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明网评 > 正文

传统诗词:历经沧桑但依然浸润人生

发表时间:2018-07-24 来源:兰州文明网

  据中国诗词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达300万人,约有诗词社团800家、诗词之乡300多个。从外卖小哥夺冠《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国,到《经典咏流传》走心演绎感动无数人;诗词曲赋刷屏朋友圈,全国掀起“古诗词热”;时值暑假,多地举办古诗吟诵会,学生畅谈交流。中华诗词在信息时代显示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成为激发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助推力。年少时曾让你苦恼的“背诵全文”,读着读着便要睡着,长大后却在某个失意的夜晚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从“安眠”到“安心”,传统诗词历经岁月但依然浸润人生。

  传统诗词蕴含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诗词中有锦绣河山。江山多娇,山河壮阔。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长江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阅读诗词品河山,游遍大美中国。诗词中有似水流年。元宵佳节徜徉灯海,会想起唐朝诗人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秋团圆共赏明月,会想起宋代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每一个传统节日总有无数诗词记载往昔千古流传。这是文化的传承,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历史积淀。在传统诗词里,一颗红豆、一枝杨柳、一轮明月、一朵寒梅,都蕴含着无穷的韵味,传递着多样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诗词不会黯然失色,只会愈加光明璀璨。

  传统诗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听到用现代音乐演唱的古典诗词,我们的思绪也仿佛飞到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他一同经历悲欢离合、体会人生百味。驻足西湖,春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触,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香,冬有“断桥残雪”的静谧,走在白居易踏过的石阶上,倚靠着苏东坡抚过的栏杆,隔着岁月,与千百年前的诗人遥遥相望。品读经典诗词,提升对生命的感悟。每一篇读过的诗词,不会成为过眼云烟,它们藏在生命里、在谈吐中、在宽广的胸襟里,也在无涯的时光中。毕业离别时,你可以说“苟富贵,无相忘”;与好友重逢,你会说“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失意时安慰自己,便说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即使分手时,也可淡然说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传统诗词仿佛一股清泉,静静地流淌在时光中,润泽心灵、折射文化。它远不止是高考的背诵点、竞赛的敲门砖、餐桌上的谈资,而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图腾以及我们每个人平凡生活中的“诗与远方”。(徐丽婷)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