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汲取人生的正能量——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发表时间:2018-01-17 来源:兰州文明网

  一本小小的书册,正在读书人群、社会群众,以及广大党员干部手中流传,它就是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采集19位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到1975年七年期间,在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时的伙伴和战友集中讲述的那一段习近平在特殊时期的突出作为,语言质朴,情怀真挚,细节动人,跌宕起伏,读之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一气读完,深为其中展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真实的成长经历,真切的人生感悟,深刻的思想提升,动人的为民情怀所折服,读之甘之如饴,十分感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从以下五个方面都可以汲取到人生的力量。

  一、真实的力量

  受访者雷平生说,“从1969年1月到这年的秋天,他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但是,他有转变,环境和身边的党员对这种转变都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从那时起,近平不再犹豫,彷徨,充满信心全身心投入到为群众奉献的工作中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习近平,一个朴实的习近平。这给予我们的是真实的力量。一方面,书的编撰者把这一切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书籍具有了科学的态度和让人信服的力量;另一方面,这样展现青年时代的习近平真实,符合事实,能够让我们广大普通的党员干部学习之,借鉴之,效仿之。谁也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谁也不是生来的天之骄子,都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哲学观历史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美以真为前提,没有真也就没有美,因为凡是美的事物,都是遵循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而存在,真,就是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写出并真实表达一个15岁少年的彷徨成长过程,就是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如生活的真实,甚至艺术的真实,就具有说服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有了这种真实,这本书,才成为今天大家孜孜不倦阅读,众口一辞称许,纷纷学习践行的理由。真实是有力量的。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向全党发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显然也是让全党和全体干部,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寻找“真”和“实”的力量,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追求的力量

  书中采访的19名人物中,有15人谈到了年轻的习近平热爱知识,勤奋读书的场景,甚至,接替习近平任梁家河村支书的梁春明,朝夕相伴,总结出习近平有“书瘾”。大家从不同角度,概括了那一段峥嵘岁月中,读书给予年轻的习近平的收获,一是他爱读书,他总是利用所有业余时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二是他充实了自己,被采访者说,在那个岁月读书是独善其身,是为了兼济天下做准备;三是他一直勤于思考,在寻找社会和人生的答案。“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可以说,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戴明)把读书视为天职的根本原因是从未放弃追求,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追求。年轻的习近平处于那样一个特殊时期,最初也像其他知识青年一样,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但答案,不可能现成摆就,不可能读一本书就能解决,必须要有韧劲,读很多书,不断思考和探索,他的坚持,他的坚韧,就是年轻的习近平与其他知识青年不一样的地方。

  他不仅是为了解决自己一时的苦痛,而是精神世界的内在追求,努力前行,从不停步。习总书记后来的生活工作轨迹证明了这一点,在走过了十五六岁的彷徨和苦闷之后,在陕北高原给予他更多滋养之后,习近平开始了自己不懈的追求,直到今天。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时刻,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这种追求的力量。

  人类对光明和真理的向往,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但是向往者多,真正追求的人少。因为追求光明和真理,必然要付出代价,而且有时候这个代价,就是不能再继续追求下去本身,而能坚持下去的,当是强者!书中15位采访者不约而同看到了习近平读书的情形,脑海里深深烙下了习近平就着煤油灯读书的身影,烙下了他旁征博引,给大家传达朴素真理的时刻,不是偶然的,这是有志青年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纪录和影像。这对我们每个年轻的党员来说,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在年轻的岁月里向往光明,通过学习和阅读前贤圣哲来追寻光明的脚步,“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个“扣子”,“我个人理解,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孔丹)

  三、百姓的力量

  除了从书本汲取力量外,习近平还立下了为人民,为百姓服务终生的人生志向,这是年轻的习近平成长的力量,这当然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工作和生活的力量。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向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也留下了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政治遗产。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俚语,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从宋明朝代的包拯、海瑞,到近现代的名臣林则徐、左宗棠,都以天下百姓苍生为念,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的一种精神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为人民服务”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对个人而言则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有了这个“精神”,人就有了目标,人就有了力量,有了境界,有了定力,有了百折不挠的勇气,有了处变不惊,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这个过程,对旁人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坚定和持久,而习近平,从延川梁家河百姓身上看到了苦难生活,看到了真挚情感,看到了朴素要求,看到了发展的需要,自觉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角色,无论是不是共产党员,他都发自内心的为百姓谋福利。这可能来自于他的“红色基因”,但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与黎民百姓融为一体,他找到了黄土地反馈给他的力量,迈开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要求的第一步,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必然走出的人生第一步。

  四、价值的力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完美的勾画出了一个实干家从摸索到成就的清晰轮廓,从赵家河的社教工作开始,习近平逐渐展露出政治才华,他办夜校,打地坝,修厕所,说服干部,教育群众,宣传动员,知识丰富,平易近人,很快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拥戴。一个赵家河的老汉说,“近平一不说空话,二不说大话,他说的都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他做的,都是我们想做的贴心事”。以至于当时的冯家坪公社要把习近平留下,他所在的文安驿公社不同意,把他要了回去。这是一个年轻后生价值的体现,这个价值是有力量的。

  在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习近平更加发挥自己独有的聪明才智和为民情怀,少年老成,遇事不慌,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吃苦耐劳,身先士卒,办沼气,挖水井,打坝地,办铁业社,种烤烟,搞河桥治理……桩桩件件,“直到今天,我们村里还在受益”。(梁玉明)一个村子的舞台,让习近平作为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各项才能得以体现,其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因为,习近平等知青中的先进人物,“都不甘于平淡生活。觉得人活一世,总要干点什么,做一番事业”,同时,“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周海粟)习近平通过自己出大力流大汗的努力,潜移默化赢得了在百姓心目中的价值,当他要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时,“近平还没有起床的时候,门口就已经站满了人”,大伙说,“近平,你是咱梁家河的好后生,你上北京这么远,我们肯定要送你呀”,“近平当时就下泪了”。“我和近平朝夕相处几年时间,流血流汗,再苦再累,遇到再大的困难,我没见他下过泪,这次,我是见过他,唯一一次下泪”。(梁玉明)这是一个好男儿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种为人民服务从而赢得人民真心拥护的价值,足以激励一个人奋斗终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自己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立下誓言:“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五、理想的力量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发表于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自述经过七年插队生活,“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这个“根”是怎么扎下的?是认识社会,了解实际,吃透民情,树立理想扎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被采访者朴素的语言真实的讲述,给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带给每个年轻人的命运的变迁。有的苦闷,有的消极,有的畏难,有的甚至为了避苦而嫁给了当地农户;而有的挣扎,有的摸索,有的觉醒,有的把它当成自己起步的阶梯,努力闯过“五关”,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最后一关——思想关闯过,就寻找到了理想的力量。习近平说,插队七年,“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这也是我人生逆境中的,是我人生中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所形成的许多基本理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近平到梁家河以后,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对他们很同情,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这个志愿是什么?是,如果有选择,我就选择从政,为老百姓,办实事!

  这是理想,是追求,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一个共产党人,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站稳群众立场。现在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近平下乡调研,很重视去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人民群众谈话都能谈到要害处,说到点子上,也能了解到实际情况,……依然对困难群众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我就有很多感慨,知道这种真情来自他当年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经历,来自他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雷平生)习近平把这种深情,化为了平易近民,为民解忧,并持续追求,在自己从政的道路上一以贯之,他曾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他曾坚定的表示,“真正困难的地方,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我们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出现的地方,这个也是责任所在。”这个理想一直到他担任了党的总书记,2014年2月,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说:“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从梁家河的书记到福州市委书记,再到浙江省委书记,然后到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习近平,被人民所接纳,被人民所养育,他看到了群众的苦难,了解了群众的期盼,进而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率领一县,一市一省,一国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更美好的明天而齐力奋斗,这是震撼世界的力量,因为“史记·鲁周公世家》有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以上这五种力量,我们能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也能从习总书记的历次讲话以及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找到。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作为共产党人,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是我们必修的人生之课,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真是一本生动,真切,真实,朴素,并且意味深长的好教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徐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