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好人专题资料 > 2017年四月兰州好人候选人 > 正文

孙兆林

发表时间:2017-04-19 来源:兰州文明网


 
  孙兆林,男,汉族,1977年出生,普通群众,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村民。他独自面对家庭遭遇一连串的不幸,母亲去世,残疾的妻子又全身瘫痪,还要照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妹妹。

  即使是这样,生活也并没有放过他,让他再一次遭受了失去妻子的痛苦。肆掠的西北风将他连同他的土地一起吹的千沟万壑,三十九岁的汉子却如同五六十岁的老头一样,额头上满是皱纹,稀稀落落的牙齿,憨厚羞赧的笑容透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怨。

  初见孙兆林时,他正端着一碗面片在吃,见到社长领着人来,他赶紧放下饭碗找纸杯倒茶,很难为情的说:“茶叶不好。”记者看到面片里面炝了葱花,面片很大,整个房间墙壁还没有粉刷,没有吊屋顶,除了墙角炕上铺开的红色被子和煤烟熏的发黄发黑的床单,屋子里只有冷硬的水泥色。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非常穷,那时候老挨饿,所以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去讨饭吃,好像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所以讨饭吃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大多时候都是硬硬的黑面锅盔,很少碰到有人家给一碗热饭吃。”说着好像就回到了那个穷困潦倒的年月,眼神中满是无助和空洞。“后来到了上学的年代,父母将我送到了学校,可是一天吃不饱肚子,我妈的身体还不好,所以老早就退学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出门去打工了,十五岁的时候手里就有余钱了。”

  三十多年来,孙兆林家一直就是村里生活最贫困的农户之一,因为没有文化知识,所以他外出务工只能在工地做一些苦力活,打工挣的钱省吃俭用下来全部补贴家用,大部分用于给母亲治病。当谈起母亲的身体时,孙兆林眼泪流了下来,有些哽咽:“从记事起,我妈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在炕上躺着,就感觉她挺可怜的。”2005年时,他的母亲终究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等到该成家的时候,孙兆林的父母无力给他娶媳妇。2006年,孙兆林去敦煌瓜州县西湖乡红柳岭村二社打工摘棉花时,他的老实和吃苦精神被当地的吴国周、李忠梅夫妇看中,便将孙兆林招赘上门,将残疾的女儿吴红梅嫁给了孙兆林。婚后第二年,孙兆林考虑到七十多岁的父亲年老体弱,无人照顾,便将吴红梅带回了上庄老家。“当时就想着给父亲养老送终,然后再回瓜洲去照顾媳妇的家人。媳妇的父母毕竟年轻些,他们也理解支持我回来照顾我的父亲”,孙兆林说。

  2008年孙兆林和吴红梅儿子出生时,吴红梅因为剖腹产后大出血全身瘫痪,从那个时候开始,孙兆林既要照顾病妻,又要照顾刚出生的儿子和七十四岁的老父亲,还要种地养家糊口,那种生活的艰辛无法用语言表达,他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把该做的做到最好,尽自己所能去照顾身边的每个人。

  吴红梅生活不能自理,又是外乡人,突发的灾难让她更加的想念父母、想念家人。为了安慰妻子,孙兆林下地干活时就用手推车带着着吴红梅,陪伴在她身边。清明节上坟祭祖时孙兆林也会背着妻子去尽孝道,在他的印象中,不管生活如何艰辛,都不能忘了祖祖辈辈留下的这个传统。妻子瘫痪的5年多时间里,为了让岳父母时常能看看女儿,孙兆林多次背着媳妇抱着儿子去瓜洲看望岳父母,其情其景感动着同车的所有人。即便如此的艰难,孙兆林从来不觉得苦,但是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妻子最终还是离开他去了另一个世界。“她走了,享福去了,可是孩子没有妈了。”说起这些的时候,他的眼圈都是红的。

  孙兆林还有两个姐姐,很早的时候就出嫁了,问起姐姐们会不会帮他照顾父母时,他宽容的笑着说:“他们的生活也不是很宽裕。”他还有一个妹妹,嫁到本乡的马滩村生育了一个女儿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2013年的时候被男方家借故送回了娘家,孙兆林二话没说又担负起照顾妹妹的重任。

  孙兆林的父亲从50多岁开始身体就时好时坏,有时候一生病,就是好几个月不能下炕,病轻松的时候也会帮着他做点家务,干点农活。父亲生病时,他便用手推车带着父亲去看中医,然后回家熬中药端给父亲喝,这样的生活一直到2016年82岁的父亲去世。

  村上的老人杨自功说:“他们家日子虽然很穷,但是从来没有听见过他们家有吵架的声音。孙兆林对他父母的孝顺全村人都有目共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鼓励他坚强的生活,上庄村自成立爱心文明委员会以来,每年过节都会给孙兆林一家送去慰问金和一些物资,2015年,上庄村爱心文明委员会又积极协调,帮助他盖起了5间砖混结构的新房,并在全村表彰他为孝亲敬老的优秀典范。孙兆林看着他家里“敬老典范”的奖牌时,脸上出现少有的骄傲和对生活的希望。“我把奖牌放在房间最明显的地方,我想着让我儿子看着他长大,我没有文化,教不了他文化知识,家里生活也不好,但是我想让他为有我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让他好好学习。”

责任编辑:lz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