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兰山西天门

发表时间:2016-09-05 来源:兰州文明网

  

  1985年,兰州市位于皋兰山顶新建的兰山公园正始向游人开放,这是兰州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欣喜之事。五年后,兰州市城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关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同仁集雄资,建巨坊于三台阁右,为名山点翠”,这便是兰山顶上“巨坊”的缘由所在。孙艺秋先生撰文《兰山石坊记》说道“是坊也,嫩绿如洗,如西天之门。呼鹰招燕,出没烟云,雕龙镌凤,铭之以文,命之曰‘西天一坊’,无以比伦。”而游客往往将此海拔约2200米、高高矗立于兰山顶巅的这座石牌坊视作兰州的“西天门”,这是非常形象的。

  这“巨坊”即兰山公园的大门牌坊,就其位置讲有公园入口的特点与作用,也有此山顶公园的标志性和表彰功德的纪念性。从古建筑学看,石坊,牌坊,牌楼,不论其质是木是石或是琉璃,都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我国的门洞式牌坊建筑物常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园林前或街道口,是整个建筑群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它们也多被安置在一组建筑群或景点的最前面,或者立在一座城市的市中心,通衢大道的两头,它们的位置都很显著。所以人们通常把牌坊当作是一种标志性建筑物,并且增添了建筑群体或园林景观的艺术表现力。在形式上看,凡柱子上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加屋顶的就称为牌楼,而在有些地方牌坊牌楼并没有严格区分。不论哪种牌坊牌楼,它们的大小规模都是以牌坊的间数、柱数和屋顶的多少(称之为楼数)为标记,其中又以柱数与间数为主要标志。兰州兰山顶上的这座巨坊就可以称之为“四柱三间七楼龙云纹式仿木石牌坊”,其石质细密,色泛竹绿,有人说是“茶园青石”,有人说是“泰山绿石”,看上去就有一种泛荡着青绿色晖而强悍庄穆的力感。

  而这座兰山石坊的华丽美妙更让游人兴叹。石坊与高约1米余置有云纹石围栏护围的长方体台基融为一体,更显得大气凌然。石坊面朝东,整体上组合非常得体、规正,雍容华贵中透射出与长天映辉的浩然韵致。四柱均呈方棱体,极少装饰,以凸显石柱的挺拔有力,而每个石柱的上部位置各有一个恕目圆睁口衔金环突出的神兽图,使此牌楼不失门户的神圣与威严。在南北左右两个门洞的横梁上镌刻有华丽绝伦的“鹤翔旭日”高浮雕图象,鹤颈鹤翅尤为柔美。再上面左右对称的横梁上全然呈“蝙蝠祥云图”作为梁枋装饰性的菱花,既有美化蝙蝠的艺术外观形象,又有建筑物装饰自身对于“福”文化的内涵表现力。再上面的楼盖中各有近两平方米的“凤飞九霄”的精美漏雕,而正中央的隔板系无字碑额。牌坊上部还有极其工丽的莲荷、树叶、兰草、鸟雀、麒麟、鳌鱼吻等,中间还有八仙等众多神人雕像,虽高约尺许,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些装饰性雕刻使兰山“西天门”映衬蓝天丽日下越发显得美仑美涣,气宇轩昂。

  巨坊以最显明、最主要的位置镌刻着龙的形象,用来凸现它最为内在的义涵旨趣。虽说对于龙的雕刻装饰游人并不鲜见,但此坊对于龙的展现确实别具心裁:七个楼盖顶脊塑有16条玲珑的小龙飞腾着冲向四面八方;三组双龙戏珠分上中下呈现在石坊的最中央。最高顶脊上的双龙戏珠为全塑雕,龙嘴大张,龙身腾滚,龙尾高翅,衬于荡荡苍穹煞是神威灵动。无字匾额上梁的双龙戏珠为浅浮雕,布局满盈,疏密匀和,云蒸霞蔚,二龙戏珠却显得优雅文静。而中间大门洞顶头主梁上的双龙戏珠图为最醒目的高浮雕,龙身曲动,张牙舞爪,左呼右应,翻腾于云水之间,中央为一粒辉彩四射的宝珠,构成一幅绚丽的双龙云海戏珠图。兰州人向来把城南的皋兰山脉看作是“二龙戏珠”势象,三台阁所在的山岳为龙头,伏龙坪处是龙尾,三台阁东——兰山石坊之东的山身下的小山峦,即是珠子山,珠子山之东隆然高起自西向东蜿蜒而去的山脉则是和皋兰山相对应的另一条龙山。大自然呈“二龙戏珠”状,这真是兰州城的山势圣象之一绝,表现在兰山“西天门”牌楼上是再洽当不过的了!

  建巨坊于兰山之巅,这不只是为了当初的兰山公园,为了点缀传说中的皋兰山,更是为了久远地传扬兰州神韵,为了纪念和延续兰州人之创造精神与历史功德。

  若说这石坊的旨趣与人们登临兰山多重交融的心情,还是孙艺秋先生状写得最为优美、最为透彻:

  “……况复群峰迥抱,一水中分,于崇山秀水之间,涵蕴百代物华。此诚举世无双之境也,岂易得耶?至如千峰竞举,上接天旻,岗峦俯仰,碧玉横陈。临流顾影,超逸绝伦。气雄八方,吞吐风云者,皋兰之巅,壮丽纷纭。若夫明月丽天,白云匝地,寻幽探胜,四时登临。春风雨露,夏日奇云,秋林红叶,冬云远村。望乡国兮万里,感乔木之森森,或有天风振衣,畅我胸襟,似飞似举,如幻如真,恍如置身仙境非复人间矣。吾人久居闹市,沉迷于华灯之夜耀,困惑于百里之红尘,是以时而仰慕于山林之野趣,时而神往于水木之清芬。每当风晨月夕,于此留连光景,亦人世之一乐也……”

  人们驻足此“西天门”前,环顾四野,美美与共,多有同感。(作者:严森林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