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好人专题资料 > 九月兰州好人候选人 > 正文

曾乐庆

发表时间:2016-09-18 来源:兰州文明网

【敬业奉献】
  20年间三尺讲台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敬业奉献兰州好人曾乐庆事迹

  曾乐庆:女,汉,1970年11月出生于甘肃兰州一个教育世家。自1997年走上教师岗位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现任职于兰州市第三十二中,中学一级教师。

  曾乐庆老师在近二十年的执教生涯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带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成绩,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曾乐庆老师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积极参与德育课题研究。近年来她积极承担四校观摩主题班会,城关区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任务。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区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并发表于《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教育研究》、《甘肃教育》、《甘肃督导》、《班主任优秀案例》中。为此,她连年荣获校级“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等称号,也相继荣获城关区教育局“优秀班主任”、城关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等称号

  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她是最平凡的一个,但她却用无私的举动把爱的“旗帜”扎根于人心的“高地”,飘扬于无数学子和家长的心灵家园。这就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曾乐庆老师。

  一、点燃窗烛

  在进入一个光线十分暗淡的溶洞之前,我们需要点燃几支火把,将不断变幻的景物和脚下的路径隐约映现出来。当然,首先照亮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脚背和脸面。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去回身观照自己的所来之径。

  或许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这条教育之路一走就是近二十年。

  曾乐庆这名充满理想和梦幻的职初教师,在风一般的洒脱和随性中起航了。

  那年她班上来了一个名叫小苏的先天性智障男孩。后来才听说他家还有一个智残的妹妹,很是惊异。追溯一切,源于一场轰烈的近亲婚恋。那男孩的神情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这神情也未瞒过那群不知天高地后的少男少女们。接踵而来的是隐隐的嘲笑、暗暗的欺辱。男孩仿佛全然不知这世间人与人还有天生的“等级”,他的世界里只有微笑。曾乐庆老师察觉到了什么,在孩子们面前她格外的关照这个男孩,不仅从学习上关心帮助他,并且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给予更多的照顾。敏感的孩子们窃窃的打听他们之间的“隐情”。她却公然的宣告于天下:“小苏是我家孩子!”这一声引得一阵骚动,而后则是轩然大波。风平浪静后,她才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们寻找人性的本源——善。

  此后的小苏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度过了他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三年。临走时,他依然面带微笑,深情的拥抱了每一个家人,拥抱了他的母亲。

  曾乐庆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铭记着做教师的职责:教育学生是一个教师和班主任最基本的能力和工作。她深深懂得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家长来说,从整个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说,每个学生的教育都是百分之百,不容许老师对学生有任何不负责的行为。当那些寒门学子一批批长大成才,她也赢得了孩子和家长深深地赞誉。

  二、照亮路径

  窗体顶端

  流年似水,花落无声。曾乐庆老师总在某盏灯下,或者在某个夜里,无来由就想起那旧时光,隔着时间的帷幕,迷惘又忧伤。在时光黑暗的河流上,她一直是那个唱着老歌跟不上脚步的人。她想学着修行之人那样祈祷、求佛,“赐我四翼六足,让我蘸水而飞”,飞过沧海。如果允许,她只想做一株遗世的莲,如佛前的那一株。不再心意苍茫,不再心无依傍。

  窗体底端

  还记得那夜天色如蜜,晚霞温暖动人。

  周末傍晚,她搀扶老母散步于五月花香里,夕阳流泻下蕃茄浆般的汁液,染得蔓草如伊人,老母的脸也像涂抹上了颜粉一般的绯红。

  她与老母有时说说话,有时却也沉默着。但彼此深知沉默的无声是彼此最熟悉的语言,天地大美却不言,万象皆深,最好的方式便是慢慢走,慢慢看。生活的真谛全在一个“慢”字里。

  在她独享这份幽景时,路径的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对少年恋人。牵拉着手,女孩的模样很陶醉,头柔柔地偏向男孩肩膀,或许在听甜如蜜的絮语,及肩秀发隐隐地遮住了半张脸,浓浓光晕沐浴着两人世界,分不清洋溢的红是味道还是色彩。他(她)俩迎面向他们走来,宛如画中人。

  等到目力所及,能稍稍分辨他们出面孔轮廓时,恍然一惊,那女孩竟是她班上一名女生。那个常看青春小说,爱玩手机,带着故意颓废的后排女生,也是那个倔强而固守个人天地的叛逆女孩。此时他们的距离还不算太近,遥遥的,小径的深远让可能的尴尬暂时显得平静。

  他们和前方的那一对仍在相向而行,慢慢地。这位女生或许远远地也认出了她,在暗地里埋怨她唐突地打扰了他们的世界,她发现女孩惬意缓行的脚步已显迟疑,像触电似的快速松开了紧扣在一起的手,渐渐清晰的身影显出无法抑制的慌乱。这条路没有岔口,像一场必须的仪式,女孩努力表现出从容与平静,缓缓向我走来,等待想象中的那个目光拷量,犹如一个没有化好妆的演员突然遭遇舞台,很是希望观众都是盲人。

  她忽地指着一株从栅栏里探出头的玉兰花,拉着母亲凑近、摸出手机拍照并兴致勃勃地让母亲看仔细,老母见她一脸认真,真个观察起来,她提示母亲,一定要慢慢地看,不能急。见他们侧身说说笑笑,仿佛被什么吸引住了,这对“少年情侣”加快了脚步,匆匆从她背后走过,她把原本让女孩尴尬的目光投向了一株株白玉兰,眼角的余光告诉她,女孩很是感激她的兴趣转移,更感激她有意转过身去,留给自己一个善意的后背。

  第二天的语文课,她一如既往地躬耕在三尺之台,女孩已扎着整齐的马尾,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例外地认真听起了课,大约是因为昨天郊外的偶遇吧。她向女孩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仿佛昨天之事什么也没发生,她只是一个纯粹的赏花人。

  教育也许应该如此,在有人路过时,偶然地转过身去,却能发现一片更美的风景。

  三、相触相然

  她曾读过两句禅诗: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曾乐庆老师一直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但她却认定季节的莲兀自凋谢,只要她的心中,仍有莲花千朵,便会次第绽开。

  回想接新班的第一天,女孩小张姗姗来迟。她想与新生第一次蒙面,不能以批评指责为“见面礼”。怎么处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她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教育契机。她便把难题抛给了眼前这些略显稚嫩,却已具备明辨是非观念的小学毕业生们。在一阵喧哗声中她快速的筛选着扑面而来的信息,敏锐的捕捉到女孩在舞蹈方面有一技之长。于是,让她以“才艺”表演的方式接受惩罚的建议出炉了。孩子们新奇、开心的神色不言而喻。在她的鼓动下,掌声四起,喊声热烈,呼声愈加高涨。然而此刻女孩却低下了头。曾乐庆老师没有轻易放过这次教育孩子们“守时、守信”的机会,更没有随意错过第一次和孩子们亲近的时间。她不断的激励小张,并继续执着的从事“拉拉队长”的工作,孩子们在给予掌声的同时给予了更多激情、与期待。女孩在自责中完成了一段优美的舞姿,博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

  她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她清楚的知道这三年那女孩决不会再无缘无故的迟到了,只因这一刻让她铭记终身。

  她用掌声与笑声,处罚违规的孩子,这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幅幅画面,深深地印在她心灵的底片上,一次次的感动,慢慢地浮动在她心底的扉页上。它们将在多年以后,如茶杯里散发着清香的茶雾,似咖啡中漂浮着异国风情的暗香,从她心里漫漫升腾起来,那时的她仿佛被这些画面一次又一次的牵引着,走进了记忆摩库。

  一切的一切都还那么清晰,虽然他们只是点滴,却是她生命中的璀璨。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曾乐庆以骨子里渗透着的真、善、美,铸就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他的爱心与奉献受到广泛的赞誉。

  四、心光致远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曾乐庆做了十八年老师,做了十八年的班主任,每天都传递着文明,传递着文化,传递着爱。多少个色艳的金秋,多少个素面的严冬,在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中度过,微笑与泪水交融,愁苦与汗水相伴。让我们把每一天里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串成风铃,风铃应该这样摇拽着唱响在我们的教师生命里。我们深知那是多年以后的快乐与财富。

  到了那时,她的心底再听到那如莲的清音,纵然秋叶飘零,冬雪荒寒,依然始终沉浸在那夏日如莲的清音里,优雅从容,云淡风轻。

责任编辑:lzwenming