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 正文

鞭杆:兰州本土武术的标杆

发表时间:2015-08-17 来源:兰州文明网

王建国演练缠海鞭杆

  据传兰州武史能追溯到汉代,两千年来兰州武林人士不仅为兰州武术争得赫赫威名,也为兰州留下了百余种本土武术套路。为挖掘、保护、整理本土武术文化,兰州市体育局和兰州市体育总会举办了《兰州市十大武术名家暨百名武术优秀老拳师评选竞赛展演活动》。本报借此机会推出《兰州武藏》栏目,以本土武术套路为脉络,探秘武术名家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挖掘本土武术纵横捭阖的历史传承和故事。

  兰州虽然地处西北,但在国内武林也有响当当的名号,“南拳北腿,东枪西棍。”这西棍主要指的就是兰州的棍。在兰州,棍子分为三类:一类叫做五尺棍;一类叫做条子;另一类就是鞭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三尺五的兰州尕棒子——鞭杆。

  兰州是西北重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致使这里人们尚武成风。话说旧时以农牧为主的兰州羊倌很多,放羊的人在放羊时都会拿着一个带鞭梢的短杆用来赶羊或是防身,放羊人中也有人尚武,这些习武的人在放羊时拿着短杆开始练习,并融合了枪棍刀剑鞭等一些招式,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鞭杆这个武术套路。

  鞭杆长度为三尺五,所以兰州人又将它叫做三尺五的尕棒子。鞭杆是我国短棍的一种,在甘肃习练者众多,是罕见的一种器械。它的手法激进巧妙,特别是它的短小精悍,泼辣,迅猛。单双手并用,双头并使,更在棍术中独树一帜。鞭杆把法灵活,变化多端,结构精巧等许多好的传统棍术套路,它在竞技上攻防清楚,单双手并用,双头并使,兼枪带棍,另外也有双人对练的排子功和单人练习的抽拉棍。这种形式基本上保持着我国宋代和明代以来,古人可以流传的棍术风格。

  虽然鞭杆在兰州的发展时间很长,但由于社会环境和习武人闭门自珍等一些因素,被人们所记住或传说至今的大家并不多。但在已知的大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有西北棍王之称的王天鹏。王天鹏祖籍山西太原,初到兰州,曾以保镖为业,之后带艺拜于兰州武术名家马凤图门下,数年受其通备拳的影响,长短棍术及其拳脚颇有建树。

  传说王天鹏此人天生神力,肩宽背厚,特别是下盘功夫了得,如磐石一般。旧时兰州人家院里院外多为土地,王天鹏由于臂力过人,在练棍时一发力“啪”就会在土地上打出一个坑,棍头被土埋没不见其踪,因此被兰州习武人称为“无头棍”。王天鹏由于其臂力大打断白蜡棍不计其数,无奈之下他只能找一水缸将数根棍棒浸泡在缸内,经过浸泡后的棍棒变得韧性很强,练时不易打折。

  王天鹏的棍术是以功力见长,据说与他较棍者,只要棍一接触对方的棍不是被打落便是从手中飞出。晚年时常以大烟锅替代长短器械练习棍术、枪法。

  一代西北棍王王天鹏之后,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西北棍王——罗文源。说起罗文源兰州武林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兰州武术名家马风图先生的妻弟,从小接受姐夫严格教诲,精通通备拳要旨。而且他酷爱棍术,曾受教于师兄王天鹏和临洮蒲团棍名家边古,练就了天旗棍、蒲团棍、掉手鞭杆、黄龙鞭杆等等棍术。对于鞭杆,罗文源更是酷爱不已,据传罗文源得知在南关什字一理发店内的带诏会掉手鞭杆和缠海十八手,他便登门求教。他的口头禅就是:“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还有十八下。”“能看清楚鞭杆大小头的变化,你就是个把式。”罗文源将通备的身法和劲道融会于长短棍术中,使陇原棍术得到极大发展。

  罗文源的两位徒弟管其泰和谢延虎对兰州棍术,尤其是鞭杆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贡献。除此之外,在兰州还有一位武术家对鞭杆情有独钟,此人就是缠海鞭杆的创编人王得功。

  传承、创新、传播,王得功集三点于一身。说到传承,王得功跟罗文源、管其泰、解延虎等均求教过鞭杆,在数十年的登门求教中,王得功在鞭杆上受益颇深,而且数年来由于对鞭杆的酷爱,对它的发掘、整理、研究与苦练一直未间断过。说到创新,1976年,王得功以自己所掌握的各种鞭杆套路和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十八下及一些星散鞭式等为素材,创编了一套新的鞭杆套路缠海鞭杆。缠海:缠指在攻防上侧重于上肢及头部;海一指脑海,二指内容丰富。说到传播,王得功收徒很多,更将缠海鞭杆推广给喜爱武术的人们。

  王得功之子,兰州振兴地方拳艺研究中心会长王建国说:“缠海鞭杆集众家所长,其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动作细腻、劲力饱满,鞭法奇特、把法奥妙、气势迅猛、纵横交织、快为闪电,演练时似蛟龙缠身,其魅力无穷。1978年全国武术比赛中,我父亲王得功以第一路缠海鞭杆,经区、市、省的选拔推荐,代表甘肃参加大会,第一路缠海鞭杆为甘肃队获得了唯一的一枚金牌。目前,兰州晨晚练点习练鞭杆的人所练习的基本上都是缠海鞭杆。2013年,缠海鞭杆已经在兰州市申遗成功了,期待有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进行学习。”(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