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资讯 > 文明网评 > 正文

建设垃圾处理循环机制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发表时间:2018-02-01 来源:兰州文明网

  农村在整个国家环境建设中起着关键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大踏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也难免受到影响,特别突出的是工业污染、农田减少、山林滥伐、白色污染、水源污染等。今天我们能将建设美丽乡村与全域无垃圾相联系,抓住了由表及里的牛鼻子,彰显了深度彻底治理的决心和信心,农村群众翘首以盼、拍手称快。

  同步奔小康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幅度改善,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农村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质增效。通过建设美丽乡村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关键一环,以农村现实环境、物质条件为基础,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做好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农业发展,当为可行方略。

  全域无垃圾,就要做到垃圾收集处理一条龙。立足于就地处理,就地消化,才能降低成本,有实现基础。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环境整治管理基金是必须的保障措施。美丽乡村,绝非一朝一夕可成,要看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是群众对生活习惯、卫生要求、绿色环保、美好生活的自我意识觉醒,只有激发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高度认识、建设热情,才能形成建设美丽乡村最原始、最基本的动力。当卫生意识与卫生条件相辅相成,垃圾处理就成为一种自觉。

  着手短期,放眼长远,发挥集体力量,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一定规模和上下游链条,为群众带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群众经济接受范围之内,建立垃圾处理制度,开展为期半年的乡村卫生大扫除,彻底清理消除各农户自有垃圾堆放点,压缩其留存时间。根据各自然村大小,进行垃圾处理标准化基本建设,每隔五十米或每五十人设垃圾箱一组,定期收运。

  以沼气池为龙头,带动绿色农业微循环。上世纪60年代时兴过一阵子建沼气池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已经为全社会作出了榜样。沼气池建设尽管比较繁琐,一旦建成却是既利于环境卫生,又节约能源资源的大好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建沼气池容易得多。如何解决原料和高效利用问题,当为重中之重,利用沼气废料进行土壤拌和养护,减少化肥使用,更为绿色环保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保障。科研人员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综合治理,将可回收生活垃圾、粪便等纳入整体循环链条,既解决垃圾处理,保护生产生活水资源,又产出绿色复合肥。(作者:张继红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