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弘扬陇原文化传播华夏文明

发表时间:2017-04-10 来源:兰州文明网

  
(志愿者正在为参观者讲解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总会看到一些身穿黄马甲讲解或引导游客的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已有65岁。他们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他们的服务却是发自内心的。别看他们并非正式馆员,但他们的讲解和服务却很专业,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就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这支志愿者队伍很庞大,至今正式注册的已经超过了1000人。他们弘扬陇原文化,传播华夏文明,是志愿者的排头兵。前不久,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集体荣获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他们是一个集体8年来义务讲解21926次

  4月6日,记者在甘肃省博物馆见到了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刘婷和她的团队。

  刘婷介绍说,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路欢歌,传递爱心,一路收获,共同进步。博物馆每年通过网络平台招收志愿者,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6岁。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正式在册的志愿者有1067人,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也逐步扩大,从最初的讲解、咨询,发展到今天包括讲解、咨询、志愿者培训、外展讲解、社会教育活动、论坛讲座一系列服务领域。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长期坚持义务讲解服务。截至2016年7月,志愿者共讲解21926批次,接待观众877040人次,累计为观众服务465778个小时,接待了部省级各界领导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阿富汗、老挝、日本、韩国、印度、奥地利、津巴布韦、意大利、纳米比亚、多米尼加等国内外观众。甘博志愿者们已成为甘肃省博物馆公益服务、为观众免费讲解的主力军。

  2014年以来,面对志愿者团队中涌现的大量大、中、小学生群体,省博物馆又成立了多支校园分队,包括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兰州大学服务队、兰州四中服务队、兰州城市学院服务队、西北师范大学服务队、兰州理工大学服务队、兰州安西路小学服务队,以及已经组建的英语讲解组。

  作为博物馆一个特别的团队和群体,志愿者为着相同的理想与信念走到了一起。暑去冬来,春华秋实,他们友爱互助,弘扬陇原文化,传播华夏文明。

  一首《大豆谣》翟奶奶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大豆谣》鲜为人知,但听过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翟乃越老师深情吟唱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无论年长年幼,大家都被“甘肃小萝卜头”的故事所感动。能把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讲解到观众心里去的,非今年已经65岁的志愿者翟乃越老师莫属。

  翟乃越老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翟奶奶。她是甘肃省妇联职业培训学校的一名讲师,由于讲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她深受大家欢迎,经常被各地县点名邀请,60多岁的她经常出差去基层讲课。

  2008年,省博物馆开始招募讲解志愿者,已经退休但依然工作在培训第一线的翟乃越老师积极报名,成为甘博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甘肃省博物馆一共有五个固定陈列精品展厅,包括《甘肃彩陶》《丝绸之路文明》《佛教艺术》《古生物化石》和《红色甘肃》展。志愿者一开始大都是从《甘肃彩陶》起步,随着讲解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的扩充,有的人可以通讲两三个展厅,但《红色甘肃》却鲜有人去讲解。《红色甘肃》对于年轻的志愿者来说有一定的讲解难度,一是因为内容涉及革命历史,年代、人物和事件要准确把握不能出一点差池;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红色历史讲到人人爱听特别是年青人爱听而不是刻板说教,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来已经把《甘肃彩陶》讲得出神入化、有着四十年党龄的翟乃越老师主动接受了这一任务。

  翟乃越知道,讲解《红色甘肃》光靠背会讲解词是不行的。王洛宾的《大豆谣》鲜为人知,翟乃越花心思找到了这首歌的词曲,每逢讲到罗力立时,她便声情并茂地吟唱起《大豆谣》,听得观众潸然泪下。很多小朋友由此知道了这位“甘肃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家长不止一次地专门带孩子来省博,听翟奶奶讲革命故事。

  “动车医生”恋上文物讲解

  何奎是兰州西动车所的一名动车二级检修师,被称为“动车医生”。之前,他的生活与文物和历史没有任何交集与关联。2009年,他参观省博物馆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志愿者讲解员,一下子被吸引。从那之后,文物讲解员这个工作如同磁铁一样将他深深吸引。从2009年起至今,只要休息,何奎都会来到省博物馆当讲解员。何奎说,他学的是理科,但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当时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当起了志愿者讲解员。想成为合格的讲解员,学习历史、专业知识必不可少,他常常为了一个文物的年代、一个出处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通过努力,他已从当初的门外汉成长为学者型讲解员,在《丝绸之路文明展》这个板块上经常能看到他给群众讲解的身影。

  何奎说,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是无偿服务,但他付出的同时结交了新朋友,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他把这份工作看作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补充,是自我调整和放松。“志愿讲解员会接受一些培训,有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认为,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厚,有些参观者都很专业,在这里和同事或者参观者之间交流更纯粹,常常会产生共鸣。

  志愿服务不是一时的激情,更需要坚持。何奎曾与馆长开玩笑:“如果我坚持干到60岁,能颁给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吗?”何奎说,只要博物馆还让他继续当一名志愿者,他或许会真的坚持到60岁。

  在省博物馆,像翟乃越、何奎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比如,志愿者团团长张绍轩,他是兰州五十一中的一名政治老师,不管课程多么繁重,他都坚持每周日来馆服务;兰大历史系大三学生丁宁,人美心更美,为大家服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