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活动 > 志愿服务 > 正文

让爱延续,2000余志愿者誓愿生命永续

发表时间:2018-04-04 来源:兰州文明网

  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3日,省红十字会在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行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为社会文明进步、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挽救他人生命做出奉献的捐献者们。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400余人,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600余人。

  与爱人生死相别19后第一次为他献上鲜花

  在甘肃省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上镌刻着我省已实现捐献志愿者的姓名,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在人生的终点,超世俗、献大爱,将自己的躯体奉献给了国家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事业,用自己的器官挽救素昧平生的器官衰竭者的生命。他们是医学科学的铺路石,是延续生命的圆梦人,是文明进步的先行者。

  上午10时许,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站满了前来哀悼寄思的历年捐献者家属、报名登记者及医学生和社会各界代表300多人。

  活动中,甘肃首例遗体捐献者詹艺华的妻子陈树峰第一个走过镌刻有捐献者姓名的纪念碑,在与爱人生死相别19年后第一次为他献上了鲜花。这位79岁的老人抚摸着墓碑上镌刻的名字如同再次亲抚爱人的脸庞。

  陈树峰告诉记者,丈夫詹艺华生前是兰州公交总公司基建处处长。老两口早年就从报纸中了解到有关遗体捐献的事,他们觉得大办丧事搞得四邻不安、亲朋受累而遗体捐献能为后人继续贡献力量,于是决定捐献遗体,并在兰州市公证处就此进行公正。

  1999年,64岁的詹艺华去世,终将遗体捐献给兰州医学院,成为甘肃首例遗体捐献者。没有追悼会,没有遗体告别仪式,更没有亲友吊唁,一切在平静中度过,他们的门前只有一副白色的挽联,那上面写着八个大字:“移风易俗,捐献遗体”。

  陈树峰动情地说,感谢政府为志愿者家属提供了一个缅怀、凭吊、追思的场所,让她完成了离开丈夫19年来的第一次祭奠,也让更多人通过镌刻捐献者的姓名和捐献编号,敬仰他们的善举,铭记他们生命最后的奉献。

  正是包括詹艺华在内的广大捐献者的大爱之举,铸就了红十字人道爱心事业的又一个丰碑。就在一年前,陈树峰也正式成为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也发动着身边的人行此善举,让爱延续。

  全省已现实遗体器官捐献66人

  捐献个体的器官或遗体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这种延续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受体的人在移植器官后生命得以延续,挽救了受体的生命;二是作为捐献者的生命在受体身上继续存在,延长了捐献者的生命;第三个方面是捐献者的精神、观念在全社会的延续,使本来平凡的生命体力量得到放大;第四个方面是将遗体捐献给科研机构后,科研人员能更好地做研究工作,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减少过早衰老和疾病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应该说,遗体捐献却使人类群体的生命得到延续,本质上满足了人类共同的心愿。

  据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明介绍,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挽救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我国的器官移植总量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约有100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有移植适应症的约为30万左右,而能实现移植的患者仅为1万人,比率为30:1,等待移植的患者并以每年净增长4000到6000 例数量递增。鼓励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用于医学科研、医学教育和挽救他人生命,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400余人,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600余人。实现遗体捐献40人,实现器官捐献26人;捐献器官组织80个,其中肾脏42个、肝脏18个、心脏1个、肺脏1个、角膜18只。(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