工现场的高维忠,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已初建,因为刚下过雨工人们都去休息了,他和年近七旬的恩师丁述学走过施工现场的每一片土地,“发展合作社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去做。这里要做玻璃窑洞存放待出售的肉类,这里要散养鸡,这里要做化粪池,这里要再做些绿化,合作社发展起来要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和致富。”师徒二人边走边说。

  “很多人不理解他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不去享享福。也有人觉得他是太有钱了才做的公益。和高维忠做师生近30年来,我亲眼目睹了他的艰辛和成长,见证了他从事公益事业近15年来的用心和付出,他目前在银行还有300万元的贷款,心里却总想着还能为村里做些啥,这对他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丁述学说道。

  车道岭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平翻看厚厚的记账本说道,“我们总说对自己的父母要孝顺,无父无母的高维忠倾其所有投身家乡公益事业。前出过一次车祸做了几次大手术的他,根本不记得为村里做过多少好事,帮助了多少人,花费了多少钱,我把知道的都记在这里,是想让更多的家乡人记住他这些孝老爱亲的大善举。”

责任编辑: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