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从水墨中感受黄土高原的魅力——访画家薛从伦

发表时间:2018-05-24 来源:兰州文明网



 

  薛从伦,号山民主意,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水墨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执教兰州大学,筹建艺术系,教授。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西北风”推出个人画展在国内巡回展出后,引起了美术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黄土高原颇具代表性的实力派画家。2009年举办了“水墨精神·薛从伦山水画艺术”全国巡回展。作品曾参加中国青年美展、中国体育美展,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中日邦交30周年中日书画展获优秀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获一等奖,第三届“西部情”全国画展,2009年中国山水画学术邀请展,2008·2009·2010全国政协书画名家邀请展,2010中国山水画作品展,朝圣敦煌全国美展,百花奖全国中国画展,十二届全国美展,连续参加香港“当代中国画坛精英作品展”等众多展览,并应邀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举办个人展览和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在我印象中,画家的形象大多是长长的胡须、圆圆的眼镜、凌乱的头发,手里可能还会有一个烟斗之类的“标配神器”。但薛从伦先生却是另一副样子出现在我眼前:一身轻便的运动装、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是最普通的树脂材质,头发有些花白但很整齐。总之,他是一位很“接地气”的和蔼先生。

  “从小父亲告诫我,人需得一技之长,因此习字画画就成了我认为可生存的技能。就这样,写字画画给我的前半生带来了不少的幸事。从小学一路到大学就靠了这把戏。由铅笔变成毛笔、图画纸改为宣纸,就这一变一改,从巴掌大的小速写到十几米的巨幅创作,一搞就是几十年,由北向南,南北辗转。”薛从伦说。

  薛从伦从6岁就开始绘画,他也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学生,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后执教于兰州大学,参与筹建了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离开兰州。

  “我最青春的时光是在甘肃度过的,我们曾经骑着自行车考察丝绸之路,看到了西北山水最真实的样子,正是这一次的探索给我奠定了非常深厚的西北绘画创作的基础,从精神上引领了我今后的创作。”薛从伦说,“这一次回到西北,我去了陇南陇东等地,又一次感受了那里的人的生活和风景,我想把它做成一个系列,想把西北和黄土高原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用山水画展示给世人。”薛从伦从甘肃离开以后,也见识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其他风景,南方的山郁郁葱葱,柔美多姿,北方的山苍劲有力,磅礴绵延,但西北在他心目中的角色不可替代。“西北的民风是很淳朴的,一直到现在,并且他们身上有一种乐观的本能,这是我在西北人身上汲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时我将这样的情感融入了我的作品。”在薛从伦眼里,画家就是用笔将客观的现实转化成丰富的情感,山水画、水墨画都仅仅是一种介质,用画笔让更多的人认识真实的西北,感受黄土高原的魅力才是薛从伦最终的目的。

  虽然离开兰州很多年,薛从伦却也能说一口较为地道的兰州话,用他的话说,兰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由画风景到写山水,从写实到写意,完成了自然形态到心象实现的转变,每完成一步都是一个撼动的工程。回头望望,用过多少宣纸吸干长路洒下的汗水,数不清、也不用去数,径直往前走就是了。峰高路斜,看清脚下的路,攀登难免有跌倒,跌倒不怕,怕的是再起不来……”薛从伦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大学执教数十年,他的身上没有画家一贯的少言寡语,而是更愿意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人分享,学生是他最直接的对象。

  “现在的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很多人在绘画这件事情上太功利,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渐渐的被看淡了,反而对于商业价值的挖掘很在乎,这一点很不好,尤其是对青年画家。”薛从伦在和青年学生交流时,更多的去强调创作时的专注程度,而非创作技艺的提升,在他看来,只有将心真正的静下来才能成就一幅好的作品。

  除此之外,薛从伦也非常注重自己和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反映,如何将这些发生过的事情表现出来就需要创作者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薛从伦说,“我自己会非常重视文化修养,也会给我的学生和后代做一个榜样。”

  薛从伦最擅长的是水墨画,用一只笔,一汪墨就能绘制出形态各异的风景,再一次来到西北,不论是人文变迁还是岁月冲刷都让他看到了不同的西北模样。他说:“祖国的大好河山会有一代代的人一直画下去,但是时间是不可逆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独特的印记,老一代人眼里的东西变成作品留下来,是对青年一代最好的指引。”(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