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活动 > 志愿服务 > 正文

尽志愿之心铸大爱之城 兰州“志愿公益”让文明城市创建更有正能量

发表时间:2017-07-06 来源:兰州文明网

  编者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活水之源。开展志愿服务,不仅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亮丽风景,更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现代城市发展的科学有效途径。甘肃省兰州市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使“志愿公益”效应最大化,文明城市创建更具正能量。

  拳拳爱心润心田,涓涓暖流写大爱。新的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秉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朴素理念,带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愿望,志愿服务正在绽放兰州市的文明之花。特别是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拓展,兰州市全面建成志愿服务工作的庞大“主力军”队伍。

  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

  如今,行走在兰州大街小巷,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的戴着小红帽,有的穿着红马甲,或在街巷清扫卫生,或在主干道口协助引导交通……这是兰州随处可见的风景。

  亲帮亲,邻帮邻,邻里情谊一家亲。兰州市立足社区,围绕家政服务、陪聊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内容,通过上门服务、小区广场服务、长期结对服务等方式,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2000多位空巢老人、5000多位农民工、1000多名残疾人得到了经常性的志愿服务。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成立六年多的义工联盟拥有5000多名义工,有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等多个服务小组定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引导交通的“小红帽”,只是兰州市30多万文明志愿者中很小的一部分。每日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志愿者们佩戴志愿者服务帽、交通劝导服务袖标、手持文明劝导小红旗精神十足,在城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无论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丝毫没有影响到志愿者为市民排忧解难的热情。每个志愿队伍,从不同角度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居廷是兰州市十佳志愿者,十余年来,她以志愿者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员的身份,奔波在兰州的各个街道村镇,致力于文化传播、志愿服务。在居廷培养的1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就是残疾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这些家长们的孩子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脑瘫,这些做父母的非常不容易。其实是他们那种坚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感动了我。”居廷告诉记者。

  但更多感动则来自于志愿者的倾心相助。“这些志愿者的帮助使我们充满了生活的正能量”,“没有她们,我们这些家长根本都走不出来的”……家长们发自肺腑的感谢话语让居廷和她的志愿者同事们从内心里觉得,志愿服务的能量真的特别强大。而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原本有些沉重的生活,也因为与居廷等志愿者的相遇而改变了。

  “七彩丝带”是甘肃政法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坚持了十几年的志愿项目,红蓝橙黄绿白粉,分别代表着无偿献血、爱心助残、卫生健康、慈善义捐、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生活技能七个志愿服务内容。大学生们在参与这一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认同感、幸福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这个社会将充满爱,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定能成功!”

  打开兰州志愿者网,兰州注册志愿者人数每天都在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兰州市已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到356919人,志愿爱心团队达到2224个。其中党员志愿者为73355人,巾帼志愿者为139286人。

  志愿服务品牌彰显城市精神

  正如一水中流的黄河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与特色,兰州人以水润之愿打造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结合实际,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兰州市培育出了全国首家“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听众接待室》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工程和“爱心门铃”等志愿服务品牌,特别是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被称为我国养老事业的“破题之举”。七里河区建兰路社区曾荣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由中国红十字总会推荐的兰州社区家庭小药箱管理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普及项目曾荣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兰州市“彩虹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甘肃工作站站长仵红秦曾荣获“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荣誉。

  做志愿者,从事的更是一种无偿的公益性活动。兰州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为藏区孩子送去温暖的李成环,十多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致力于义工事业的全国优秀志愿者何乃柱,7年来义务护送辖区内小学生安全上下学的优秀综治员李德宝,甘肃公务员队伍中捐献骨髓干细胞的第一人豆丽娟,因车祸心脏死亡将自己的肺脏、肝脏、双肾脏和眼角膜捐献给5位濒死患者的“爱心”先生,7年让4000多名老人免费乘车的“的哥”蔡生武,坚守乡村养老院30年一心为老人服务的李本河等先进人物。他们以及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参与社会发展、促进文明进步的活动,体现了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软实力。目前,兰州市开展的“十佳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四个“十佳”评选活动,让志愿者和志愿者团队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专业化

  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组织,他们是“抗癌明星俱乐部”的成员,都是曾经的癌症患者。每次活动,他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更多病友安慰和鼓励,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当初查出癌症感觉特别痛苦,都是医生护士来开导自己,还有一些癌症志愿者的帮助让自己的心理逐渐走出低谷。“通过医院的治疗我确实是获益了,我也积极地加入到抗癌明星俱乐部里头,也做一名志愿者,积极帮助现在的一些病人,让他们也要从病痛里走出来。”

  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志愿服务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党员志愿者还是共青团志愿者,都以自己的医疗专长,为身边的人无私无偿提供着精细化、贴心化、日常化的服务。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的11个党支部都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小队,依托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诊疗、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现在党员志愿者活动在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化,大家都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是我们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李兰英老人就是甘肃省肿瘤医院的志愿者们常年照顾的一个病患,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双目失明,志愿者们会常来看她。“阿姨,这是这个星期的胰岛素,都给你抽好了,还是在冰箱里老地方,你拔针头的时候小心一点啊……”志愿者轻声的叮咛让李兰英觉得心里暖暖的。李兰英说:“这些志愿者最多隔上几天就过来了,最起码能给我当一双眼睛。我一直一个人,要没有这些孩子们你说可怎么办呢?”老人的眼眶里噙着泪水,枯瘦的双手拉着志愿者的手。

  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早已成为兰州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亮点。看看这幅图画:每个早晨,志愿者陆建会在八点前赶到西关十字枢纽站协勤导乘、凝听城市文明的脚步;每周一忙碌的午后志愿者,徐文红都要来到双目失明的李兰英老人家,为她备好本周21支注射用胰岛素;每逢节假日,小小志愿者赵子龙都要来到省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每次踏着夕阳的余晖,志愿者居廷总是乐呵呵地带领大家歌唱着美好的生活……

  而正是这一个个、一群群志愿者,让兰州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情。生活帮扶、敬老慰问、爱心助学、法律咨询、科技培训、义务献血、医疗保健、文明劝导、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兰州市蓬勃开展,志愿服务覆盖领域越来越宽,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见证着兰州这座城市的公益力量,成为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动力和标尺。(精神文明报)

责任编辑:张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